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
眾所周知,美國自疫情開始在國內不受控制時,就一直對我國有很重的偏見,一直在無中生有地對我國進行詆毀,這次甚至將聯合20國進行太平洋軍演,意圖對我進行震懾,但是美國貌似太低看我國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已不是百年前了,美國聯合20軍演的策略,似乎也不是很順利,不好國家不肯參加此次軍演,歐盟第一個就發表先發制人的言論,直接讓蓬佩奧啞口無言。
《衛報》(TheGuardian)報導稱,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大衛博雷利(DavidBorrelli)周四在歐盟官方網站上發表文章,排除了與美國建立跨大西洋聯盟對抗中國的可能性。文章呼籲「中歐合作的重大積極議程」,並淡化了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說法。
大衛布羅利(David Borrelli)在文章中表示,儘管歐盟面臨著大國要求其「選擇立場」的壓力,但它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價值選擇「美國還是中國」。 David Borrelli 指出,歐中關係不可避免地是複雜和多方面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系統的競爭」。 他呼籲「在中歐關係中保持適當的平衡」。 還表示,跨大西洋關係對歐盟至關重要,但可以看出唐納德 · 川普政府做出的單邊決定並非總是得到歐盟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David Borrelli 的評論是在27位歐盟外長和美國國務卿 蓬佩奧舉行視頻會議的前一天發表的。 再過一周左右,歐中峰會就要召開了。 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大衛鮑裡利(David Borrelli)的聲明是對蓬佩奧的一記先發制人的打擊,他告訴美國,歐盟有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一個受支配的傀儡。
有分析人士指出,歐盟的開放和明確立場與美國拉開距離,恐怕有以下原因。首先,德國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影響了歐盟外交政策的基調。一方面,德國外交部長穆斯早些時候公開表示,希望歐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他還強調了維持歐洲和中國之間對話平臺的重要性,這個平臺可能會受到強硬措施的阻礙。
另一方面,德國和美國之間的衝突開始公開化,成為美歐關係的一個縮影。 從美國威脅延長對 NORTHBROOK-2天然氣管道的制裁,到從德國撤軍的提議,再到默克爾拒絕出席 G7峰會,美國和德國之間出現了分歧的跡象。 此外,歐洲國家對美國科技巨頭推出了「數字稅」政策,美國則以牙還牙威脅進行「301調查」。 由此可見,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歐盟不再願意服從美國的命令。
其次,效仿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不符合歐盟的根本利益。歐盟放棄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是不明智的,即使美國對其施加壓力。特別是在疫情過後的時代,中國將在全球範圍內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將在經濟復甦方面發揮帶頭作用。歐盟將變得更加依賴於與中國的經濟和貿易合作,歐盟不太可能在21逆潮走下坡路。
結語:美國貌似太小看我國的影響力了,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而且是發展中的國家,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很多國家也怕丟失我國的市場,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就是典型的例子,丟失我國市場後,直接導致國內企業接連破產,甚至引發兩次示威活動,聲討澳政府,對於歐盟這次的先手,
網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