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網際網路上衝浪,你需要很多技巧,其中之一就是知道該如何下載軟體。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不會下載軟體吧?」當看到上面一段文字時,或許有人在心裡這樣犯嘀咕。
實際上,即便你是一個「網齡」已有十餘年的知識分子,也很容易在下載軟體時犯難。當你在瀏覽器上搜索官方商店沒有的軟體時,你會看到一堆「安全下載」、「高速下載」、「一鍵下載」、「立即下載」、「直接下載」、「安卓下載」、「點擊下載」等下載按鈕。
當你滿懷信心點開其中一個按鈕時,卻發現下載的並非是自己想要的軟體,而是一個第三方應用商店,甚至是無關的其他軟體,某 F 單詞可能會脫口而出。
而這種現象,在 Android 和 Windows 市場尤為明顯。
下載一款軟體,就是鬥智鬥勇的過程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Snapseed 是我手機裡必不可少的一款軟體。它強大又簡便的修圖工具,讓我成為它的死忠粉,一用就是 7 年。
在成為一個科技數碼領域的工作者後,我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了很多新機。每當給新手機下載軟體時,由於各品牌軟體商店的豐富性不一,像隸屬於 Google 的 Snapseed,就不一定能在自帶軟體商城中找到。
▲ 左為 realme 商城,右為 vivo 商城
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官網下載。但對於這種類型的國外軟體,一般需要通過強大的上網能力才能進入官網。對於懶得研究的用戶來說,最「簡單」的方式,還是通過百度搜索,從第三方網站下載。
比如我使用 realme 的一款手機,在自帶瀏覽器上輸入「Snapseed」進行搜索,默認的百度搜尋引擎會給我羅列出很多可供下載的地址。
排名最靠上的,便是一個看似很棒的方案。看它的描述,直接點擊「下載」,就能得到最新版 Snapseed 了。然而在點擊「下載」後,出現的彈窗顯示安裝包的名字並非「Snapseed」,而是「應用寶」。
▲應用寶是一個軟體平臺,隸屬於騰訊
我關掉彈窗後,試圖通過點擊標題進入頁面,尋找「正確」的下載連結。進入下一層頁面後,第一眼便看到了碩大的「免費下載」。「休想騙過我」,我心想,下面的小字「普通下載」才是真正的下載通道。
結果還是我太年輕,無論點擊哪個下載連結,下載的軟體都是「應用寶」。而且「普通下載」的彈窗,顯示的是一串英文字符,更具迷惑性。
退出頁面後,我繼續往下翻。第二個搜索結果是一則非常明顯的廣告,販賣 Snapseed 等軟體的修圖教程。
再往下看,我又發現了一個下載地址。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點擊了「立即下載」。這次賭對了,下載下來果然是 Snapseed。不過版本太老了,無論是軟體 Logo 還是界面,都讓我一度以為穿越回了幾年前。
於是我又回到搜索頁面,繼續尋找新版的軟體下載連結。接著我又被「99 遊戲」網站的標題吸引了進來,「Snapseed 中文版最新版」的描述,和我需求的契合度 100%。
不過下載下來後,發現依舊是舊版軟體。這讓我開始有些懷疑人生。
再繼續尋找,終於在「易玩」網站上找到了相對較新的 Snapseed。這次的下載按鈕依舊是兩個,一個是「立即下載」,一個是綠色的更醒目的「安全下載」。仔細觀察,會發現在下載連結的下方有兩行小字,提醒「安全下載」通向的是「360 助手」。
在點擊「立即下載」後,我終於用上了 Snapseed,雖然是2018年的版本,和最新的版本相比功能性上弱了一些,但至少能對圖片做一些基本處理。
對於「老司機」來說,可能已經熟悉了這些網際網路套路。
比如下面「如祺出行企業版」的兩個下載按鈕,憑直覺就該選擇沒有用藍色強調的「點擊下載」,即便該網站會唬人「該下載文件可能存在風險」。而「不經世事」的朋友,可能就會點擊一旁的「安全下載」,得到一個自己並不需要的「奇虎」軟體商城。
上述的軟體下載經歷,並不只是發生在「Snapseed」、「如祺出行企業版」這些軟體上。像在官方商城裡找不到,且登不上官網的軟體,大眾基本上都要經歷上述惱人的下載過程。
Windows 用戶表示,這些套路早見過了
「下載軟體難」的問題不止發生在手機端,在電腦端更為常見。而且上述套路,在電腦端出現的更早。
如果你的網齡夠長,你應該記得華軍軟體園、天空軟體站和多特軟體園「三足鼎立」的日子,彼時三大下載站為網友們提供了很多一站式裝機的服務,讓網友們習慣了安裝軟體時,先去下載站搜一搜。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眾下載站開始「墮落」。第一個階段是將廣告商的軟體,偽裝成虛假的「點擊下載」連結,並以圖片的形式引導用戶點擊。
▲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星星是水果味的
將安裝包下載下來後,你會發現想要的軟體被「狸貓換太子」了。更讓人頭疼的情況是,一款軟體往往捆綁了多款軟體,比如「xx 壁紙」、「xx 日曆」等沒什麼用的工具。
▲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文刀半瞎
所以後來人們開始在「360 安全中心」、「金山衛士」等平臺上下載軟體。不過這些平臺也並不讓人省心,「一鍵修復」、「立即加速」等日常彈窗,背後往往連結著「流氓軟體」,一不留心就會中招。
▲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徐建
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老牌的下載站開始了轉型,進入第二階段,將以前花裡胡哨的 Flash 廣告、浮誇的圖片連結從網站上撤下,轉而變成了乾淨清爽的模樣。取而代之的便是我們如今常見的「高速下載」、「安全下載」等連結。
點擊這些連結後,便會自動下載安裝一個所謂的「高速下載器」。用戶打開後,又不知不覺地被默認下載許多流氓軟體,讓人實在防不勝防。
在這樣的「衝浪環境」下,慢慢地許多人習慣了下載軟體時,去官網下載。一般來說在官網的「產品中心」或「下載中心」等頁面,可以下載到沒有捆綁其他軟體或程序的軟體。是目前相對省心的方式。
不過也有網友發現,官網下載也需要「多長個心眼」了。比如 Windows 上的「Flash 中國特供版」,會「瘋狂彈窗」;「火狐中國特供版」的首頁會有許多推廣。對於這些軟體,去英文官網下載才是正確路徑。
軟體下載,就不能簡單一點嗎?
不誇張地說,雖然當今各系統的軟體生態,相比十年前已經豐滿了很多,但在軟體下載的體驗上,反而出現了「開倒車」的情況。
▲ 圖片來自:thesoftwarereport
在十年前,智慧型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基本上一個「91 手機助手」、「豌豆莢」等平臺,便能囊括日常所需的絕大多數軟體,各下載站的套路也還沒有那麼多。
隨著軟體市場的繁榮,用戶下載體驗卻出現了退步,實屬當代網際網路的迷惑現象。
原因之一,便是應用商店的發展,沒有跟上軟體數量的增長。
某些緣故,Google 為 Android 提供的應用市場和配套服務(GMS),在國產 Andrid 手機上一般是無法正常使用的。這為軟體平臺廠商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家機會,所以我們看到國內 Android 軟體商店越來越多。
▲ 種類繁多的應用商店
像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360 手機助手等軟體,相信老 Android 玩家們都曾安裝過。不過隨著軟體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這些第三方軟體商店開始「發動戰爭」。比如 2015 年左右,豌豆莢就曾被百度手機助手屏蔽。
▲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何燁
在第三方軟體商城內戰時,國產手機廠商自帶的軟體商店開始崛起,用戶群體被迅速瓜分、召回。小米、華為、OV 等廠商的自帶軟體商店的用戶數,開始反超第三方軟體商店。
官方軟體商城崛起後,雖然常用的軟體下載方面,用戶體驗得到了提升,比如通過深度的權限,讓用戶無需多次確認或跳轉,實現「一鍵安裝」。但對於小眾軟體、官方商城未收錄的軟體來說,用戶獲取、下載的成本變高了。
像華為、小米、OV、一加等官方商城,軟體的豐富程度不一。一些小眾軟體只能通過某些第三方平臺才能找到,這和應用商店的審核嚴格度有關。一般來說官方商店對軟體質量要求比較高,一些功能單一或同質化嚴重的軟體,已經難以通過審核。
▲ 圖片來自:indiamart
各家官方商城和眾多第三方商城,形成了類似「軍閥割據」的局面,掌握著不同的軟體資源。這和「大一統」的 iOS 生態形成了鮮明對比。用戶在使用自由度較高的 Android 生態時,也不得不為這一自由付出某些代價。
相比手機,Windows 陣營的電腦,少有品牌定製的軟體商城,也少有用戶通過微軟商城下載軟體。雖然軟體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了,但用戶下載軟體的體驗依舊沒有長足的進步。
▲ 圖片來自:systwea
另一個不可不提的「鍋」,需要搜尋引擎來「背」。
理想的狀態下,搜索一款軟體時,用戶應該在最顯眼的位置,看到該軟體的官網,點擊便可進入官方的下載通道。
但這目前來看依舊是「奢望」。不同的搜尋引擎,輸入同一個軟體名稱,顯示的內容均不相同。比如搜索「Snapseed」時,百度最顯眼位置是「應用寶」的推廣,搜狗搜索的則是「搜狗手機助手」。
再比如我在用百度搜索「如祺出行」時,往下拉到第 7 條才看到如祺出行的官網,上面 6 條全是廣告。有意思的是,前三條裡有兩個是競品的官網連結(T3 出行、花小豬打車),一條是「應用寶」的推廣。
但部分搜尋引擎「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由來已久,已不是個新鮮事。雖然我們無力改善搜索體驗,但可以總結出以下的經驗,讓下一次下載變得稍稍容易一些。
下載軟體儘量去官網,在產品頁面尋找下載連結。百度搜索出來的結果,直接有「下載」按鈕的,一律不要點。不要輕信「高速下載」、「安全下載」等誘人的按鈕,尤其是 xx 下載站、xx 軟體園等平臺。在點擊「下載」之前,確認按鈕周圍有無小字說明。在安裝軟體前,要仔細觀察有無默認的勾選框,否則可能會默認下載捆綁軟體,尤其是 Windows 電腦。不過,如果要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還是得靠生態。對於 Android 用戶來說,最理想的畫面就是隨時隨地用上 Google Play 軟體商店。不然,便是希望看到各品牌自身的應用商城做得足夠豐滿,應用夠全、夠新。
▲圖片來自:mobilespyfree
而對於 Windows 用戶來說,當然是希望微軟能多加重視軟體商店。畢竟當前的下載體驗太過糟糕,不僅軟體數量少,版本也讓人一言難盡。
在硬體得到充分發展的今天,廠商們是該多花些功夫,提升用戶基本的軟體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