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治蘋果腐爛病:鹽、醋、鹼。
防治蘋果樹腐爛病有三寶——鹽、醋、鹼。
鹽、醋、鹼防治蘋果樹腐爛病,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以春、夏、秋最好),無毒無害,經濟有效,簡單易行。
1、用淡鹽水混合液防治
用2.5%的食鹽,2%的醬油(瓶裝的為好),1%的粘合劑(用麵粉即可),加水50千克,放在鍋內攪拌均勻,煮沸10-15分鐘,盛入桶內備用(假如一次用不完可密封保存,下次再用)。將患部刮除於淨後,用毛刷蘸藥液均勻塗抹患處,5天左右塗抹一次,重複2―3次,即可治癒。
2、用食醋防治
先用利刀刮除病疤,再用刷子蘸食醋塗刷在新茬上,每隔7天刷一次,連刷3―4次。即可治癒。若事先把食醋熬一熬,防治效果更好。
3、用鹼水防治
將1份鹼加4份水,用毛刷直接刷在樹幹上,刷後病疤明顯露出來。先把病疤切成縱橫1釐米的方塊,深達木質部,然後刷上鹼水。若將病疤刮乾淨再刷鹼水效果更好。
具體做法是,在病害初發的3―4月,每隔10―15天刷一次;在病害盛發的5―6月,每隔10天左右刷一次,使鹼水滲透;在病害復發的7-8月,每隔7天刷1次,同時要經常檢查每一顆樹,發現病樹,及時用同法防治,直到治癒為止。
二、碳對作物的影響。
碳對於作物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居於16種植物必需營養元素之首!是生命元素,其在植物乾物質中佔35%,是非常重要而又易被忽視的植物必需營養元素。
植物吸收「碳」的途徑。
正常情況下,植物通過葉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便能滿足作物的基本需求,但這並不是作物碳的「唯一」來源,植物的另一個吸碳途徑---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溶有機碳(有機質中含有的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碳)對作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植物利用CO2(在陽光充足時)最佳濃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氣中的CO2平均濃度只有0.03%,植物光合作用遠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而現在設施蔬菜栽培的作物,冬季大棚通風差,再加上光照強度低或者陰雨天光照不足、作物光合作用弱,農作物缺碳更嚴重。如果此時土壤中若不能很好的供應碳元素將會對作物產量和品質造成絕對的影響。
三、缺「碳」給作物帶來的具體危害。
缺乏根部供應的有效碳,不但營養積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機制也削弱了,這是植物發生病害的內在原因。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缺碳是農作物的百病之源。
1、根系衰弱。
首先是根的趨水趨肥性,使根系有一種內在的向外向下伸長的刺激,缺了有機質的土壤含水性差,各類肥料溶液向根部「表達」能力差,致使根系生長的內在刺激不足;
其次,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動,是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土壤中有機質不足,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不足,致使根際微生物群落稀疏,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太弱,根系就失去了生長的外部刺激。
因此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機碳——有效碳,直接造成農作物根系衰弱、老化。這就是農作物減產和抗逆性差的根源。
2、早衰。
農作物早衰的原因,自然與根系衰弱直接相關。
農作物其他器官和內部組織,尤其是木質素、纖維素和糖份,由根部吸收的有效碳轉化所需的能量決定的,
如果根部吸收不到有效碳的情況,農作物僅靠葉片的光合作用轉化CO2,那麼在白天陽光充足時,能量得到供應,但在夜間或陰雨天,這種轉化和積累就要靠消耗作物內部的能量來進行。
這種能量收支的規律失衡,是導致植物早衰的另一種原因。這種情況在生長期較長的瓜豆類蔬菜和果樹尤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