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小城收到一封來自中國小朋友的信

2020-12-13 騰訊網

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

「中國你好!」

這段時間,一封來自中國的信,引發了義大利佩斯拉卡市人們的熱烈回應——

義大利的小朋友們、NETF文化交流中心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這是來自遙遠的中國首都北京的小朋友的問候和分享。從新聞中,我們知道義大利也遭受了「大壞蛋」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侵襲,給你們的生活也帶來很多困擾。這種情況我們剛經歷過,感同身受,想把我們的感受和我們是怎樣度過疫情的點點滴滴與你們分享。

雖然處於困境之中,但你們一定要振作起來,出門戴好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回家勤洗手,相信我們都能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病毒「大壞蛋」讓我們都出不了門,但我們換個方式來交朋友,我們願意做你們的好朋友,相信你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是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小朋友,以及很多很多關心你們的中國小朋友。

9歲的Alessandra知道了這封信,她在家錄製了著名的義大利歌曲《volare》。滿頭捲髮的小姑娘在沙發上放聲高歌,唱到興起,情緒高昂的她張開了手臂。volare的意思是「飛翔」,Alessandra希望用歌聲鼓勵中意兩國小朋友一起變得更強大來對抗疫情。

11歲的華人小朋友徐航讀到了這封信:「我叫徐航,來自浙江青田,我特別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他的家人在義大利開了一家中餐館。疫情期間餐館一直不能開門,徐航和家人待在家裡很著急。他用手機錄下了自己的心聲,為自己和中國的孩子們打氣加油!

10歲的潘佳琪用一幅畫給中國小朋友回信。疫情蔓延時,義大利的孩子們開始畫同一個主題:彩虹。用一道道彩虹來預示「疫情終將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在她的畫裡,這道彩虹變成了由義大利和中國兩國國旗的顏色拼成的同心圓。

而11歲的安妮和10歲的妹妹安娜創作的彩虹,則拐了個彎,纏繞成一顆心的形狀。姐妹倆跟北京的新朋友們打招呼說,希望在中國醫生的幫助下,義大利能很快控制住病毒。

5歲的陳懿柔聽老師念了信,揮起小拳頭一字一頓認真說,「戰勝病毒!中國加油!義大利加油!」

「在疫情陰霾下,孩子和家長們還是特別用心地去表達去錄製,因為這是給中國小朋友的視頻,是給新朋友的回覆。」孩子們的中文老師、義大利NETF佩斯卡拉中文學校的校長陳群說。

佩斯卡拉,這座亞德裡亞海邊的古城,是義大利中部阿布魯佐大區最大的城市。無人機飛過海濱浴場、街道巷陌和林立的建築,記錄下這座古老又美麗的城市靜謐的一面。

義大利阿布魯佐大區NETF文化交流中心的董事長Gianni正忙著用無人機技術幫助當地警方防控疫情,他是這封中國來信的第一位收件人。3月下旬,收到這封圖文並茂的信和孩子們的視頻的他,抱著電腦在沙發上看了一晚,並迫不及待地通過郵件留了言——

親愛的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國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叫Gianni,把我當成朋友吧,中國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打心眼兒裡感謝你們給新朋友的美麗的信、畫畫和視頻,你們的新朋友是NETF中文學校的小朋友們、更是全義大利的小朋友們。

2020-031-18

4月12日,義大利的《24小時太陽報》和中國的《經濟日報》合作推出抗「疫」特刊,刊登了兩國孩子在疫情期間交朋友的故事,配上了7幅中國孩子送給義大利孩子的畫:天壇、故宮、長城、羅馬競技場、比薩斜塔、披薩……在孩子們眼裡,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是畫中毫釐。

看到報紙的Gianni分外激動:「這是義大利第一大財經類報紙和中國經濟類報刊中最具權威性的報紙間的合作!我和孩子們榮耀無比!」

「孩子們的真誠坦率和自發行為,給我們成年人上了一課。」4月17日,佩斯卡拉市市長Carlo Masci接受《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說,信件內容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得不待在家的孩子們想盡辦法做點開心的事情,將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寫得如此深刻。這些樂觀的信息,是對希望和生活的讚美詩,是只有從孩子眼中才能看到的瑰麗世界。

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沿著亞得裡亞海延伸的城市,佩斯卡拉後方是綠色的山丘,人們有著悠久而鞏固的社交傳統,更是習慣在春光明媚時光顧海灘和松樹林,所以留在家裡對他們來說很不容易。但醫生的敬業精神和技能、市民的耐心與協作是這場艱難而長期的戰鬥唯一的致勝法寶。

「我們收到了福州市長的幫助和建議,將提供的口罩分發給佩斯卡拉居民。我感謝福州市。」Carlo Masci說,中國孩子的視頻很動人,兩國孩子間的交往交流不僅是一座堅固的精神橋梁,更是把整整一代人變成了友誼的見證人。

鴻雁傳書

2019年,Gianni隨義大利教育參訪團來到中國交流,和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結下了深厚友誼。

5年前,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人們的大嗓門兒、清晨和晚上公園裡的廣場舞、簡單自然的孩子、還有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虎媽」,都讓他覺得新鮮有趣。Gianni迷上了這個國度。他回到佩斯卡拉,和陳群合作辦了中文學校,採用國內人教版的課本,還計劃了一場夏令營:在2020年,讓出生在義大利卻從未回過中國的華人小朋友們,到中國看看。

一場疫情打亂了Gianni的計劃。看著當地的華人華僑忙不迭地買防護物資捐回國,他心急如焚。

為了支持當地的中國孩子和中國社區,Gianni製作了一則小動漫「我不是病毒」,講述了一個義大利孩子和一個中國孩子交朋友的故事,呼籲給中國孩子一個更舒適友善的環境。得知一個中意跨國家庭被隔離在羅馬,Gianni通過網絡輾轉聯繫上這家的爸爸Paolo,為夫妻倆和混血寶寶製作了一則打氣的視頻。也正是在那時,李淑芳收到了Gianni的微信。

當義大利也出現疫情後,李淑芳的第一反應就是:老朋友Gianni,你還好麼?

2020-031-18

「就是這些平凡而有愛心的人築起了中意友好的橋梁。」李淑芳說,Gianni向中國朋友釋放出了最大的善意,現在,該輪到我們了!

整個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迅速動員了起來,除了給義大利朋友張羅防護物資,老師們執筆寫了信,孩子們給義大利的小朋友錄製了很多條打氣的視頻:5歲的張樂初用現學的義大利語問好;5歲半的吳悠寧一遍遍地給義大利的小朋友演示「七步洗手法」;楊小夏一張張講解自己的畫作,告訴義大利小朋友即便在家也可以玩兒得很開心;6歲的李可可坦白自己的小心思,其實很喜歡爸爸媽媽天天在家裡陪著自己,可她知道一切都需要恢復正常;蒙古族小朋友恩克對著鏡頭問,什麼時候疫情才能結束,什麼時候才能和義大利小朋友見面呢?

更多孩子把自己的疫情生活拍成了照片和視頻,摺紙、畫畫、唱歌、跳舞、家庭鍛鍊、尋寶大作戰……「加油中國!加油義大利!」是孩子們說得最多的話。怕當地中文學校的同學看文字費勁,鄒堃旭、肖鈺潔和周子涵三個小朋友自告奮勇把信念了一遍,錄成了音頻——

希望這種病毒儘快被消滅,希望你們在打跑病毒後能來中國北京玩,到那時我們會帶著你們去看故宮、萬裡長城;等病毒被打跑後,我們也想去看看你們的家鄉,去看看美麗的威尼斯、比薩斜塔、羅馬競技場,去嘗嘗美味的義大利比薩。

信裡發出了邀約,這個鴻雁傳書的故事還將繼續寫下去……

「等到開學,我會給每個孩子再念一遍這封信。」陳群說,這封信裡,引用了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一句話,這是一句被孩子們演繹得無比動人的話: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

「不管疫情結束之後會怎樣,此刻我非常篤定的有兩件事情。」Gianni說,「第一件事,我們的友誼會持續並更緊密,通過合作為人類發展創造更美好的事物;第二件事,NETF要為人類溝通和中意友好搭建橋梁,這將是我們長久的使命。」

Carlo Masci替這座沉浸在感動中的城市發出了問候:「我向您致以擁抱,並再次表示感謝,希望在佩斯卡拉見到您!這片土地有富饒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悠久的美食傳統,但丁之後詩篇被翻譯最多的義大利詩人加布裡埃爾·鄧南遮就出生於此。」

Carlo Masci說,這個問候是團結、親密與和諧的象徵,他還想邀請中國的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義大利的文化甚至語言,因為文化是世界遺產,哪裡有文化,人們總是會變得更好、開放面對世界、能理解和分享。

可愛的義大利孩子,勇敢的義大利人民,你們感動於中國小朋友的這封信,我們感謝你們的善意,讓我們攜手抗疫、迎接勝利!

策劃:陳瑩瑩視頻製作:王東旭採訪:陳瑩瑩 王蕊(《藝術與設計》雜誌)編輯:徐曉燕主編:王玥監製:張益勇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 2020-03-28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國聖誕郵局第一封信來自中國
    原標題:德國聖誕郵局第一封信來自中國   德國《焦點》周刊6日報導,德國各大聖誕郵局本周陸續開張,讓「聖誕老人」們意外的是,今年收到的第一封信來自中國。「又到了給聖誕老人寫信的日子」,在微博上,中國網友這樣「互相提醒」並分享寫信心得。
  •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感謝你們慷慨捐贈
    近日,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的江蘇省非遺創意基地收到了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卡勒基(Careggi)教學醫院的一封感謝信。信中,醫院方對來自南京2萬隻醫用口罩的捐贈表示感謝。
  • 疫情下義大利的中國留學生:有人收到鼓勵信,有人踏上回國路
    義大利留學生孫同學收到鄰居送的物資。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義大利成為重災區。疫情下,身在義大利的中國留學生受到影響,他們有的「宅」在義大利並受到華人鄰居的幫助,有的則選擇回國。
  • 芬蘭聖誕老人村 每年收到60萬封小朋友來信
    在聖誕老人既寬敞又簡樸的辦公室裡,一位和藹可親的聖誕老人正坐在一把大木椅上,利用接待客人短暫的空隙時間,拆閱世界各地小朋友的來信。村裡專門有一個聖誕老人郵局。這座世界上唯一設在北極圈上的郵局一年四季總是門庭如市,熱鬧繁忙。記者在郵局裡看到,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將自己製作的各種繪畫和手工作品、賀卡及照片寄給聖誕老人。其中,給聖誕老人寫信最多的要算英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的小朋友。
  • 一封來自監獄裡的求助信
    一封來自監獄裡的求助信 2020-09-29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義大利羅馬警察總督親手寫了一封感謝信
    義大利羅馬警察總督親手寫了一封感謝信 2020-03-25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有一封來自鍾南山爺爺的回信,請查收
    你有一封來自鍾南山爺爺的回信,請查收 2020-03-09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大學,你的校友收到一封來自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的感謝信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河南大學,你的校友收到一封來自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的感謝信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除了國內龐大的抗疫力量外,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也積極行動,其中不乏河南大學校友的身影。近日,河南大學美國校友會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這封感謝信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約總領事館。
  • 海門審計收到特殊禮物: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
    海門審計收到特殊禮物: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 來源: 南通市審計局 發布時間:2020-01-23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海門市審計局收到了一封來自海門港城河村村民江群群的感謝信:「在危難之際,是你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 一封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感謝信
    6月29日,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收到了一封來自歐洲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感謝信,信中魯汶大學醫學院後勤部主任Peter Van Brusselt代表學校向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與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GEICO)表示衷心的感謝。
  • 你有一封來自鍾南山爺爺的回信 請查收
    自從新冠肺炎肆虐以來,鍾南山院士收到了許多的信件,有表示關懷感激的,有噓寒問暖的,有推薦中藥藥方的,有直接寄來草藥的,各種各樣。其中,在如山的信件中,有一筆亮眼的色彩,正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生、中學生寄給鍾南山爺爺的信,和繪出他們心中鍾爺爺形象的畫。
  • 一封來自日本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日本的感謝信!5月26日,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這封信件從日本寄來,用毛筆書寫,字跡工整,寫信的是一位日本老人。書信者叫齋藤明秀,常住日本,他在信中提到的母親是他的丈母娘,91歲高齡的諸杏仁老人。今年年初,老人因疾病被送至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老年醫學科接受治療。
  • 濠江民警收到一封來自外國友人的感謝信,普通而又不平凡!
    2月13日,濠江公安分局指揮中心收到一封來自外國人的信件。一名在汕居住的美國人,寫信向數天前幫助過他的一位基層民警表達謝意。(中國與中國人民是世界的巨大財富,鄭警官和他的同事們的舉動就是最好的說明!)史蒂文的感謝信(信中落款時間系史蒂文筆誤)信中,署名為史蒂文·道格拉斯·沃利克的美國人如是稱讚了幫助他的鄭警官。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 世界遺產、藝術聖地、義大利中世紀小城,葡萄酒便宜到笑
    義大利中北部託斯卡納大區錫耶納省的聖吉米尼亞諾,在中世紀時曾是一個繁盛的城鎮,這個小城盛產白葡萄酒,曾經相當的繁榮。可惜它的繁榮,結束於1348年那一場黑死病,迫使它屈從於佛羅倫斯。因為那場瘟疫,這座城市漸漸演變為次要城鎮,直到19世紀開始,才慢慢成為旅遊和藝術勝地。
  • 因為一封遲到了50年的信
    以書信為主要線索,熱心女性主人公來到義大利名城維羅納,這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也是浪漫愛情的聖地。在這樣一個有著浪漫傳統的城市中,愛情就像生長在肥沃土壤中的野草,像呼吸一樣自然。朱麗葉故居的牆壁上堆滿了信件,人們談論著他們的煩惱,還有朱麗葉的回信,這就引出了「朱麗葉的秘書」的事業,女主人蘇菲決心成為一名作家。她和未婚夫在美麗安排了維羅納婚前假。
  • 義大利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名向羅美雅集團寫了一封感謝信
    近日,羅美雅集團(Romeja Group)收到一封來自義大利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名寫的感謝信!信中講到,近幾個月來,貝加莫省和倫巴第大區經歷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戲劇性(悲慘)的時刻。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風暴面前,人類正面對著共同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今年3月倫巴第大區貝加莫成了歐洲感染中心區域。
  • 67秒|博山區政府收到一封來自上海的感謝信,看看信上寫了啥?
    齊魯網淄博5月9日訊近日,淄博市博山區政府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感謝信,寄信人是上海的一對老夫妻,他們想拜託博山區政府幫他們找到一對小夫妻,並向他們表示感謝。這封感謝信背後,藏著什麼故事呢?因為當時比較倉促,老夫妻沒來得及問小夫妻要電話號碼,所以就直接給博山區政府寫了這封信,想感謝和尋找好心人。經過多方尋找,熱心助人的小夫妻很快就被找到了。淄博市民孫雪稱:「就是感覺他們是外地的,然後年紀又大一點,就想反正我們離著也不遠,就想捎過他們去,就感覺一件小事。」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後,收到一封「威脅信」,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而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後,收到一封「威脅信」,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就在美國投放完兩枚原子彈之後,日本又收到了一封來自日本的"威脅信",信上說如果日本還不投降的話,美國還有更多的原子彈在等著投放,受到巨大打擊的日本在這封信的威脅下很快就選擇了投降
  • 一封來自少管所的信
    從一封來自少管所的感謝信說起  蘇州市第三看守所曾收到一封從少管所寄來的信, 寫信的是一名因搶劫曾被羈押在這裡的未成年在押人員,在經歷近四個月的看守所生活後,他從最初對法律的無知、失去生活的勇氣,甚至對看守所管理的抗拒,到現在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過錯,敢於去面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