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自責了,那會讓你更懶惰

2021-03-04 LinkedIn

大家一定都遇過因為各種因素而沒有按時完成計劃的情況,這個時候會忍不住暗暗自責。但是自責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目標嗎?

事實是,我們在自責中無形給自己設置了思維定式——否定自我,下一次,你依舊沒有完成計劃也似乎變得理所應當。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樣避免自責的惡性循環呢?領英小編這就帶你來學一學!


為了那些重要但並非迫在眉睫的目標,我們往往需要持之以恆地努力,養成新的習慣。比如每天早起鍛鍊,每天讀英語、背單詞,每天少吃一點甜食以便控制體重……而這樣做是需要付出很多意志努力的。

第一天開始是很難的,因為脫離自己原有的 comfort zone(舒適區) 確實需要很多心力。但對執行長期計劃的人來說,最難的事也許還不在於此。

我的好幾位來訪者都談到過這樣的經歷:決心執行一項長期計劃,第一天做到了,第二天堅持了下來,第三天勉強也堅持了下來。然後,第四天偷了一次懶。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然後就再也沒力氣做下去。也許中間某些時刻還會「迴光返照」個一兩次,但再也無法形成繼續前進的勢頭。雄心勃勃的計劃就這樣無果而終。這大概是多數人都有過的經驗。在我們開始偷懶的時候,對我們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偷懶會讓我們本能地感到羞愧。「哎呀,我怎麼可以偷懶呢!真是太不應該了。」

因為羞愧而自責,則是我們最容易有的反應。我們會責備自己努力不夠,沒有堅持下去。更進一步地,我們還可能做穩定的內歸因,把做不到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人格特質,向著自己的靈魂開炮。

既然如此,我們可能會進一步想到,「我需要鍛鍊我的意志力」。

聽起來這是一個特別完美的反省。但實際上這種「反省」是有毒的,而且毒性很大。當我們做穩定的內歸因,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潛臺詞其實是「這個毛病我基本上沒辦法改」。

這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個繼續退縮、繼續偷懶的好藉口:我就是懶惰啊,就是沒辦法一下子改掉啊,所以我今天偷懶是有道理的。

於是到了明天,當我們本該繼續執行計劃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反正昨天沒有做,那麼今天繼續不做也是可以的。反正一天兩天也改不了,那我多拖延一天兩天又有什麼不對呢?一而再、再而三,我們就一直拖了下去,計劃也就完蛋了。

另一方面,當我們決定要脫離過去的 comfort zone 的時候,我們其實是讓自己內心比較勤奮的一部分發揮作用,想要和自己懶惰的那一部分鬥爭。說是「鬥爭」,其實我們並不能「消滅」自己熱愛偷懶、喜歡安逸的那一部分。

我們要做的事,其實是加強「勤奮小人」的力量,讓它少受「懶惰小人」影響,以便在現實中多做一些事。因此,當我們「深入批判靈魂」的時候,我們實際上不分青紅皂白把兩個小人都批評了一頓: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啊。

這種批評對還不夠強大、還在掙扎的勤奮小人來說是致命的。「人家已經很努力了,怎麼你還是說我做的不夠!哼,下次我再也不要這麼努力了。」這確實很不公平。

對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來說,他們心裡的勤奮小人尤其容易因此被打死:一百天有九十九天能堅持計劃,本來已經很不容易;但我們還是因為那一天偷懶責備自己,這就更過分了。沒有多少人在聽到這種不公平的批判後還能繼續保持熱情和動力的。

反過來,對早已經習慣了安逸的懶惰小人來說,這種批評的殺傷力很小,甚至會造成它破罐子破摔。「嗯,說得對,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所以為了名副其實,我就繼續懶下去好了。呵呵。」

我們沒能加強勤奮小人的力量,也沒能讓懶惰小人知恥而後勇,從後果來看,這樣的批評顯然是無效的。

偶爾,勤奮小人在懶了很久之後,會感到恥辱,並因此憤怒,於是產生一點點力量。這一點點力量會讓我們在偷了很久的懶之後偶爾「勤快」一天,執行一次計劃。但這遠遠不夠。為了積攢這點力量,我們需要懶上很多天,同時批判自己很多天。於是我們在行動上就會一天打魚八天曬網,還是不能堅持下去。


可見,在偷懶之後自責,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那麼為了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來說,養成習慣的關鍵在於建立行為結果和強化的相關。所以我們可以用到這樣兩個心理學原則。

其一是「積極的行為強化,消極的行為不強化」。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執行計劃時,就給自己適當的獎勵和自我鼓勵;如果某天偷了懶,不要忙著自責,而是專注於提醒自己第二天要繼續執行計劃。某種程度上來說,自責是我們對那個懶惰小人的額外關注,對它來說實際上起到了一些強化的作用。所以當懶惰小人佔上風的時候,我們不理它,只是專注加強勤奮小人的力量,是有助於繼續執行計劃的。

換一個角度來說,人總有懶惰的時候,也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會讓我們分心。也就是說,我們在長期執行一項計劃的時候,沒有做到「每天都早起」「每天都努力」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的事。

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完美、要求自己滴水不漏呢?一百天裡我有八十天早起跑步,雖然不完美,也相當於任務完成了 80%,這已經比大多數人要做得好了。為什麼就不可以接受這種現狀?因此,不關注消極行為,不在無意中強化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第二個原則是所謂的「普雷馬克原理」,即「我們喜歡做的事,可以用來強化我們不那麼喜歡做的事」。說白了就是當我們能堅持完成今天的任務時,可以允許自己享受一點點平時得不到的享受。無論是好吃的零食,喜歡看的電影還是顧不上玩的遊戲,只要是我們很喜歡做的事,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獎勵。

不過,一旦我們決定用某樣東西做獎勵,就要在平時限制自己得到這個東西;也就是說,在我們偷懶的時候,或者一般情況下,不能允許自己享受它。例如運動員為了保持體形,平時不可以吃甜食,只有在取得好的成績之後才能吃一點。如果我們每天都吃冰激凌,又把冰激凌拿來做獎勵,那就沒什麼大用處了。

如果你不喜歡行為主義,我們也可以從心理動力的角度給一些解釋。回到兩個小人的比喻:他們倆互相打架,彼此爭執不下。我們不論順應哪一個小人,另外一個小人都會激烈反抗。我順應自己的懶惰,允許自己舒適,就會感到羞愧,並因此痛苦。我順應自己的勤奮,推動自己去做事,又會對此感到憤怒,同樣會感到痛苦。這是我們內心衝突的結果。

長此以往,我們會害怕衝突,因衝突產生焦慮。其結果就是我們將大量的心理能量用於內耗,能用來做其他事的力量就會減弱。這當然是不行的。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是「什麼都不做」。或者說,不去偏向這兩個小人中的任何一個,任由它們自己去打架、自己去爭論。兩個小孩子打架,大人應該在旁邊該做啥就做啥,而不是幫其中一方打另一方。

所以我們專注於做自己該做的事,執行今天的計劃。對它們什麼都不做,我們的內耗就不會升級。這就是所謂的「負面行為不強化」。這實際上是對衝突的接納,也是對不完美的接納。

同時,在自己完成任務之後,我們給自己一些鼓勵,就會增強自我的掌控感和信心。這樣一來,我們想繼續執行計劃就會更容易。這實際上也是心理治療師的工作思路:短期內先致力於減少症狀,長期再考慮尋求人格結構的改變。

我們往往以為「要有強大的意志力」「要有堅持下去的能力」才能堅持做一件事。於是當我們寄望於找到一種好辦法訓練自己的「堅持力」的時候,那些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事已經悄悄荒廢了。

實際上,那些看起來需要我們「做好準備」才能動手去做的事,是必須要一邊做才能一邊「做好準備」的。所以若要鍛鍊「堅持下去的能力」,辦法也只有一種:做你該堅持做下去的那些事。

所以,今天早晨沒鍛鍊,還有明天。明天沒有做到,還有後天。只是不要因為「昨天和今天都沒做到」,就推論「明天我也不要做了」。

這很不容易。但我們還是要堅持。要相信這樣一件事:你還活著,你還有救。▲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友心人(ID:youxinrenxiaoyou),作者喬淼,友心人線上微課「友心學院」職場主題嘉賓,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碩士,心理諮詢師,曾任新東方GRE教師,微信公眾號:第二基地(the2ndfoundation),LinkedIn領英授權轉載。


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在公眾號回復「赤兔」)。如有問題請聯繫領英客服電話:4000106277。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5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如果我能再堅持一下就好了」,一年經歷兩次胎停,醫生:別自責
    導讀:「如果我能再堅持一下就好了」,一年經歷兩次胎停,醫生:別自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我能再堅持一下就好了」,一年經歷兩次胎停,醫生:別自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懶惰不全是他的錯?「懶鼠」實驗告訴你,懶惰也會「遺傳」
    家長們都喜歡勤快的孩子,可是勤快這種品質並不是能夠一朝一夕培養出來,可家長們反過來是想孩子的懶惰是否遺傳到自己的基因了呢?其實懶惰基因真的會遺傳,那麼到底是什麼基因特徵會與人類的懶惰聯繫在一起呢?並且讓跑的最少的老鼠也讓它們互相繁殖,重複了10代之後,最後再觀察跑的最多和最少的老鼠,它們的跑步量是否一致。最後結果驚奇的發現跑得最多的老鼠繁衍之後,它的子代跑步量仍比跑的少老鼠繁衍出的子代,要跑的多。跑的少的老鼠極大的表現它們的懶惰特徵。
  • 「懶惰」竟然也會遺傳?
    很多孩子還是會有眾多的缺點,令父母頭疼不已。不少父母都會吐槽,自己的孩子異常懶惰,讓他去幹點什麼事,都要磨磨蹭蹭的。而且幾乎不主動找事去做,總是要大人催促著才可以。你覺得是什麼造成了孩子這樣呢?其實,這跟孩子的遺傳也有一定的關係!
  • 孩子的懶惰,很可能是你逼的
    這下媽媽更惱火了,衝著孩子吼了一句「叫你不聽話,你也別吃了!」孩子一氣之下轉身就走了,媽媽也跟著回家了。回到家後繼續教訓孩子,並燒了一壺開水,倒進了湯碗裡讓孩子按照教她的方法練習端,孩子一邊哭一邊練習,媽媽在一旁不停的叨叨,感嘆管教孩子太難了。
  • 孩子只想不做懶惰成性?寶媽這樣做,你的孩子會更勤奮
    孩子的性格都是各種各樣的,有些孩子從小就很勤快,有些孩子則從小就很懶惰,讓很多的家長為此煩惱不已,甚至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懶,擔心自己孩子將來要吃大虧。那麼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麼辦?有些成年人抱怨辛苦工作或體力勞動,孩子看到後就會加以模仿,這也會導致懶惰的心理和習慣。二.孩子懶惰怎麼辦?
  • 埋怨會讓孩子自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讓你這樣做,你偏不聽,前幾天因為你闖了禍已經夠讓人糟心了,看看,又犯錯誤了吧?」有專家做過調查統計,在孩子最厭煩家長的十大言行中,埋怨嘮叨排在第一位。那麼,這排在被討厭第一位的埋怨嘮叨有哪些危害呢?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家長這些埋怨嘮叨有一個特點——舊帳重提,一說就一串,聯想格外豐富。孩子犯錯了,家長習慣把孩子以前的錯誤再翻出來,一一列舉,再加上一點誇大和幾分貶斥。
  • 你會因為什麼事情而自責?
    生活中的自己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會有困惑,有失意,有自責,通常來說,我會因為這些事情感到內疚自責。工作中,我會因為自己失責導致任務沒有完成好被領導責怪以後深感自責。我記得有一次,我急著跟朋友赴約,匆忙之下把月結工作的其中一張數據表excel關聯數據拉錯了,沒仔細檢查完畢就保存提交給了領導,二話不說就拿起包衝出了辦公室,結果第二天,就被領導訓斥了一番,人生中第一次被說教的臉紅耳赤,灰頭喪臉,我是真的很失落,同時也很自責。生活中,我也會因為自己的小任性,誤傷了家人而深感自責。
  • 八招讓你克服懶惰
    懶惰是人的一個本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點懶惰的習慣。我們都知道這絕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又很難克制住心理上的厭倦情緒。那麼上班族要怎樣克服懶惰呢?一起來看看國外網友總結的八個簡單卻十分有效的妙招吧。你應該告訴自己只需花一定的時間去做那項可怕的任務,然後就可以停下。許多紅迪網用戶都分享了類似的觀點。Here's an example, from backformore: "I set an alarm for 10 minutes and then see how much I can get done in that time.
  • 挽回愛情:避免過度自責心理更有利於挽回
    這一節課要跟大家聊一聊,避免過度自責心理,更有利於挽回。被分手後的你是不是經常會想起前任跟你說的話,特別是指責抱怨的話,而正是因為這些話讓你對分手後陷入深深的反思著,開始不斷自責、遺憾,恨自己沒有好好珍惜他,恨自己過去對他不夠好,明明是他拋棄了你,而你卻感覺對他充滿了虧欠,會覺得被分手都是自己的原因和問題,才把事情變得是這樣的糟糕不可收拾,是自己親手毀了這段感情的。
  • 如果你很懶惰,真應該讀下富蘭克林的語錄,不然會後悔一生!
    就好比看到一個長得很好看的女人,很多男人心裡會想什麼,是男人,心裡都清楚,很齷齪,很邪惡。這比懶惰更可怕,但這也是人的天性,男人的天性。那麼說起來,人人都有惰性,都會有想偷懶,想休息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但一個人,竟然活在了一個有制度,有約束的社會裡,就不應該一直懶惰下去,可以懶惰一下,幾天,幾個星期,但不能懶惰一個月,一年,那樣幾乎會廢了。
  • 兒童為何會變得「懶惰」?| 網師閱讀
    兒童為何會變得「懶惰」?懶惰的小孩之所以受到責罵,表面上看起來他沒有爭取優越感,沒有雄心,但是如果我們更近距離觀察他的情況,會發現這個原因錯得有多離譜。」初讀這些文字,感覺像繞口令一樣,懶惰的孩子不正是說明其沒有上進心,沒有求勝欲,對什麼事情都是懶懶散散、吊兒郎當嗎?
  • 永遠不要逃避你自己的懶惰
    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同,累的程度就不同,當你認真對待它時,每天早睡早起,每天保持這一個樂觀的心態,把工作視為自己的好朋友,你尊敬它,他也就尊敬你。一旦自己開始懶惰起來了,你會發現,身邊的事物處處不如你的意,自己也開始嫌這嫌那,嫌時間不夠,嫌累,嫌煩,那麼,這最終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你開始懶惰開了嗎?
  • ​孩子念書前,父母有件事再苦也別懶惰,多講一嘴獲益一輩子
    一個家中從新生兒出生後,不只是多一份義務,也是必須爸爸媽媽對孩子將來的將來有一個長久的整體規劃,在其中撫養孩子最重要的一項便是性教育,說到這個問題許多爸爸媽媽全是採用逃避的心態,一拖再拖忙裡懶惰,但是這件事情家長再羞於啟齒還要多講一嘴。
  • 看清「自責」真相,遠離自責煩惱
    我們的自責被父母認可,認為是不錯的表現。父母的獎懲措施進一步強化了我們的自責感。我們漸漸對自己的行為產生&34;、&34;的區別。對於&34;的便會習慣性地產生自責。&34;、&34;讓年幼的心靈經受著深深的自責。由於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有的人一生都無法走出內心的陰影。&34;是許多宗教和文化都有的。我們性方面的自責很多都來自那裡。當你的價值觀認為某種性表達方式在道德上無法被接受,你就會感到自責和羞愧,甚至會有&34;。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一些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制約著我們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最大功效,讓每天用14個小時去工作的我們,一邊「勤奮」地推掉朋友的聚會,一邊「懶惰」地刷新著無意義的新聞。而結果就成為「我沒有時間做任何事,我甚至沒有時間完成我的工作」。當然,選擇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僅是尋找一天中的額外時間,還要將你的有效時間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來。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他們也許需要重視一些其他的能力: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少做無意義的工作……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你的目標應該是富有成效。一些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制約著我們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最大功效,讓每天用14個小時去工作的我們,一邊「勤奮」地推掉朋友的聚會,一邊「懶惰」地刷新著無意義的新聞。
  •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別再懶惰,文筆很差還請諒解
    這篇文章來自一個懶人的自述,我是一名零零後大學生,雖然說不上學習用工,但是最起碼熬過了高考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學,曾幻想大學的時光多麼美好,自己在大學中過的會多麼的充實,但是當大學的新鮮勁頭過去了,取而代之的墮落,熬夜,吸菸縱酒,肆意的放縱,不斷地揮灑年輕的資本,透支健康的身體,很多人說正值年輕的大好時光
  • 《懶狗代》伴奏 Landuo懶惰/聖代/Doggie叨叨
    >搜索以後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懶惰:我說真的 真沒想到會跟你這樣一上來就輸的人一隊聖代:你要是覺得你自己這麼強你看看怎麼沒有人選你懶惰:我這隊 就算一個人都沒有也不需要你可憐我聖代:那你要覺得我不行 我就走好吧喲 這又來一個投奔你的Doggie:
  • 沒有效率的努力,比懶惰更可怕!
    這話很對,但不夠圓滿,真正聰明人不只愛學習,更會學習。 他們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可以很少,卻能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知識、觀念、方法,然後行動。這是他們塑造自己的主要方式。 學習是手段,不是目的。很多人愛學習,但不會學習。
  • 如何用英語安慰自責的朋友 外口語
    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Chandler的好朋友們Monica和Rachel是怎麼安慰自責的他的。首先聽一聽自責的人都怎麼怪自己的:劇中情節是Chandler忘記給自己的另一個好朋友Joey傳口信導致Joey錯過了工作機會, Chandler心裡很過意不去,「I can't believe I did this」, 簡直無法相信自己會這麼做,如果這一句只聽出了一絲絲愧意,後面這一句就更直接了:what an idiot(我真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