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望京老馬(ID:gh_aa738e344836)
編輯:妮子小菇涼
很久沒有時間寫公眾號,交個作業。今天想分享的是面對複雜問題時,不從收益而是從害處角度思考解決方案的思路,兩害相權取其輕。
面對複雜問題時,很難有完美的決策,一個問題,向左有好處但是有難度,向右有預期但是有挑戰,比比皆是。在收益和成本雙雙具備不確定預期時,我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原則,不從收益角度判斷,從壞處角度判斷,兩害相權取其輕。
查百度關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概念,講的還是選擇利益最大的,傷害最小的,大家當然都知道選擇利益最大且傷害最小的,關鍵的問題是當利益與傷害很難清晰判斷的時候,我傾向於從負向因素的角度來觀看。畢竟收益的判斷可能是發生數倍的誤差,而預估負面影響的程度,往往偏差不會那麼大。
比如做職業的選擇,我判斷的方法,不是新的職業能給我帶來多少工資的漲幅和權利的增加,畢竟都有很大的變數。而是如果我不做這個職業轉型,三年後,我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會有哪些不甘心的地方,如果選擇了轉型,最壞的程度是如何? 哪個負面因素我更不能接受,答案也就比較清晰了。我當年決定從諮詢公司來網際網路,就是這樣的一個判斷方法,三年後我如果還繼續從事諮詢顧問行業,於我的長期興趣選擇和發展廣度會有挑戰,但是如果去網際網路公司折騰,最差大不了還是可以回去從事自己的老本行。
比如招聘一個緊急崗位的候選人,說實話判斷是否適用需求還是難度較大,那麼,換一個角度,招這個人最壞的損失是什麼,不招這個人對於工作可能的損失多大?也許前者是工資,後者是整個工作被影響? 我剛換工作時候,一個急缺的崗位就是由於能力把握不準,而不小心錯過了一位候選人,導致相關工作停滯了很久,悔的腸子都青了。
比如做一次併購交易,能帶來的好處完全取決於搭建model的人在做假設條件時候的鬆緊,可能夾雜在無數假設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參數的調整,對於預期的收益就會帶來巨大的波動。換一個思路,做了這次併購,最差我是賠多少錢,如果不做這次併購,一年以後我們公司可能的狀態是什麼,會不會被別的競爭對手買走,對我的影響如何?從外人的角度看美團買摩拜,正面的收益如何不得而知,我也不覺得美團有靈丹妙手迅速能把摩拜扭虧為盈,但是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如果摩拜被別人買走了,不能為美團的出行戰略提供支撐,就是個巨大的損失。
比如很多人會面臨花費資源和完成任務的選擇,就會有下面這樣一張2X2的矩陣圖。 最佳結果和最差結果毫無疑問,但是在選項1和選項2裡,我感覺多數時候,花錢把事兒辦成,相較於沒花錢也沒把事兒辦成,壞處更小,兩害強權取其輕的話,自然是花錢把事兒辦了。
在個人生活上也是一樣。我之前的波府做諮詢時,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在剛剛開始一個項目一周時,老公那邊兒在美國有博士畢業典禮,她毅然的選擇了利用周末飛去美國參加了畢業典禮。我理解這也是個兩害強權取其輕的例子,做項目和參加典禮的收益其實很難判斷,但是從壞處方面看就很容易判斷,參加老公的畢業典禮可以沒有長久的遺憾,無非影響項目剛開始的一兩天工作,後來看其實沒什麼影響,結論就很容易導出。以此類推,工作和家庭、工作和健康,都適用。
想不清楚收益時,換個角度判斷,看看哪個壞處更不能接受,也許答案就清楚不少了呢。
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望京老馬(ID:gh_aa738e344836)原創發布,授權網際網路早讀課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