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柳巖發微博說,她的父親已經離世。
1
忙於奮鬥疏於照顧家庭
只能用金錢彌補
現如今,柳巖無論是在主持界還是在影視圈,都能牢牢佔據屬於自己的一方位置,然而她的成名經歷卻是波折坎坷,就像是被命運推著,不得不往前走。
19歲那年,柳巖的母親被確診癌症,為了掙錢給母親治病,她參加了主持人選秀比賽,希望贏得冠軍拿到一萬元獎金。
比賽最後,她只獲得了第七名,於是她四處奔波為母親湊齊手術費,陪母親熬完了最艱難的一關。
之後,她由於此前參加選秀和光線傳媒籤下合約,正式開始演藝事業。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之初,她被臺灣的製作人打壓排擠、甚至羞辱。
「如果不是電視臺要用,舔我腳趾也不會要你,早就叫你滾蛋了。」
為了能夠儘可能地接下通告,她住在離公司五分鐘路程的地方,只要一個電話,她就立刻出發。
爭分奪秒,只為了一個能當替補的通告。
一次活動,柳巖穿了低胸禮服,公司領導看中她姣好的身材,給她定下了性感路線,因而不管到哪,柳巖都不得不穿著各種低胸、擠胸、露胸的衣服。
她的節目變多,活動變多,電影和電視劇紛紛找上門,每天12小時的連軸工作成了常態。
事業漸漸回春,收入漸漸提高,名聲越來越大。
然而成名後,由於在各種活動中被要求露胸博眼球,外界對她褒貶不一,更多的是謾罵、指責、嘲笑。
可柳巖毫不理會,心心念念,只有家人。由於通告太多,她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只能儘量地用金錢去彌補。
她給家人買了大豪宅,把家人接出了一房一廳的「蝸居」;
2
拼命賺錢
才能逃脫無能為力
「一切對財富過於仔細的關心都散發著貪婪的氣味。」
每次我們看到為賺錢拼死拼活的人,都會說一句「唯利是圖」「掉錢眼裡了吧」。
但,為生活拼命賺錢的人,從來都不應被冷嘲熱諷。
因為每一份財富,都可能背負著生命的重量。
2017年8月,一位患了癌症的老母親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離家出走,在深山裡靜靜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著年逾70的母親留下的訣別書,孩子難以釋懷。那句「你從來不是我們的負擔」,卻再也無從訴說。
2015年,一位肝癌晚期的老父親重病住院,吃不下飯、呼吸急促,卻始終堅持不吸氧。
「我總想給你多省兩塊錢用用。」強忍著痛苦,只為給無依無靠的護士女兒省兩塊錢。
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家人健康無虞、平平淡淡的日子裡,財富並不是那麼重要。不必追尋堆金疊玉、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維持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的財富就已經足夠。
吃飽穿暖、買得起想看的書、閒暇時候一家人可以結伴出門同行、偶爾看場電影……生活本不需要太多金錢氣兒。
然而,安於現狀的舒適感可以帶來長久的愜意,卻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打擊。
當生命中出現了不可預知的變數,只有拼命賺錢才有可能不陷入無能為力的境地。
李健在節目裡演唱一首《父親寫的散文詩》,讓一段壓抑多年的故事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剛剛步入社會的李健,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當他的父親患上癌症要做手術,他拿出了僅有的幾萬塊錢,七拼八湊,才和姐姐湊足了手術費。
「我把當時僅有的幾萬塊錢全拿出來了,我意識到,有些時候錢是多麼重要。」
後來爸爸很虛弱,每次去洗手間李健都攙扶著或者背著他去。趴在兒子背上的老父親,說了句「原諒爸爸」。
治病、陪護,父親覺得自己給兒子增加了太多負擔。
親情,就在一瞬間迸發,充溢了胸膛和眼眶。
金錢的重量,在親人生病的時候會殺你個措手不及。
每個人,或平凡或光鮮,都曾有過拼命打拼奮鬥,賺錢養家的日子。
王寶強能夠在母親節的時候給母親準備價格不菲的金項鍊,卻對一向節儉的母親說:「這條項鍊只值兩百多塊」;
王寶強年少時外出闖蕩,三年沒能回家。
王母說:
「你走後,我三天沒有好好睡。我知道我不好過你也不好過,你在外邊沒錢,受多大苦多大難,碰一下磕一下,你根本就沒跟我說過。光說掙倆錢,看受多少苦多少罪……」
愛是一個人的鎧甲,也是軟肋;
努力賺錢從不羞恥,而是不斷地為「愛」而練就一身「金鐘罩」。
我們沒有辦法,在家人需要用錢治病的時候,哭著跟醫生說:我還沒有錢;也沒辦法,在孩子急需繳納教育費的時候,央求著說:讓我再努力賺兩年錢。
3
無論付出時間還是金錢
還來得及報答家人就是幸福
在一期《朗讀者》中,斯琴高娃朗讀了賈平凹的《寫給母親》。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媽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現實告訴著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讀到這裡,已經68歲的斯琴高娃難掩內心的悲傷,淚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