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點墨:「事後焦裕祿」不如「事前管得住」
江蘇省淮安市環保局局長張汝華:被提拔為市環保局局長之初,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面的擴大,尤其是一些大企業老闆一擲千金的生活讓我很是羨慕。漸漸地,我覺得有錢才是資本,有錢才能風光,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對金錢的渴望。(4月28日《檢察日報》)
落馬前飛揚跋扈、落馬後悔不當初,某些貪官的「變臉技術」簡直讓川劇變臉王王道正都自嘆不如。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是否發自肺腑?筆者不敢妄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事後「學法哭廉」不如事前管住手腳。
官職能給人以權力,但不能給人以智慧。相反,在「官大一級壓死人」思想的蠱惑下,為官者還容易滋生固執、任性、狂傲等負面情緒。縱觀十八大以來接連落馬的眾官員,仗權亂性壓海棠者有之,恃權傲物辱百姓者有之,擁權斂財收黑金亦有之。這便是血淋淋的權力「噬心亂性」的前車之鑑。
筆者崇尚「人之初,性本善」, 堅信沒有哪個官員是懷揣著橫行鄉裡、怙惡不悛的遠大「志向」投身官場。之所以有些人的品德和官職成反比,是因為四風纏身、權力脫韁。整日沉迷在「鏡花水月」、「警幻離恨」中的貪官汙吏、暴官酷吏手握公權不自警、身居高位難自律,既不想清白為官,也不願清白做人。如此,怎能不自食苦果?怎能接受黨紀國法和人倫道德的審判?
等到「仕途末路」之時再幡然悔悟,縱然「雙規淚」流得再多,也無法彌補自己犯下的罪行。因此,為官者與其撕心裂肺地在鐵窗裡懺悔,倒不如堅持走廉政路,不給自己違法亂紀得機會。俗話說:「知易行難。」依筆者看,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一心為民,就能摒棄利慾、戰勝物慾、抵制權欲,。務求實效,就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洗盡鉛華,就能讓各種政策方針和各項具體工作真正利惠於民。清正廉潔就能百毒不侵,就能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溼鞋。
雖說是「一如侯門深似海」,但起與落、沉與浮並不取決於外物,而是在於內心。只要把「心門」守好、將廉政防線築牢,清白為官、清白作人,官員們就能在宦海中乘風波浪、直掛雲帆。總而言之,事後猛學焦裕祿不如平時常走廉政路,管不住手腳者終將戴上鐐銬。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