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CT檢查或許大家接觸的很多,基本上都知道,並且早已經普及到我們所有的縣級基層的醫院,但是這幾年國家為了提高基層醫院的診斷水平,實際有很多的基層醫院也都開始紛紛引進核磁共振(MRI)檢查,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患者還並不了解這個核磁共振檢查的到底是什麼,那麼貴到底可以查哪裡?
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具體的講一講這個核磁共振(MRI)都可以檢查我們身體的哪裡?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核磁共振(MRI)是完全不同於X線或者是CT的檢查,它是沒有輻射的,而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之內所產生的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技術。
每一個氫質子我們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磁體,像正常情況之下,這些小磁體雖然是雜亂無章的,而我們人體之內的氫質子分布則最廣以及含量最高,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我們人體放進這樣一個核磁共振儀器之中的一個大的外磁場內的時候,原本雜亂無章的小磁體就會變得非常的有規律進行排列,使其產生共振,發出信號,經過我們計算機的處理再重建成圖像了!
但是在事實上,核磁共振(MRI)在我們人體各個系統方面都是有很好的檢查效果。
1、中樞神經系統:
MRI在我們神經系統的應用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尤其是在於腦幹、幕下區、枕骨大孔區、脊髓和椎間盤的顯示都要明顯優於CT的檢查。
2、頭頸的部位:
由於MRI是一種多參數以及多方位的成像技術,因此它對於軟組織病變的顯示明顯要優於其他影像學的檢查,適合診斷頭頸部位腫瘤性的病變和炎症性的病變以及神經的改變等,特別是在病變侵犯到顱內的情況或者是內耳道的微小聽神經瘤和內耳畸形以及相對比較小的甲狀旁腺腫瘤等顯示方面優於CT。
3、呼吸系統:
MRI通常是作為胸片檢查的一個補充,尤其是在鑑別胸部之內還是胸外的病變、縱隔內還是縱隔外病變、縱隔腫塊到底是血管性還是非血管性的、縱隔腫瘤的侵襲性判斷以及神經源性的診斷和分期等方面都要優於CT。
4、循環系統:
MRI在心肌病方面,尤其是在原發性的心肌病;房間的隔缺損以及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的心臟病;主動脈夾層等循環系統還是有非常重要的診斷價值;但是需要注意:安裝心臟起搏器的人群是不可以做MRI檢查的。
5、腹部:
MRI在肝癌以及海綿狀血管瘤的鑑別診斷,尤其是對於小肝癌的檢查和鑑別都具有十分重要價值,而且MRI還是女性生殖系統的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尤其是在對於惡性腫瘤的評估,有沒有轉移、侵犯的深度、範圍、鄰近器官以及血管受累的情況等方面都有非常獨特的診斷價值。
6、骨骼肌肉系統:
這一點,大家是最為熟悉了,比如像一般的腰間盤突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韌帶撕裂等方面其實都有用到MRI檢查的這個特別的普遍,因為MRI是目前診斷骨髓病變,其中包括感染、缺血、創傷以及腫瘤等疾病最為敏感而且無創的一個方法,可以更早的發現有沒有骨膜的反應,這是評價關節軟骨、滑膜、纖維軟骨、肌腱、韌帶以及肌肉改變最好的影像學檢查的方法!
但是這並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適合做磁共振的檢查:
我們或許都磁共振檢查那麼貴,是不是這個檢查什麼都可以看得最清楚,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磁共振也不是萬能的啊,它也有很多的缺點。
1、磁共振檢查的時間相對比較的長,並不適合危急症的患者:
一個部位的檢查要大概需要做至少10分鐘左右,所以並不適合危重的病人。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快速的診斷以及治療才是最為重要的。
2、噪聲大空間相對比較小:
相信做過磁共振檢查的朋友們都知道,噪聲是非常的大,各種聲音,並且裡面的空間非常的小。有幽閉綜合症的人是不可以做磁共振的。
3、有金屬內固定的患者,謹慎做磁共振的檢查:
磁共振檢查雖然要比CT的檢查更加的嚴格,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便進去檢查室。進去磁共振檢查室的時候,是要去除身上的體外的金屬異物,比如鑰匙,銀行卡等,這些都是需要取下來。
因為磁共振室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如果體內裝了金屬內固定的人群,一定要告知臨床醫生以及做檢查的醫生,由醫生來評估風險之後才可以決定可不可以做磁共振的檢查。特別是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更加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所以,無論是MRI或者還是CT,都應該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選擇,可以進行相互的補充,但是切不可相互替代這兩種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