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讓孩子「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讓孩子「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

半月談記者 俞菀 顧小立

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萍的辦公桌上,有一塊「承諾牌」,寫的是「聚天下英才以教之」。陳萍希望,學軍中學可以培養出「有德、有識、有才」的領軍人。「我們努力讓學生們擁有應對未來的設計力。有了對未來的規劃和設計,才會明白當下的很多選擇該怎麼做,才會明白努力的方向和意義在哪裡。」

1

為什麼而學習?

引領學生看見更好的自己

時代在發生改變,缺乏學習目標是許多孩子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陳萍看來,優質教育的深耕者,必須能回答「為什麼而學習」的問題。這既要有骨子裡一脈相承的東西,也要有與時俱進的說服力。

「學習的態度取決於目的驅動。我們用高中3年時間,在目的驅動上做了大量工作,推動課程選擇、教學改革、生涯規劃,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可以做什麼,可以做成什麼。不是決定一種職業取向,而是引領他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無論未來遇到什麼,都可以從容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堅強自我、超越自我。」陳萍說。

為此,學軍中學構建起「三課」課程框架。所謂「三課」,即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每種課的教學側重點不一樣,但目標都是發掘孩子們學習的內生力。

必修課需有益、有趣、有料。教材裡原理性的東西,一定要通過現實生活來演變、豐富和提升。選修課要拓展、延伸、深化。針對一些課程教材內容少、框架散的情況,利用選修課做必修課的二次開發,讓有需要的學生「吃飽」。活動課重在激發興趣,模擬聯合國和模擬政協、孔明鎖大賽、生物科技節、時裝設計周……每一個活動都講究「閉環思維」,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研。

2

如何去功利化?

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

陳萍認為,一個學生想成為優秀人才,成為社會領軍人,必須有健康的身心體魄和深遠的視野格局,而這需要在不斷「去功利化」的過程中淬鍊應變力和選擇力。

「我們提出『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與『竭盡所能,為了無限可能』的辦學思路和辦學態度,引導家長端正對孩子的培養預期,正確處理『近』與『遠』的關係。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成績的高分,而是能力的高強和品德的高貴。」陳萍認為,學校要幫助孩子們摘掉看得見的「近視鏡」——增強體質、降低近視率,也要摘除看不見的「近視鏡」,即只講學習成績不講精神成長的功利思想。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學習尖子生扎堆的學校,學軍中學為學生提供了寬鬆包容的成長環境和充分的人文關懷,甚至允許孩子們進行一定程度的「試錯」。

推行晚自修彈性制、課堂彈性制,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提出不同的考試形式,可以跨年級參加考試甚至申請免試。學校用完善的機制來保障這種彈性制的科學運行,也鼓勵學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組織主題班會、思想沙龍,我們總是圍繞有關習慣養成、興趣激發和時間統籌方面的內容展開,進行案例剖析、自我總結,與他人分享交流。說實話,這些事情佔據了我們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我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陳萍說。

3

什麼叫優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好

知識不是停留在某一課或某一方面。陳萍說,優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好。優秀,是每個孩子都「才華橫溢」,興趣愛好不用高深卻能融入生活,陪伴你渡過每個難關。優秀,是不斷提升生命的質量。

創新能力是未來教育的競爭力。學軍中學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組織教師為他們開闢創客空間、智創空間,引領學生提早接觸科研和創新內涵,努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

曾有學生對校服不滿意,陳萍就鼓勵他們為此做一個課題,去調查杭州甚至外國學校的校服,看看是什麼料子、款式以及蘊涵的文化等,最後還發起了校服設計與展示大賽;還有一次,有學生做了關於西湖水的研究性學習,最後把西湖水精心包裝起來,做成一個水晶禮物送給客人。

2014年高中課程改革、高考改革以後,曾有一股「小思潮」,一些學生為了考高分而避難求易,難考的科目紛紛遇冷。可在學軍中學,這幾年選擇物理、化學等「難考」科目的理科生,還是佔到了80%以上。

「有一位學生跟他的父母說,我之所以選擇物理,是因為我必須選擇物理。如果我都不學物理了,以後還有誰來學物理?這樣的學生讓我感動和佩服。」陳萍說,有句網絡流行語,說中國總是被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如果有更多的年輕人敢於做勇敢者,因為責任和擔當而主動選擇走更難的路,這就是教育的成功。

(完)

相關焦點

  • 半月談 | 讓孩子「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
    半月談記者 俞菀 顧小立  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萍的辦公桌上,有一塊「承諾牌」,寫的是「聚天下英才以教之」。陳萍希望,學軍中學可以培養出「有德、有識、有才」的領軍人。「我們努力讓學生們擁有應對未來的設計力。
  • 讓孩子「摘掉近視鏡,戴上望遠鏡」
    我們用高中3年時間,在目的驅動上做了大量工作,推動課程選擇、教學改革、生涯規劃,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可以做什麼,可以做成什麼。不是決定一種職業取向,而是引領他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無論未來遇到什麼,都可以從容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堅強自我、超越自我。」陳萍說。  為此,學軍中學構建起「三課」課程框架。
  • 協警老黃,終於告別戴了半個世紀的高度近視鏡
    錢江晚報多次報導過的網紅協警老黃,在退休後迎來了一大喜事:他戴了近半個世紀的高度近視鏡終於可以摘掉了!浙大一院副院長、眼科主任沈曄,在微博上看到錢江晚報關於老黃的故事後,職業敏感使然,想為老黃做免費的眼部手術,幫他摘掉高度近視鏡。
  • 孩子戴上眼鏡還能摘掉嗎?聽專家怎麼說
    「健」識早知道孩子戴上眼鏡還能摘掉嗎?聽專家怎麼說編者按:孩子視力下降,何時需要配眼鏡?一旦配了眼鏡,會不會就沒辦法「摘得掉」?本期,《「健」識早知道》欄目,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孩子視力多少算正常?如何保護孩子視力?護眼設備能緩解近視嗎?
  • 來麥迪格為孩子摘掉近視鏡
    只需在夜間睡眠中佩戴6至8小時,白天便摘掉眼鏡,獲得良好的裸眼視力,有效防控近視發展,近些年頗受關注的角膜塑形鏡再次成為家長們的熱議話題。應該如何有效保護孩子視力?麥迪格眼科專家暑期寶雞巡診免費領取這個暑假,專家幫你摘眼鏡 1到店體驗摘鏡的學生均可免費享受價值480元「9項眼健康檢查」2試戴體驗後贈送價值980元的防藍光眼鏡一副
  • 眼睛近視了,近視鏡是要一直戴著好,還是看書時再戴好?
    一個正在讀書的學生問華子,他的眼睛近視了,去配了一副200度的近視鏡。但他的同學告訴他,近視鏡不能一直戴,不然度數會越戴越大。這個說法是真的嗎,經常戴近視鏡真的會讓近視度數變大嗎?華子告訴他,無論視物遠近,近視鏡都應當一直戴著才好。 很多人擔心近視鏡越戴度數越大。其實是認識上的誤區,戴近視鏡最好的方法,是經常戴,而不是時戴時不戴。
  • 不做手術3天摘掉近視鏡?別再上OK鏡的當了
    「非手術3天摘掉近視眼鏡,視力恢復1.0。」日前,一則廣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是什麼樣神奇的技術,可以實現3天摘掉近視眼鏡?根據廣告中的線索,記者搜索到一個名為「伊博國際眼視光中心」的網站。▲網站截圖原來,廣告中所說的神奇技術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
  • 近視鏡變「花鏡」!一副近視鏡見證醫護的艱辛戰疫歷程
    長時間戴護目鏡,吳強面部出現壓痕脫皮 在湖北戰疫時,佩戴護目鏡容易霧化增加工作難度,但再戴上眼鏡呢?眼鏡又花了呢? 特殊戰友 「90後」戴600度近視鏡奔赴前線 對雙眼高度近視600度左右的吳強來說,這副近視鏡是她特殊的「戰友」。 疫情暴發後,作為醫護人員,一名向黨靠攏的積極分子,吳強時刻關注前線疫情發展的情況。在醫院徵集支援湖北的意願時,吳強第一時間報名。
  • 新配「高大上」近視鏡一戴就頭暈 漸變多焦點鏡片適合哪類人群
    2015年1月5日訊,家住豐臺區草橋欣園的姜大媽最近新配了一副「漸變」、「多焦點」近視鏡。無論看近處還是遠處,都省去了頻繁摘眼鏡的麻煩,新眼鏡可以說是各種「高大上」。可是,配好的眼鏡姜大媽剛一戴上就頭暈得不得了,險些嘔吐。配鏡人員告訴她,初戴這種高科技含量的眼鏡,需要適應一段時間。這期間,頭不能亂晃,最好眼珠先慢慢活動以適應焦點的變化。
  • 近視鏡是什麼鏡?凹透鏡還是凸透鏡?
    因為近視眼的晶狀體變厚,遠方的光線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所以看遠處景物不清楚,而近視眼鏡具有發散光線作用,佩戴近視鏡以後,就可以獲得清晰的物像。下面來詳細了解近視鏡是什麼鏡?一、近視鏡是凹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 「摘掉眼鏡」的承諾,值得相信嗎
    如果有人對你作出「摘掉眼鏡」的承諾,你會信嗎?孩子視力下降,最操心的是家長。面對數量越來越龐大的青少年近視患者群體,市場上出現了種類繁多的近視治療儀、五花八門的「近視康復」機構以及令人頭暈目眩的中醫療法,他們以各種神奇的療效來承諾消費者。
  • 近視車主開車還用普通近視鏡?老司機:晚上開車就開始後悔了
    視線是哦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很多近視眼車主就會去配一副近視鏡,不過近視鏡也是分很多種的,開車的時候我們會遇到的情況也是有很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選一副眼鏡了,不然在開車的時候我們的視線就會受到影響。近視車主開車還用普通近視鏡?
  • 物理老師把近視鏡放在燈光下,結果全班學生都張大了嘴!太神奇了
    包括顯微鏡、望遠鏡、眼睛和眼鏡。其中,眼鏡包括近視鏡與遠視鏡。也就是凹透鏡與凸透鏡。今天要說的是近視鏡的一些看似奇怪的物理光學現象。請看以下圖片:當近視鏡放在投影儀的光下,距離屏幕比較遠時的現象當近視鏡放在投影儀的光下,距離屏幕稍微近一些時的現象當近視鏡放在投影儀的光下,距離屏幕再近一些時的現象當近視鏡放在投影儀的光下,距離屏幕更近時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出來幾個特殊的物理光學現象:【1】在每個近視鏡鏡片也就是凹透鏡鏡片的後面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區域,一種是比周圍所有亮色區域都暗的與鏡片形狀相同的
  • 請把摘掉的口罩戴回來
    請把摘掉的口罩戴回來 2020-12-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輕時近視,老了就不能戴老花鏡?得搞清楚了
    但也有近視一兩百度的人,其出現老花的時間會晚一點,因為平時看遠不用戴眼鏡,看近就等於自己戴了一百度的老花鏡,看近會舒服一些,但是等真的戴上了近視鏡,讓自己看遠清楚的時候,看近就會模糊。一兩百度,兩三百度的近視的人,當出現老花的時候,嘗試把眼鏡摘掉,看近就會變得特別清楚,但過了一段時候就會發現,看遠和看近都會變得模糊了。
  • 《紅樓夢》賈母的眼鏡到底是近視鏡還是老花鏡?
    雍正眼睛近視,特別喜歡眼鏡,為了方便工作與生活,他特別諭旨:京中大殿內安眼鏡兩副,乾清宮大殿上備用眼鏡兩副,弘德殿安眼鏡一副。後又在四宜堂如意床上安茶晶眼鏡一副。乾隆時眼鏡成為紈絝子弟追逐的時髦。到清代中葉,眼鏡已較為普及,眼鏡盒也應運而生,有木雕、皮覆、緞縫、銅刻、漆制等等,爭奇鬥豔。
  • 老人走路須戴望遠鏡 誰能製作3500度的眼鏡?
    老人走路須戴望遠鏡 誰能製作3500度的眼鏡?去年年底,徐奶奶看著孫女玩望遠鏡時,靈機一動,拿過望遠鏡試試,竟看得清晰無比。之後,她老伴乾脆將望遠鏡上的聚光片取下來,鑲嵌在眼鏡架上,徐奶奶不僅可以戴它買菜,甚至織毛衣。     不過,新問題又來了,徐奶奶說,「因這副眼鏡太特別了,我一出門時回頭率奇高,真有點難為情。」讓徐奶奶苦惱的是,她在長沙找了十幾家眼鏡店,商家都說「度數太高無貨,要先與廠家聯繫」,之後就沒了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