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賦能 慕華成志助力龍華打造未來教育新高地
2020-12-03 14:27 慕華成志
深圳市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批准成立經濟特區的城市,其教育領域一直是國家重點投入的對象。與此同時,龍華區作為深圳市重點發展區域,近幾年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發展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師生全覆蓋。
為響應國家政策,解決目前存在教育問題,龍華區積極與清華控股旗下教育公司慕華成志合作,於2019年引進「未來課堂」項目,開展了一系列關於混合式教學的探索研究。時隔一年,在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部指導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人文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攜手慕華成志未來教育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專項研究課題,在龍華區開展了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立項研討會,活動邀請到全國教育專家與優秀中小學共同參與。為更好發揮課題專家組學術力量,同期召開了未來學校校長論壇以及龍華區創新實驗班校際教研交流活動。
至此,慕華成志依託清華優質教育資源,多維度向龍華區提供教育改革支持,助力教育質量提升,以高標準探索未來學校先行示範的龍華路徑。
01
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立項研討會
11月23日上午,深圳市政府領導、教育專家及深圳7所學校校長代表齊聚深圳市龍華區外國語學校,共同參與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立項研討會。
深圳市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袁再旺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學校」是龍華區教育探索的重要領域,龍華區近年來一直著力打造智慧校園,並以建設未來學校為探索目標。2019年全國首個「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在龍華區揭牌成立,中心聚焦研究未來學校範式的核心問題:跨學科融合通過科技輔助學科融合,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精準學習,並聯手學校進行課程設計和改革。
面對「網際網路+教育」新機遇,2019年,龍華區引進清慕華成志「未來課堂」智慧教與學系統,打造龍華創新實驗班;2020年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共同探索美育教育和藝術生培養新模式。
對於本次會議,龍華區教育局組織多所學校參與到本次清華大學「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的籌備工作中,並計劃深度參與課題實施,助力課題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常態化落地。龍華區擁有無限廣闊的前景,希望藉助慕華成志平臺,為本地輸入清華優質教育資源,進而實現當地教育「變軌超車」。
全國未來學校總課題負責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表示,未來教育不是將未來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等同、更不是將未來學校建設等同於硬體環境建設。未來教育或未來學校改革要遵循三大準則和建設未來學校的四大抓手。三大準則之一,不能對正常辦學產生致命衝擊;之二,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變」和「不變」中重構,整合學校系統各要素,要循序漸進;之三,要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或抓手。四大抓手則是:家校聯合、教師發展、閱讀計劃和課程建設。
作為課題發起的核心方之一,清華人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慕華成志副總裁師雪霖博士指出,未來學校課題將圍繞基礎教育新課標,從育人目標、課程標準、教學模式等多維度解讀如何應對未來學校的挑戰;同時,將充分發揮人文中心在清華基礎學科上的平臺支持,助力未來學校唱好人文戲、提升人文素養。
隨後,圍繞如何建立「未來學校」,如何化解「未來課堂」等最大難點,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平原外國語學校執行校長周劍,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副校長王忠,三亞市海棠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秀紅,教育部陝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中心專家、思維導學倡導者房超平和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龍華區外國語學校、新華中學、觀瀾二中、玉龍學校、民治中學、高峰學校等深圳7所學校校長和教學負責人,不僅基於各區域名校的探索實踐成效進行了案例分享,也對課題落地展開了具有建設性的討論與交流。
02
未來學校校長論壇
11月23日下午,未來學校校長論壇在龍華教科院附屬學校舉行,活動邀請到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校長黃宇慧,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平原外國語學校執行校長周劍,思維導學倡導者房超平,深圳中學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市教育工委優秀黨員劉斌直四位教育專家為在場百餘名教育工作者做現場分享。
為什麼要推行未來學校教育?未來學校教育是什麼?未來學校教育可能的途徑?推行未來教育存在的困難?圍繞這些問題,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校長黃宇慧以《未來學校教育及其挑戰》為主題進行報告。
黃宇慧他認為,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要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形成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面向未來的課堂要運用啟發式、項目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現代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積極創新。
三年當地名校、六年新鄉名校、九年河南名校。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平原外國語學校執行校長周劍分享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及成功經驗,並發表了《未來學校的規劃建設與實踐》專題報告。周劍提出,在確定未來學校發展戰略上,頂層設計很重要。要一手抓信息化,一手抓國際化,形成一體兩翼,體用結合。具體實踐上,學校與慕華成志合作,引進「未來課堂」項目,藉助清華優質教育資源,順利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新鄉地區優質學校典範,平外的影響力已逐漸向全河南省輻射,成為先進教育思想和經驗的教科研基地,樹立了可供參考的教育信息化落地樣板。
面向未來的學校建設,要軟硬實力同時抓牢。針對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思維導學倡導者房超平以《學習的超級動力——思維導學與課堂革命 》為主題進行分享。對於科學開展課堂革命的方式,房超平認為只有解決學生「想學」和「會學」,才是課堂改革的邏輯起點。同時,要通過目標導航、路徑導引、問題導學,打好課堂革命的基本前提。教育工作者要相信孩子,啟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進而達成教育目標。
深圳中學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市教育工委優秀黨員劉斌直以《基於歷史的未來教育——未來學校的思考》為主題進行分享。當下,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教育資源也不再固定為國家統一課程,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查找到想要的內容。另一方面,施教主體也不僅是面對面的教師,對此,劉斌直點讚慕華成志動漫微課,他認為這種有趣的教學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值得推廣。對於未來學校建設,劉斌直強調,應主動擁抱改變,進行課題研究與項目實施,使區域、學校提升教育品質與競爭力,讓教師、教學支持人員成為名師、專家。
四位教育專家的精彩分享為在座教育同行指引了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並在隨後進行了開放式的交流探討。
03
龍華區創新實驗班校際教研交流活動
11月24日,多位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組成員專家針對新華中學多位教師的說課進行一對一點評指導,為年輕教師釐清正確的授課思路、分享授課技巧。
11月25日,龍華區創新實驗班校際教研交流活動以直播形式在新華中學舉行。
龍華區教育局局長王玉璽在致辭中表示,一直以來,龍華教育秉承「積極教育理念」,著力培養創新型、拔尖型、領袖型人才。今年,龍華區教育局與慕華成志合作,在當地7所學校初中學段開設「未來課堂」創新實驗班,以教育信息化技術助力龍華區教育教學改革。
「龍華區創新實驗班」是以現代教育科技為工具,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清華優質學習資源,打造實體課堂和虛擬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切實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為教師提供定製化備課資料、動漫微課等優質教學資源,有效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備課效率和教學質量。
隨後,來自北京的杜喜娟老師及新華中學林曉雪老師分別利用「未來課堂」平臺進行了九年級語文、七年級英語示範課。示範課靈活運用動漫微課導入、學情分析作業報告、抽答、投票、照片上傳等平臺實用功能,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並通過小組討論、模擬表演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深度掌握知識要點。
未來課堂示範課
示範課結束後,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平原外國語學校執行校長周劍、思維導學倡導者房超平、初中語文教研員王俊珍、初中英語教研員周寶中這四位教育專家對示範課進行點評,在讚許的同時給出了中肯的改進建議。
至此,為期三天的全國「未來學校」課題立項研討會暨未來學校校長論壇、龍華區創新實驗班校際教研交流活動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動,是龍華區開展常態化、混合式教學探索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展示,更是響應《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目標,推動以「積極教育」為核心理念、打造「全國最好的區域教育」戰略布局眾多舉措中的重要一環。
值此「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教育變革尤為重要。在清華賦能之下,慕華成志將繼續以教育科技與教育服務雙輪驅動,為深圳市龍華區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與教育解決方案,打造具有本地特色路徑的未來教育「新高地」。
[本文作者熊本熊,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