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執筆:BXG
在早期的時候,我國一直是比較封建的一個國家,也是比較迷信的一個國家,從古至今,有很多比較迷信的說法一直流傳了下來,
尤其是在一些老一輩的群體中,對很多事情都有講究,除了逢年過節一些習俗之外,還有很多迷信的說法,尤其是對小一輩,老人都比較看重。
在老一輩的說法中,關於新生兒的說法最多,比如家裡有新生兒的晚上要早些關窗拉窗簾、走夜路回來的人不能直接進房間,怕將一些不好的東西帶給孩子,
比如有的地方還要給孩子留小辮子,等到孩子長大了才能剪掉,或者是當孩子半夜總是無緣無故的哭鬧的話,就會「立筷子」或者是「滾雞蛋」等等,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給新生兒「剃胎毛」,覺得,將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長得頭髮不好,會影響將來的發質,所以,在孩子每月的時候就要將寶寶的胎毛剃掉,覺得剃完胎毛以後的寶寶會長得更好,更茂密。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割韭菜」,將這一茬韭菜割掉之後,韭菜的根部還在土壤裡,以後韭菜會和根部一起再生長,
而且,第二茬、第三茬的韭菜長勢也很不錯,所以,老人們似乎是將孩子的頭髮當做了韭菜,認為「第一茬」頭髮不好,剃掉重新長的話,就會更好,
而且,有一些地方,在孩子辦滿月宴的時候,會當場給孩子剃胎毛,想到得到親戚朋友的祝福,總之,孩子的胎毛在老人手裡就是留不住。
之前鄰居家就有過這樣一件事情,鄰居家的女主人生了個女兒,大概是夫妻太年輕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就將農村的婆婆請了過來,讓婆婆幫自己帶帶孩子,
等婆婆來的時候,女主人確實輕鬆了很多,看到她的時候面色也很不錯,還總說這一切都是她婆婆的功勞,
不過,在她們辦滿月宴的時候,婆婆拿出了給寶寶特意買的嬰兒專用的剃頭髮的工具當眾給寶寶剃了頭髮,還順手給孫女的眉毛也剃掉了,
宴席結束之後,女主人回家發了好大的火,覺得婆婆不能擅自做主剃掉孩子的眉毛,這下孩子成了這個樣子,小腦袋就像一顆滷蛋一樣,看的寶媽又氣又想笑,
等到過了很久之後,寶媽帶寶寶出門玩耍,也只能看到寶寶頭上青色的頭髮茬,小眉毛更是沒有長,瞪著小眼睛看著你,醜萌醜萌的。
不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新生兒的毛髮,最好還是不要輕易觸碰,也有專家指出,給新生兒剃胎毛是一種「迷信」,
因為,孩子的頭髮是稀疏還是濃密,是和寶寶頭部生長的毛囊以及毛孔有關係,寶寶頭發生長的快慢和粗細,和父母的遺傳、後天的營養以及生長發育水平有關係,
如果父母的頭髮較為濃密的話,那寶寶的頭髮就會濃密一些,如果父母的頭髮比較稀疏,那寶寶的頭髮也是一樣,
而且,這是和遺傳基因有關的,如果父母在後來的時候去植髮,這種通過人工技術手段種植的頭髮也不會遺傳給孩子,所以,不要輕易動孩子的頭髮。
孩子的「胎毛」不要輕易動,不然很容易傷害到寶寶
首先,寶寶的皮膚很嬌嫩,也很容易受傷,平時用力親一口都會留下青色的印記,更別提刮頭髮了,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皮膚,如果在剃頭髮的時候寶寶不配合亂動的話,那就很容易導致刀具傷害到寶寶,甚至是頭皮出血,非常危險,
其次,頭部是我們人體神經最密集的一個器官,頭部頭皮的供血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傷害到寶寶,不小心給寶寶刮傷,那破損的地方就很容易被細菌侵入,如果在理髮店的話,剃頭的工具不知道多少人用過,很容易造成感染。
最後,家長如果隨意給孩子剃頭髮,那就很容易和心願背道而馳,因為有的寶寶剃完頭髮,頭髮並不會長得又濃又密,反而生長緩慢,這可不是「厚積薄發」,而是因為剃頭髮的時候傷害到了寶寶的毛囊,這才導致頭發生長緩慢的情況發生。
心裡話:
其實,寶寶剃頭髮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剃胎毛純粹是一些地方的習俗,像是一些南方的家庭習俗有很多,很注重儀式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如果真的要給孩子剃頭髮,那一定要找專業的理髮店以及專業的理髮師,在寶寶狀態好的時候剃頭髮,如果寶寶不配合家長就停止,不能強行剃頭髮,這是很危險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給寶寶剃胎毛嗎?你平時都是怎麼給寶寶剃頭髮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