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破產企業債務清償率統計研究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眾所周知,國外評級行業經過百餘年發展,已積累了豐富的違約數據,構建起違約損失率或回收率的量化體系,這也是其評級技術體系相對成熟的重要前提。相比之下,由於我國債券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債券市場缺乏違約案例以及相關的債務清償數據,國內評級機構普遍存在難以對債券的預期違約損失率和回收率進行判定和量化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用評級對於市場投資者的參考作用。基於此,我們對國內破產企業的債務清償情況進行統計和研究,以為國內評級機構積累違約損失率數據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鑑。

  一、統計口徑與數據來源

  破產雖然具有一定的經濟含義,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破產是一個法律概念,指的是當債務人的全部資產無法清償到期債務時,通過啟動一定法律程序並按照公平原則以債務人的全部資產對債權人進行清償。因此,為了更加清晰地界定破產企業的範疇,我們僅對經歷司法破產程序的破產企業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在數據來源方面,文章中的破產企業債務清償數據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渠道:1、WIND資料庫中上市公司的破產信息公告;2、北大司法資料庫中的破產企業案例;3、部分地方人民法院披露的裁決文書和庭審案例;4、市場媒體的公開報導。通過這些渠道的數據搜集,最終,本文共統計了99個包含普通債權清償比例的有效破產案例。

  二、破產企業的債務清償情況

  樣本案例涉及到的破產企業包括44家上市公司和55家非上市公司。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和民營兩類企業佔總樣本數比大體相當,其中,國有企業佔比為52%,民營企業佔比為48%。從行業分布 看,樣本破產企業共涉及可選原材料、消費、工業、信息技術、日常消費、公共事業、醫療保健和能源八大行業,其中佔比排名前三位的可選消費、原材料和工業三大行業中的破產企業共計64家,樣本佔比排名後三位的公共事業、能源和醫療保險行業中的破產企業僅有4家。

  (一)破產企業的債務償還方式呈現多樣化特點

  從債務償還方式看,對於實施破產清算的企業而言,由於其自身已經徹底失去持續經營能力,尋求外部資金注入的可能性趨於零,因此這些企業的償債來源基本都來自於現有資產的直接支付或拍賣。而實施重整或和解的企業的債務償還方式則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從統計數據來看,實施重整或和解的企業的債務償還方式主要有重組方提供資金或承擔債務、股權出讓金、現有資產變現、現有資產直接支付、關聯方借款或承擔債務、持續經營的營業收入以及政府支持資金等七種。其中,對於一些進入重整程序的非上市公司而言,其本身具有良好的持續經營能力,僅由於外部衝擊的影響而造成自身資金鍊的暫時斷裂,因此這類公司引入重組方注資的能力相對較高,更傾向於利用重組方提供資金或承擔債務的方式清償債務;與之相比,上市公司的股權擁有較好的流動性和套利空間,且上市公司本身的「殼資源」也備受市場青睞,因此除現有資產變現和重組方提供資金或承擔債務外,上市公司還偏好於債轉股和股權出讓金等方式償還債務。

  (二)破產企業債務清償比例因債權類型和所屬行業而異

  根據目前《破產法》規定,破產程序中所涉及到的債權主要有有財產擔保債權、職工債權、稅款債權和普通債權四類。與後三類債權不同的是,對於有財產擔保債權而言,擔保債權人被賦予了對破產企業的特定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不過,由於其所獲清償的金額以該擔保債權總額和擔保財產評估價值孰低為限,因此,雖然名義上有財產擔保債權的清償比例均為100%,但實際中卻難以得到完全受償。此外,對於其餘三類債權,《破產法》已明確規定了其在破產重整或清算程序中受償的優先順序 ,即破產企業在支付完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並以抵質押物為限償還有財產擔保債權後,應以職工債權、稅款債權和普通債權的順序依次向各債權人清償相應債務。考慮到回收率研究側重的債務類別,接下來本文重點分析樣本數據中有財產擔保債權和普通債權的清償情況。

  1.有財產擔保債權總體清償比例大大高於普通債權

  從樣本數據來看,由於非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有財產擔保債權信息較少,僅有11家企業有財產擔保債權信息,且大部分的償付方式不夠明確,無法獲得其實際清償比例,因此,我們僅對上市公司的有財產擔保債權清償數據進行統計。在上市公司樣本數據中,僅有32%的案例對債權人的有財產擔保債權進行了100%的償付。剩餘樣本中,由於超過特定擔保財產價值上限部分的債權將歸至普通債權進行清償,其實際清償比例均低於100%的名義清償比例:具體而言,實際清償比例在50%至100%之間的案例佔比為24%;20%至50%之間的佔比為28%;剩餘的其他部分主要包括明確清償比例低於100%但未披露實際清償情況的案例,以及按抵押物評估上限或實物進行抵償並附加部分現金補償後仍不足100%清償比例的案例。從有財產擔保債權的具體清償比例來看,上市公司樣本中的實際清償比例最低僅為21.61%(ST華源),平均清償比例為71.07%(包括清償比例為100%的案例)。可以看到,即使有財產擔保債權的清償比例在大多數情況下均低於100%,受優先級別的影響,其總體清償比例仍顯著高於同等情況下的普通債權。

  此外,從個別上市公司抵質押貸款對應的抵質押物評估價值可以發現 ,不僅不同類型抵押物(如不同類型的土地使用權)對應的清償比例存在較大差異,同類抵押物之間的清償比例也存在顯著區別。以股權質押為例(見表2),由於ST方向子公司主營業務保持了持續經營狀態,其質押股權的評估價值相應較高,對應的清償比例也達到了100%;而ST華源的子公司大多已處於資不抵債或停產停業狀態,由此造成其質押股權評估價值衰減為零,而對應的實際清償比例在其有財產擔保債權中也處於最低,僅為17.63%。

  

公司名稱

抵質押物

抵質押貸款金額

抵質押物評估價值

實際清償比例

ST源發

股權

       6,206

           599

75.94%

ST方向

股權

       1,478

         2,464

100.00%

ST華源

商業土地使用權與房產

       2,206

         3,634

100.00%

土地使用權(風景區用地)

       6,257

         1,579

36.02%

股權

       9,197

          0

17.63%

表1 部分上市公司案例中有財產擔保債權的實際清償比例 單位萬元

  2.重整下的普通債權平均清償比例顯著高於破產清算

  普通債權的清償比例因債務清理程序不同而各有不同。根據樣本數據反映,和解中普通債權平均清償比例為24.25%,重整的普通債權平均清償比例為30.02%,而破產清算的普通債權平均清償比例僅為14.01%。由於樣本中和解案例僅有4起,且在破產實務中,企業大多是與單個企業達成債務和解協議,與所有債權人統一達成和解協議的情況較少,因此,在此本文僅對重整案例和破產清算案例的普通債權進行進一步分析。

  在破產清算案例中,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在0%至20%之間的案例佔比高達81%;清償比例高於20%以上的案例佔比僅為19%。就重整而言,根據《破產法》的規定,如企業進行重整,普通債權所獲得的清償比例不得低於其在重整計劃草案被提請批准時依照破產清算程序所能獲得的清償比例,所以,重整程序中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會較破產清算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分布在0%至20%之間的重整案例雖然達到41%,但與清算案例相比,處於這一區間的破產案例大大減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護小額債權人利益,在重整過程中,破產管理人經常依據一定標準將普通債權分為大額債權和小額債權。這種分類標準並不統一,區分界限從2萬到1000萬不等。從樣本數據來看,分界金額越低,小額債權的清償比例越高,分界金額定在10萬以下的案例,其小額債權均能得到100%清償。此外,重整計劃執行過程中還可能存在企業實際償還金額超出或不及預定清償比例的情況。

  3.不同的行業特性決定了行業間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差異

  考慮到不同行業的經濟特性和發展前景各有不同,本文進一步對各行業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進行了統計分析。如表2所示,排除樣本量僅為個位數的公共事業、醫療保健和能源行業後,基於中位數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排名依次為信息技術、可選消費、日常消費、原材料和工業,對應的清償比例分別為23.01%、21.77%、15.75%、15.00%和12.66%,行業間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差異較為顯著。在此基礎上,綜合各行業的樣本數和標準差可發現,可選消費行業的平均清償比例雖然較高,但其離散程度也相對高,標準差達到31.14%,表明行業內各企業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之間差異較大,而與可選消費樣本數一樣的原材料行業雖然平均清償比例相對最低,但其離散程度相對較小(15.68%),表明該行業內各企業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與平均值的差異較小。

一級行業分類

樣本數

最高值

最低值

平均值

中位數

標準差

原材料

25

19.26%

63%

0.00%

15.00%

15.68%

可選消費

24

30.99%

100%

0.00%

23.01%

31.14%

工業

20

22.76%

100%

0.00%

12.66%

27.87%

信息技術

15

100.00%

1.64%

25.32%

21.77%

23.16%

日常消費

11

60.14%

0.00%

20.57%

15.75%

19.27%

公共事業

2

39.00%

28.52%

33.76%

33.76%

5.24%

醫療保健

1

50.74%

50.74%

50.74%

50.74%

-

能源

1

20.00%

20.00%

20.00%

20.00%

-

  表2 樣本數據中各行業的普通債權清償比例

    (作者:中債資信研究開發部 胡彥宇)

相關焦點

  • 破產清算|破產清算程序中清償順位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企業破產法現狀、債權清償順位、特殊主體、完善建議為規範企業破產處理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維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這表明現行企業破產法立法旨在貫徹市場經濟理念,企業破產法的研究和破產審判實踐更是受到了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
  • 企業破產法(草案)二審稿修改企業破產清償順序
    南方網訊 企業破產後,企業所欠職工的工資和基本社會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將有望作為第一順序清償。這是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的企業破產法(草案)二審稿做出的一項重大修改。而按此前的有關規定,債權人對破產企業特定財產的擔保物權有第一優先受償權。  昨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企業破產法(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
  • 企業債務催收_企業破產清算,企業債務還需要還嗎?
    公司破產是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無力繼續經營,由法院宣告停止營業,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狀態。3、然後是清償欠繳的除上面一條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4、最後是普通破產債權。所謂的普通債權就是除了擔保債權以外的一般債權債務關係。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就是一個公司破產了,而資產在前面兩項已經抵完了,供應商往往就沒辦法收取欠款。5、當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 典型案例:兩個互負債務的企業先後破產,相互申報的債權能否抵銷?
    裁判要旨兩個企業互負債權債務且先後破產,在先破產的企業不能主張以其對在後破產企業的全部債權,抵銷在後破產企業對在先破產企業按破產清償率計算的債權。案情簡介一、2016年,法院裁定中度旅遊公司進入破產重整,並指定了管理人。
  • 企業破產法草案重定破產清償順序 保護職工利益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企業破產了,所欠職工的工資、醫療費等怎麼償還?在22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進行第三次審議的企業破產法草案中作出了明確規定,破產企業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等將被列為第一清償順序。
  • 企業申請破產後的債務問題,如何處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市場競爭激烈等的原因,造成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往往會導致入不敷出,如果不能償還債務的,公司可以申請破產,那麼企業申請破產後的債務問題,如何處理?  網友諮詢:  企業申請破產後的債務問題,如何處理?
  • ——浙江高院關於個人債務集中清理(類個人破產)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深入探索研究全省法院個人債務集中清理(類個人破產)情況,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成立課題組對個人債務集中清理(類個人破產)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  2019年6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綱要(2019-2023)》,明確指出要開展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的試點工作,為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打下實踐基礎。
  • 深版個人破產法:個人破產後,未清償債務一律免除?
    條例第四條規定:「自然人債務人經過破產清算、重整或者和解後,依照本條例規定免除其未清償債務。」說直白一點,只要宣告破產了,欠的錢就不用還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一古老而樸素的社會公理,到今天竟然不好使了?果然是「沒有顛撲不破的真理」!
  • 最大限度保護職工權益 企業破產法草案界定清償順序
    據新華社北京22日電企業破產了,所欠職工的工資、醫療費等怎麼償還?在22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進行第三次審議的企業破產法草案中作出了明確規定,破產企業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等將被列為第一清償順序。
  • 無力清償到期債務,*ST中南全資子公司被債權人濱江揚子申請破產重整
    8月26日,資本邦獲悉,*ST中南(002445.SZ)全資子公司江陰中南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重工」)被債權人江陰濱江揚子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濱江揚子」)向法院申請進行破產重整。
  • 華晨集團閃電破產,招商等機構「中槍」,傳現金清償率僅個位數
    華晨違約一事引起了金融機構的強烈不滿,有多家機構在指責華晨有惡意逃廢債嫌疑,其債務違約前後持續轉移高價值資產,並將旗下上市公司的註冊地從上海改到遼寧。目前來看,華晨存續債券尚有140多億元,不僅牽連到國開證券、招商證券等承銷商,且也拖累了華泰資管旗下公募基金。有受訪對象表示,對破產的現金清償率非常悲觀。
  • 江門臺山法院:善意文明執行 助困難企業清償債務7100萬元
    據了解,自今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以來,該院執行局積極貫徹落實最高院的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依法執行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執行能動的作用,引導企業活用公司重整制度,促使瀕臨破產邊緣的臺山某建材公司成功引進資金,盤活公司運營,徹底清償包括62萬元工人工資款在內的所有公司債務,在依法保障執行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保障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 企業債務重組時採用資產清償債務時如何進行帳務處理?
    債務重組是什麼?是如何發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激烈,企業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暫時性或嚴重財務困難,資金周轉不靈,無法按期償還債務的情況時有發生。作為企業的債權人,會通過法律程序,要求債務人破產清算以清償債務,或是通過協商,以債務重組方式,由債權人做出一定的讓步,使債務企業減輕負擔,渡過難關。
  • 公司悄無聲息的被註銷了,未清償的債務由誰承擔...
    適用該解散清算程序的前提是公司的財產能夠清償全部債務,當公司財產不能足額清償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時,依法應當進行破產清算。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發現公司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 破產申請受理後,公司對債權人個別清償是否有效?
    為了保障在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後,所有的破產債權人都能夠得到平等的清償,有必要在受理破產申請後,禁止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的清償,否認這種清償的法律效力,防止債務人以個別清償為名轉移或轉讓企業的財產。案情摘要2012年10月26日,該院以第6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申請人陳某芳、瑞安市中油油品有限公司申請北方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 台州老柯成省內首例破產債務「被免」個例
    在債務及清償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省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涉案債務總額共計2.027億元,共清償3350.349萬元,平均清償率為16.53%。值得注意的是,溫州地區涉案金額較大,其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涉案債務金額為1.0094億元,約佔全省總額的50%,清償金額為2309.492萬元,約佔全省清償金額的68.93%。什麼是「類個人破產」?
  • 公司破產之後債務怎麼處理
    如果到期債務不能清償或者資不抵債的情況,企業可以申請破產,那麼公司破產之後債務怎麼處理?1、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破產清算程序的進入取決於破產程序的開始,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司,由其債權人或債務人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其次,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並宣告企業破產,企業由此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 對設有擔保且經破產程序未得以清償的債權,保證人對該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截止日期是到實際受償之日
    擔保的真實目的在於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由擔保人承擔全部債務的清償責任。儘管保證人承擔責任後,可以依法向債務人追償,但結合《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破產人的保證人和其他連帶債務人,在破產程序終結後,對債權人依照破產清算程序未受清償的債權,依法繼續承擔清償責任」的規定,人民法院應判決保證人對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截止日期是到實際受償之日,並非系從債務範圍超過主債務範圍。
  • 關聯企業破產程序及實體問題研究
    各企業資產所有權混同,無法區分隸屬關係,且相互調配使用,既可從甲企業調配到乙企業,也可從乙企業調配到甲企業。債權債務混同,債權債務憑證混合記載,難以區分。    四是業務混同。各企業的經營業務、經營行為、交易方式、價格確定等混同,受統一的指揮、支配、組織。交易客戶也多有交叉。    五是法人人格混同。
  • 什麼是債務清償,債務清償的途徑有哪些?
    對債權人的債務清償主體,不僅包括債務人,還包括擔保人和第三人的清償。不同的清償主體承擔債務的依據不同,清償方式不同,債務清償後的權利救濟方式亦不同。那麼什麼是債務清償,債務清償的途徑有哪些?網友諮詢:什麼是債務清償,債務清償的途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