如果你正在學習攝影或者你是具有一定經驗的攝影師,那麼你一定不會對相機的Auto檔、P檔、Av檔(A檔)、Tv檔(S檔)、M檔、B檔感到陌生,單純「記住」各個檔位的使用規則並不難,但在了解每個檔位的使用規則的同時,不知道你會不會產生諸如以下的疑惑:
這6個檔位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這6個檔位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相機要提供這麼多檔位?如果無法解決這些疑問,相信很多時候會讓新手和我初期學攝影一樣產生一種「對相機認識不充分,理不清相機功能」或者「每次拍攝需要長時間調整參數,始終無法快速進入拍攝」的困惑。接觸攝影6年,專注攝影教學2年,一次又一次的梳理和總結過程,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的闡述這些檔位的關聯,讓更多的自學攝影的愛好者理清相機的檔位。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我自己對相機檔位的認識和使用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我給你提供的信息能幫你更快的完成學攝影的過程,或者能夠讓你對相機的操作領會更上一層樓。
Auto檔、P檔、Av檔(A檔)、Tv檔(S檔)、M檔、B檔的初步認識
上圖是我製作的關於6個檔位的梳理,相信表中內容應該也是每一位學攝影的朋友對這6個檔位初步認識的總結,在網際網路時代,你很容易就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到這張表的內容。
很多新手會直接「強行記住」以上內容,確實它能短時間內幫你理論上認識相機的檔位,但同時「強行記住」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小,一個是也會造成新手朋友們「理論知識很充分,一到實際拍攝場景就蒙圈」,再者沒有真正消化表格知識也會造成記憶點的缺失,不容易形成長時記憶。
如何正確閱讀檔位總結表
先來閱讀這張表的內容:相機的6個檔位下,每次拍攝時需要設置的8個參數,是由攝影師手動設置還是相機自動設置。
如果對攝影知識了解不夠充分,單從表面看我們能獲取到的信息也就止步於「死記硬背」記住每個檔位的參數設置區別了,但我想通過這張表格傳達給大家的信息並不止於此,如果要充分挖掘表格的內容,我們需要對相機的檔位和參數進行「分類」。
首先以一列為單位,一列一列的閱讀這張表格,你會發現每列對應的8個參數都有一定的規律,有的幾乎是全部自動,有的是部分自動部分手動,有些則是全手動,所以表格提供的6個檔位可以劃分為三類:
全自動檔:Auto檔,全部參數由相機設置;
半自動檔:P檔、Av檔(A檔)、Tv檔(S檔),部分參數相機設置,部分參數攝影師手動設置;
全手動擋:M檔、B檔,全部參數由攝影師手動設置;
其次,如果你是新手學攝影,我希望你能知道,不管你選擇哪一個檔位進行拍攝,表中羅列的這8個參數是我們每一次拍攝都需要去關注/設置的參數,並且這8個參數可以進一步進行分類:
控制照片曝光亮度的參數:快門速度、光圈係數、感光度、測光模式、曝光補償
控制照片對焦的參數:對焦模式、自動對焦區域模式
控制照片色調的參數:白平衡
並且我們會發現其中除了全自動檔Auto檔比較特殊之外,表格中另外5個檔位的對應的【控制照片的對焦】和【控制照片色調】的三個參數其實都是需要手動設置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在參數設置上有區別的都集中在【控制照片亮度】的參數上,也就是說Auto檔、P檔、Av檔(A檔)、Tv檔(S檔)、M檔、B檔的根本性不同在於「誰來控制照片的亮度」。
為了方便觀察,我們可以把這張表格簡化為:
在【影響/控制照片亮度】的這5個參數裡,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的參數組合起到決定照片亮度的作用,換句話說,在同樣的拍攝光線中,只要曝光三要素參數的組合不發生變化,照片的亮度就不會變。
測光模式的參數作用是:計算照片的曝光量,在允許相機自動設置(任何一個)曝光三要素的檔位下,分配(任何一個)曝光三要素的參數。
曝光補償的參數作用是:在相機計算的曝光量基礎上,在允許相機自動設置(任何一個)曝光三要素的檔位下,(通過改變曝光三要素的手段)增加/減少最終曝光量。
6個檔位的根本性區別是照片亮度的控制權的權衡,如果我們改表格為直方圖,你將會看到以下的呈現:
其中:
全自動檔:由相機的測光結果,自動計算設置曝光三要素,最終由相機完全決定照片亮度。
半自動檔:由相機的測光結果,自動設置曝光三要素中的1-2個參數,並且允許攝影師手動通過曝光補償調節亮度,最終由相機和攝影師共同決定照片亮度。
全手動擋:即使相機測光計算了曝光量,但因為不允許相機自動設置曝光三要素,所以最終照片的亮度完全由攝影師決定。
所以,究其根本,我們選擇哪一個拍攝檔位,其實選擇的是讓「誰」來控制照片的曝光亮度。
日常攝影如何合理選擇6個檔位
到此為止,相信你已經完全認識了相機的這6個檔位,並且也已經對這些檔位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分類,但這還不完整,相信你更想獲取到的信息是:面對不同的拍攝場景,該如何快速選擇合適的拍攝檔位。
這也就是我接下來要和你分享的內容。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每次拍攝之前你需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問題一、要不要讓相機幫你控制照片的曝光亮度?
問題二、你拍攝的場景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想要嚴格控制照片的曝光亮度,不管是哪一種場景,全手動M檔是最合適的選擇;想要相機幫助你完成照片亮度的控制,那麼運動場景選擇快門優先檔,靜止場景選擇光圈優先檔。
其他三個檔位在使用場景和頻率上相對比較少,Auto檔、P檔一般是在你需要非常快速完成某個場景的記錄時使用,而B檔只用於拍攝長時間曝光照片,比如說星軌。
第三個問題:你想得到怎樣的照片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上討論完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拍攝檔位這個議題了,但按照之前的步驟,整個拍攝過程也才剛剛過半,我們的討論還沒有真正完成,最後我還希望你可以在每一次開展拍攝工作時,先問問自己第三個問題:你想得到怎樣的一張照片?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當你選擇了某一個拍攝檔位後要如何設置拍攝參數,以及對「運動場景選擇Tv(S)檔,靜止場景選擇Av(A)檔」的解釋。就我們平時日常會遇到的拍攝場景,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運動場景、靜止畫面。
運動場景的拍攝:
如果是拍攝運動場景,你可以選擇能夠讓攝影師手動控制快門速度的檔位,比如說M、Tv(S)檔。原因是:照片的瞬時凝固效果由快門速度決定(快門速度越快,凝固效果越好),而M、Tv(S)檔的區別也就只是照片亮度由誰控制了。
靜止場景的拍攝:
如果是靜止畫面拍攝,不妨選擇可以讓攝影師控制光圈係數參數的檔位,如:M、Av(A)檔。理由:照片的景深深淺(背景虛化效果)將受到光圈係數的影響(光圈係數參數越低,背景虛化效果越好),而M、Av(A)檔的區別是照片亮度由誰決定。
按照這個選擇邏輯,現在你可以拿出你的相機嘗試拍攝各類場景了,相信這篇文章已經能夠幫你更清晰的梳理相機的檔位選擇以及如何完成一次攝影創造了。
但這些知識點也僅是我個人對學攝影中的一部分內容的總結和經驗之談,學攝影的過程很漫長,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無止境」,但也希望我的思考,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信息,能對你的學習有一些幫助,能讓你對攝影的理解能更透徹,更快體會到攝影的樂趣。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轉發我的這篇文章,讓更多的攝影愛好者看到,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攝影知識,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