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GDP總量在全國均能排到前十,湖南稍遜於湖北。作為省會,武漢堪稱中部地區毫無疑問的核心城市,即使有對手,可能大家也更容易想到鄭州,但實際上,長沙的經濟總量也已經非常可觀,但比武漢還是要差一些,而除了省會,湖南GDP和湖北差距究竟在哪呢,我們看看湖南各城市的GDP情況。
從GDP規模來看,整體呈現省會長沙一家獨大、東部北部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格局。整個湖南省大概分為四檔:省會長沙獨佔一檔;3000億、2000億、1000億和不足1000億各為一檔。和湖北相比,雖然湖北缺乏了3000億檔城市,出現了斷層,但湖南缺少類似宜昌、襄陽等兩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且湖北除了直管縣之外,地級市經濟規模均在1000億以上,而湖南有兩個地級市、州(湘西和張家界)GDP規模均在千億以下。
具體來看:
第一檔:萬億規模:長沙
近10年長沙經濟規模增長較為迅速,11年破5000億,12年破6000億,13年破7000億,15年破8000億,17年破萬億。湖南也是省會獨大模式,長沙的經濟規模是第二名嶽陽的3.06倍,是最後一名張家界的21倍。
從長沙的經濟結構看,一方面文旅產業較強,世界「媒體藝術之都」,依靠湖南衛視等, 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坐擁國防科技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三所一流高校,也有較強的科技實力。三一和中聯重工為代表的機械產業也較為知名。 此外,長沙代管的縣級市也有一定經濟實力,長沙縣歷年在百強縣排名中均靠前,長沙經開區也是國家級經開區。瀏陽市也是著名的鞭炮之鄉,基本是中部區縣的最強兩個。
第二檔:3000億檔
四座城市:嶽陽、常德、衡陽、株洲
嶽陽連續多年力壓常德,居於湖南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口和面積均不比常德多的情況下,說明常德經濟實力還是稍遜一籌。嶽陽是湘北門戶,因《嶽陽樓記》而出名,石化、食品等產業實力較強。常德工業門類也較齊全,是湘西北的工業基地。衡陽是去年經濟規模突破了3000億,株洲則今年剛突破3000億。株洲在長沙南部,是長株潭的重要組成部分。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也是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的交匯處,重要的交通樞紐。衡陽是湘南地區的中心城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的美譽。
第三檔:2000億檔
四座城市:郴州、湘潭、邵陽、永州
這一檔城市經濟規模均在2000億的水平,最高的郴州也不到2500億,與第二檔城市還是有差距。此外,郴州、邵陽和永州都屬於面積較大的城市,所以經濟規模相對較大。事實上,2000多億的經濟規模恰恰表明這三座城市仍有提高空間。湘潭城市較小,只下轄2區、1縣和兩個縣級市。作為長株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能收到長沙的經濟溢出和輻射,但近年來債務壓力偏重。
第四檔:1000億檔
三座城市:益陽、婁底和懷化
懷化面積超過2.7萬平方公裡,是湖南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經濟規模在1500-1600億左右,主要在於地形多山地,且區域位置一般,靠近廣西的桂林、柳州和貴州的銅仁等區域。婁底屬於湖南中部,下轄一區兩市兩縣,在湖南屬於偏小的城市。益陽工業實力一般,而第一產業則較為突出,是「中國竹子之鄉」 、「中國黑茶之鄉」、「中國淡水漁都」。
第五檔:不足1000億
兩座城市:湘西和張家界
兩座城市均是自然環境突出的旅遊城市,湘西是苗族自治州,下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張家界的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總結來看,湖南比湖北主要差距在是三個方面:一是省會差距,長沙雖然進步很快,但仍處於11000億的經濟規模,而武漢則達到了15000-16000億的GDP。第二是,湖南的區域中心城市還不如湖北的襄陽及宜昌突出,這其中,嶽陽、常德經濟實力仍有提高空間。最後,部分較大的城市,山地較多,不利於經濟發展,目前經濟規模多處於1000億-2000億的經GDP,經濟規模也較為有限,當然湖北也有幾個城市處於這個情況,但湖北基本沒有地級市處於1000億以下的水平,只有省直管縣和神農架林區等特殊情況。
#長沙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