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好:民營美術館應該與整個社會建立一種信任(組圖)

2020-12-19 搜狐網

人物簡介

鄭好,萬和酒店投資集團董事長、昊美術館創始人。



  2012年,昊美術館溫州館在萬和豪生大酒店的一幢附屬建築內落成。今年,昊美術館上海館將在位於張江的世和中心開幕。

  在中國美術學院讀書時,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只是鄭好在專業課上聽到過的一個名字。「他對我而言只是一個故事,並沒有想過將來要收藏他的作品,更沒想到會展示他的作品。」鄭好說。但如今,他的昊美藝術酒店裡,陳列著博伊斯的作品與文獻。2013年,在鄭好的推動下,博伊斯在中國的首次個展「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覽中的300件展品,原為德國收藏家的收藏,但在展出前已經被昊美術館全數收購。

  1999年,因為一次項目置換,鄭好從北京工藝美術拍賣行得到了兩件材料、雕工均屬一流的作品:翡翠玉雕以及牙雕。「我對一切手工藝的東西都很感興趣,而且這些技藝也在慢慢失傳,很令人感慨。」春節前,在萬和昊美酒店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他這樣解釋當年的選擇。也是從這之後,他的收藏之路從一個小切口進入,擴散到景泰藍、歐洲銀器、中國現代藝術、西方當代以及中國當代藝術諸多領域。17年下來,他在公開場合透露過的藏品數量是「2000多件」。這些藏品被陳設在他的美術館與藝術酒店中。在老家溫州,第一座昊美術館於3年前建成開幕,今年,另一座昊美術館將在上海張江落成。

  創辦美術館之前,鄭好對外低調,幾乎從不以「收藏家」的身份在公開場合出現。著手創辦私人美術館後,通過媒體,外界漸漸了解了作為收藏家的鄭好。論及這種變化,鄭好說:「2011年之前,我只是收而藏之,我個人高興就可以了,之後是收而展之,要讓公眾得益。作為美術館的創始人,如果自己都不熱愛,都含含糊糊的話,也不太可能做好推廣。」在他眼中,「收藏家」與「美術館創始人」是兩個涇渭分明的角色,後者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制約。他還打了個這樣的比方:「一開始,我只是拳擊場下拍手的觀眾,一旦上臺了,別人都關注你,你要做好勝利和失敗的準備。」

  蔡志松的作品《浮雲》曾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此前一直是放在地上,在酒店中,設計師讓《浮雲》「上天」,從屋頂垂下

萬和昊美大堂陳設著達明安.赫斯特作品《劇痛 聖徒巴塞洛繆》



  從景泰藍到當代藝術

  從7歲開始學畫,到後來考入中國美院,畫筆與畫紙伴隨鄭好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大學畢業之後,主修平面設計的鄭好選擇了創業,但 「從小學畫畫,藝術情懷就會一直伴隨我,之後,做任何事情總會希望與藝術沾點邊」。

  他真正開始關注藝術品是2002年,那時他開始大量收藏景泰藍和銀器。「我對工藝一直很感興趣,景泰藍的掐絲工藝又在漸漸失傳。面對這些東西,我總有很複雜的感情。」鄭好通過國外拍賣行、古董商回購了不少外流的中國明清景泰藍。他覺得,就算他不去國外購買,那些景泰藍也會得到妥善的保管,但如果能在中國藏家手上積累,從散落各地到集中歸攏,其中的意義還是不同的。「它們會說話,會以自身的脈絡講述很多故事。」如今,在萬和昊美藝術酒店中,大部分區域以陳列當代藝術為主,而在一片明快、前衛藝術品的包圍中,卻有一個餐廳以藍色與銀色為主基調,陳列著中國古代的景泰藍藝術品,顯得凝重而古典。這是景泰藍博物館餐廳,承載的是鄭好最初的收藏記憶。

  差不多同時,他也開始了對繪畫的關注。鄭好有一批藝術家同學,他會時常去藝術家畫室走走,看到喜歡的藝術品也會買。不過,與很多剛入門的藏家一樣,藝術科班出身的鄭好也同樣在幾位已有定論的藝術家之間徘徊,比如,吳冠中與陳逸飛。說起如此選擇的動機,鄭好坦言:「讀書時便了解了這些藝術家,我覺得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比較穩定。當時沒有很強的投資心理,但買藝術品的人也總希望它們不會在未來降價。」

  2012年,鄭好在上海美術館首次公開展示了他的私人藏品,頗可反映他的收藏脈絡。「品藏東方——中國經典藝術展」展出70多件藏品,包括趙無極《23.3.82》、朱德群《無題》、吳冠中的《桂林象鼻山》、陳逸飛作品《雙橋》以及《執黃扇的美人》等等,很多作品均為名家代表作。同年,在上海美術館與昊美術館合作的另一個展覽「中國表現藝術展」,則囊括了羅中立、周春芽、張恩利、夏小萬等藝術家作品。當年的這次展覽也同時是上海美術館的謝幕展,策展方以一段影像裝置作品和上海美術館的鐘樓結合,通過立體投影展示一批藝術家的作品,以此送別這座存續了56年的美術館。

  鄭好創立的萬和酒店投資集團,將酒店、商業地產和文化藝術投資作為三項主要業務。他旗下的酒店很重視藝術品融入,例如萬和昊美藝術酒店的500件藝術品,囊括了畢卡索、克裡姆、達明安·赫斯特、草間彌生、吳冠中、趙無極等藝術家的作品。目前,萬和昊美酒店的大堂放置的是蔡志松、仇德樹、張洹等這些更新一代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品隨著酒店的總體設計變化會做出一些改變。比如,蔡志松的作品《浮雲》曾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此前一直是放在地面上,在酒店中,設計師讓《浮雲》「上天」,從屋頂垂下;另一件仇德樹的巨幅《裂變山水》,則被法國設計師進行「蒙特裡安分割」,以適應室內設計的總體風格。

  鄭好將收藏景泰藍歸結為「一種情懷」。但從美術館的角度考慮,他認為當代藝術是很好的展示項目,「它們最能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萬和昊美大堂陳設的展望作品《山水家具》

景泰藍博物館餐廳,承載的是鄭好最初的收藏記憶

  「1.8米的巨嬰」

  曾經,「美術館」距離中國企業家很遙遠。「我想,任何收藏家都不會在一開始就想著要辦美術館的。」但現在,鄭好覺得,中國私人美術館發展的好時候到了。他用「水到渠成」來形容中國藏家過去多年的醞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現在這個階段,很多人的關注點已經從財富轉到精神享受上。10年時間,很多藏家都完成了這個積累。我想,他們建立美術館的原因也在於此。」鄭好說。

  從收藏家到美術館創始人,鄭好心態上發生的最大改變,是如今他的收藏都必須以美術館的需要為出發點,而非自己的喜好。「作為一名收藏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惡來收藏藝術品,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但美術館具有公共性,不是創始人個人可以按照喜好來作為的。」

  如果以今日美術館轉型為非營利機構的那一年為標誌,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發展也僅僅只有10年時間。鄭好常常用「1.8米的巨嬰」來形容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現狀。「它們的外觀很發達,但內涵還不夠。另一方面,它成長很迅速,內在智慧也會很快發展。」在他看來,海外很多著名美術館的豐厚積澱反應的其實是財富階層回饋社會的意識。比如,泰特美術館、紐約的MOMA與古根漢姆的很多館藏,就是來源於藏家捐贈,在幾代董事、學術團隊和捐助者的努力下才有了現在的影響力。但目前,國內還極少有人會去捐助民營美術館。「這與美術館自身的信譽有關,它應該與整個社會建立一種信任。」

  鄭好不避諱美術館與商業的聯繫。與大部分私人美術館不同,昊美術館不是獨立空間,而是被置於綜合商業體。「我希望商業與非商業之間有一個相互導流的作用。用酒店和商業地產的人流導入美術館,用美術館提升酒店和商業地產的價值。」但有一點是前提:美術館依舊應該以公益性為首要責任。「美術館的社會責任和公益性擺在那裡,它一定是花錢而不是賺錢的,這是首先應當確認的。在這基礎上,我們可能找到一定的防守模式,試圖達到收支平衡。」

  學術策展團隊同樣至關重要。歐美一些小型美術館雖然展覽面積狹小,但卻有著強大的出版和策展能力。「現在,對我們而言,引進一個好的展覽是不成問題的,但自己策展又是另一回事兒。」鄭好說。美術館不能以創始人的個人意志來決定其學術決策。在昊美術館上海館,他計劃由理事會來管理美術館,也請了韓國知名策展人尹在甲擔任館長。「腦子清楚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只是藝術品暫時的保管人。只是,當你把藝術品聚集在一起,它們會形成另外一種語言,迸發出另一種力量。美術館創始人的意義就在於此。」

  就目前而言,還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每一個民營美術館上。鄭好覺得,每個美術館所處的生態不同,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思考邏輯,相互之間的拷貝幾乎不可能。「做美術館,一開始是一定會挨揍的,必須做好長痛的打算。不在臺上,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拳打過來是痛的。」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財經網站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666.html report 5533 人物簡介鄭好,萬和酒店投資集團董事長、昊美術館創始人。2012年,昊美術館溫州館在萬和豪生大酒店的一幢附屬建築內落成。今年,昊美術館上海館將在位於張江的世和中心

");}

相關焦點

  • 民營美術館在「藝術」與「商業」間起舞——專訪寶龍美術館館長呂...
    我們不是在做一個歷史的定斷,而是通過藝術家的視角去反映1978年至2018年這四十年社會的變遷,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代表。」多數民營美術館的創辦者,都是取得了相當成就的商業領袖,他們在美術館建立伊始便承擔起對文化和歷史的使命。呂美儀說:「如果沒有民營美術館的推廣,當代藝術在中國不會發展如此迅猛,如果沒有民營美術館群體的不斷豐富,中國當代藝術不會有如此繁榮的局面。」  在擔任寶龍美術館館長前,呂美儀曾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Chi K11美術館等多家專業藝術機構擔任管理職務。
  • 私立美術館身份尷尬 「小馬拉大車」現象普遍
    對此,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也持相同觀點:「很多投資人在民營美術館建立的前一兩年花巨資做展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便熱情大減,運營經費也大幅減少。」  而導致民營美術館陷入這種尷尬境地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藝術贊助制度沒有形成,社會捐助的風氣和機制並未確立,而這跟國家的稅收政策又大有關係。梁克剛說:「在國外,民營美術館獲得企業捐贈,企業是可以免稅的,而國內在稅收政策方面,目前尚未跟進。」
  • 未來美術館的收藏體系
    而國內部分民營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卻早已經走在了官方美術館的前面,初步建立了對於國內外現當代藝術的收藏脈絡。而南藝美術館作為官方背景和學院背景雙重身份的美術館,本次藏品展正是一次突破性的舉動,顯示了館方國際化的視野和對當下藝術發展的敏感。 大家都知道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劉海粟先生的創辦下,是首開人體模特寫生之先河的領風氣者。
  • 在今年的疫情影響下,民營美術館的運營現狀如何?
    在今年的疫情影響下,民營美術館的運營現狀如何?在今年有哪些項目的推進和運營動作?雅昌藝術網從近來採訪的多家民營美術館個案以管中窺豹,呈現當下的狀態。今日美術館從2006年開始成功轉型成為中國首家真正意義上的民營公益性術館,逐步建立了更為靈活的運營機制,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成功探索了一條民營美術館發展道路。區別於傳統美術館單一的結構,近兩年來,今日美術館早就針對新形勢對美術館運營思路進行了全面調整與升級,主要在美術館學術建設、藝術教育與公眾推廣、藝術跨界新嘗試及出版等方面進行革新。
  • 走近昊美術館溫州館 讓當代藝術在溫州生根發芽
    舉辦這樣一個大規模、高規格藝術展並請到眾多美術界「大腕」來溫助陣的,是新近落戶我市並進入正式運行階段的昊美術館溫州館,一家由溫籍民營企業家鄭好投資創辦的私人美術館。在此前的一個場合,鄭好曾解釋如此命名的用意:「昊」字上「日」下「天」的結構,體現了藝術和生活的完美詮釋,即舒適每一日,藝術每一天;而英文名中的「How」更是一種發問,向藝術發問,答案永遠開放。     事實上,鄭好的私人美術館版圖並不局限於溫州。在上海浦東世和中心,一個規模更大的私人美術館——昊美術館上海館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即將開館運行。
  • 2020年了,美術館還靠辦網紅展博眼球嗎?
    通過有趣的展覽吸引觀眾,尤其對於民營的美術館來說,海量的觀眾參觀量意味著門票的高收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美術館運營的壓力。近年很多民營美術館都在爭先恐後地做「沉浸式展覽」或「網紅展」。但反過來講,觀眾既然願意花錢看展覽,而美術館就不能只是推出純粹娛樂化的「網紅展」來迎合觀眾,美術館畢竟是帶有公眾教育的非盈利機構,具有提升觀眾審美的社會職責。
  • 區塊鏈技術將怎樣影響整個社會結構的信任體系
    如買賣雙方歷史信任信息、買賣雙方公司體量、交易政策法規約束、成本利潤核算、品牌影響力預估數據等因素。而對於我們的交往活動,我們更容易受到主觀因素來影響我們的決定或結果。如對方的第一印象、社會背景、性格因素、預期交往收益預估、心性心智、情商智商等因素。 將視野由個人擴展到世界,整個社會結構的信任體系大致是由如下圖中所示的層級構成。
  • 南條史生:2020年建立地方都市美術館的意義
    >AB=《藝術商業》駐日本特約記者沓名美和 南條=南條史生 AB:您在日本屈指可數的暴雪地帶青森參與建立了兩個美術館,比較早的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建立經過是怎樣的呢?
  • 怎樣讓別人信任你?建立信任離不開這四點
    信任感,說白了就是對人或事物的一種感覺,而它最終的效果是,極大的降低了雙方的溝通成本。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尤為重要!那我們要怎樣去建立這種信任感呢?其實總的來說,信任主要分為四個要素:1.資本信任資本信任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一種信任感。打個比方,同樣兩個人去談業務。
  • 美術館應該開分館還是集中建設
    近日,由古根海姆美術館與德意志銀行共同經營的柏林分館宣告今年年底關閉。但這已經不是古根海姆美術館首次碰到滑鐵盧。古根海姆連鎖美術館的失敗結局在美術圈內人盡皆知。而在華南地區,廣東美術館也曾有意成為華南地區的「古根海姆」:07年,在由侯瀚如策劃的第二屆廣州三年展上誕生了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08年,廣東美術館又新增了另一個分館深聯美術館。
  • 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歡迎民間資本舉辦美術展
    不管什麼空間只要具備這些條件,積極引進一些世界級的優秀展覽,方便群眾了解不同藝術的面貌,我們都應該提倡。另一方面,我們在國際交往中也應該強調「對話式」交流,在家門口看到世界名作的同時也要看到,一些重量級、規模較大的美術展覽仍然比較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社會辦文化」的增長點之一,由民間舉辦的美術展覽、美術交流活動日益活躍。
  • 私人美術館:富豪們的另一項財富冒險
    伴隨著上海美術館舉辦的「品藏東方——中國經典藝術展」,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溫州商人鄭好,和他坐落於浦東張江世和國際中心的昊美術館也浮出水面。據鄭好介紹,他的美術館擁有7000~8000平方米的展覽和陳列空間,已籌備3年,將於今秋開幕。  業界暗暗吃驚,原來還有實力如此雄厚的藏家尚不為人所熟知。敢於上馬如此規模的美術館,鄭好的資金實力固然不容小覷,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同樣耐人尋味。
  • 向日葵美術館開館,湖南民營美術館再添新陣地
    11月8日,湖南省美術界迎來一件盛事,「湖湘之光·向日葵美術館館藏展暨開館儀式」在向日葵美術館舉行。這是繼李自健美術館和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之後,湖南民營美術館的家族中迎來的一顆新星。原湖南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湖南聯絡部部長楊忠民宣布向日葵美術館揭幕,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唐貴平和湖南省高信集團董事長、湖南省藝術收藏家協會主席、向日葵美術館創始人劉興躍為美術館揭幕。湖南省美協主席朱訓德指出,向日葵美術館的開館是湖南省文化建設的一件喜事。「美術館非常有品位,沒想到劉興躍先生能不聲不響地在一座大樓的一樓做一個如此有影響力的美術館。」
  • 民營美術館調查 | 鄭妍:2020 萬營藝術空間兩大展覽計劃
    原創 裴剛 雅昌藝術網在近30年間,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民營美術館同樣經歷了幾個波次的發展,甚至是井噴式的爆發期。當代藝術的發展需要資金投入支持各種藝術項目,以及藝術家的創作、展示、收藏。民營美術館的發展中總是無法繞過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支持。
  • 美術館跨界的生意經怎麼念才好?
    文化藝術服膺於資本,是念起生意經的美術館需要極力避免落入的窠臼突出經濟效益之時,如何將藝術的生長力調動起來,讓它獲得更強的價值、更久的魅力民營美術館往往存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即便展覽收取不菲的費用,依然很難僅僅靠銷售門票回本,故衍生品的開發可視為一種解決經濟難題的途徑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應該說是整個新加坡最有故事的建築物了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應該說是整個新加坡最有故事的建築物。它由新加坡前高等法院和新加坡政府大廈改建而成,兩棟建築一棟建於1926,一棟建於1936(沒記錯的話,相差十年),那時的新加坡還處在在英國殖民時期,所以保留了歐式的感覺,看那大大的羅馬柱就知道了,包括一磚一瓦,木質天花吊燈還有扶手,都在時間的緯度裡默默地走向百年。
  • 臺灣高雄美術館園區無釐頭標誌博君一笑(組圖)
    原標題:臺灣高雄美術館園區無釐頭標誌博君一笑(組圖)(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當心行人」、「禁止右轉」等交通標誌遍布大街小巷;「禁止吸菸」、「禁止飲食」等警告標誌,在公共場所也屢見不鮮;但「當心氣功」、「鴨霸出沒」等看似無釐頭,實則具有意義且飽含創意的標誌,只有在臺灣高雄市美術館所在地——內惟埤文化園區才找得到。
  • 為共享美術館資源 廣東成立我國首個省級美術館協會
    近年來,美術館事業在廣東快速發展,包括廣東省政府和民間多種渠道的社會資源進入美術領域,各地相繼出現許多新建、改建、在建、籌建的美術館。然而,由於我國美術館事業起步晚、基礎弱、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各地美術館系統也面臨著對自身定位不清晰、缺乏行業規範、研究能力不足、藏品質量參差、展覽成本高等問題。
  • 諸迪:我國美術館亟待加快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的美術館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政府、社會和藝術家對美術館的重視和關注在加強,各級政府加大了對美術館事業的投入,一些大型公益美術館相繼建成使用或已列入建設規劃,美術館的硬體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各種社會力量投資建立的民營美術館也在蓬勃興起,美術館格局正在進一步完善,美術館履行專業職能的能力及其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青海推「夏夜美術館」:納涼兼修心(組圖)
    青海推「夏夜美術館」:納涼兼修心(組圖) 2017-07-12 10「夏夜美術館」部分展覽。 圖為民眾參觀青海美術館推出的「夏夜美術館」部分展覽。 張添福 攝  據悉,從7月初至8月31日,青海美術館推出的「夏夜美術館」,開放時間為晚上七點半到九點。期間,除了展出書法和繪畫等藝術作品,該館還將擇機組織公共文化藝術教育活動。  11日晚上七點三十分,「夏夜美術館」剛開館,中新網記者看到,附近納涼、散步的民眾便領票進入青海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