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獨立出品#推薦閱讀#
文/艾倫德(美國)
領袖是任何有人跟隨的人。如果有任何人向你尋求建議、輔導或指點,你便是領袖。如果有個小女孩看著你說:「媽媽!」你就是領袖。
假設你身為領袖,在多大程度上面對、指出和應付你的失敗,你便在多大程度上創造一個環境,有助成長和保留有才能及忠誠的同事。如果你嘗試隱藏或掩飾自已的軟弱,要控制你領導的人,最終會促使你最好的下屬離開。
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
領袖每天都作出選擇,但他們肩頭上的真正壓力在於需要作決定。決定總是不容易的。作決定要求死亡,向一千個選擇死,擱置大量可能,藉以只選擇一個。每個選擇都令我們贏得某些人讚賞,也招來另一些人的反感。逃跑是惟一明智的響應。
聖經中大部分上帝的領袖都經歷了逃跑、懷疑、降服和回歸。沒有哪個領袖是自告奮勇站到上帝面前的,上帝喜歡不情願的領袖。為什麼?因為不情願的領袖不容易受到權力、驕傲和野心的誘惑。
不情願的領袖對那些不停抓取權力的人十分懷疑。因為他們看見權力往往被人誤用來建立個人王國。不情願的領袖不追求擁有權力,事實上,他們熱切地放棄權力。不情願的領袖借著給別人力量,為機構帶來他們的遠景、熱誠和恩賜,從而解除權力的毒素。
驕傲的領袖熱衷於提醒別人他認識誰,讀過和寫過什麼,還有他們取得什麼學位和創造了什麼計劃。這種領袖很少犯錯,而且總是知道得很清楚。驕傲象一個有吸力的漩渦,好像吸血鬼一樣,將別人的良善、才華和榮耀吸進自己裡面。這種驕傲會傳染,一個驕傲的人在場,會令其他人渴求更多權力。有自誇的領袖,會引來虛浮的機會。
野心的標記是熱切地想要更大、更好和更多,無論這個過程要人付出什麼代價。不情願的領袖好象參加過戰爭的將軍,知道幾乎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支持派男女上前線去受害。不情願的領袖知道或許一百場仗中有一場是為了公義的理由而打,因此他不會陷入更大和更好這些騙人的話。
領導涉及那麼多痛苦和掙扎,為什麼我們不逃跑?原因只有一個:上帝傾出祂足夠的同在,牢牢吸引我們,使我們想知道故事的下一集會怎樣。上帝揭開祂的情節,不情願和蹣跚的僕人在成為謙卑的領袖時,被高舉看見祂的榮耀。
軟弱就是力量
雅各與上帝摔跤,結果變得破碎和得到新名字。他的跛足提醒我們,上帝給我們重新命名時,也透過破碎老我,將我們變成新人。我們從未預計到,自己會變成一個可以蹣跚地領導別人的人。無論我們離目標多遠,我們在這個故事中都看到,如果我們開放自己與上帝相遇,離開時會不再一樣。我們的腳下會有新的路,也會有預計不到的步姿。
上帝似乎不單喜歡使用感到困擾、古怪、蹣跚的人去領導別人,也喜歡使用這些人讓人認識福音。上帝呼召領袖,在領導別人的同時,透過自己的生命講述一個救贖的故事。
領袖主要是講述和製造故事的人,而困擾、蹣跚的人蒙召成為領袖,是因為他們製造和講述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困擾的領袖公開承認自己的軟弱,恩典正是透過他們的軟弱被放大。領袖是要號召上帝的子民悔改和有信心。還有什麼方法比先改變領袖更好的?他們比他們所教導、鼓勵和引導的人更需要恩典。
撒但令保羅遭受一些傷害或苦難——身體或心理上的一根刺。保羅三次求上帝挪去,上帝沒有出手,然後他聽到上帝說:「我對你的苦難有一個偉大的目的,就是顯明所有領導的弔詭:軟弱就是力量。」
這就是上帝的領導模式:祂選擇愚拙的人,藉以顯明天上的計劃,這計劃翻轉了這個世界的智慧。祂呼召我們破碎而不是有所表現,建立關係而不是喧鬧,接受恩典而不是成功。難怪我們的商學院甚至神學院,都不談及也不羨慕這種領導。
「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我從沒有聽過講員用這段經文講道時不將保羅所說的話儘量淡化。保羅使用的是現在時態——身為罪人中的罪魁對他來說是現時的現實,保羅排除了任何領袖可以靠哪怕是一丁點兒自義來服事的可能性。
保羅不單號召領袖謙卑,也號召他們絕望和誠實。自我揭示、真實和透明度還不足夠,我們的呼召遠超過這樣。我們蒙召成為不情願的蹣跚的罪魁領袖,更讓自己成為一個故事,活生生地向人描述福音的真諦。
而由於領袖的擔子那麼重,事務如此複雜,領袖有時會誤用自己的權力。例如:摩西在憤怒中擊打石頭,因而被禁止進入應許地。彼得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要領袖,他也需要別人責備,才不會將福音和割禮的律法混淆。使徒保羅沒有誤用自己的權力,但在結束自己地上的生命時卻感到寒冷,只有很少朋友,要請求一個同伴帶他的外衣和一些羊皮卷給他。
身為領袖,失敗就好像日出日落一樣無可避免。領袖會失敗,所以他需要承認自己的憤怒、自我專注和懦弱,並以第一個需要赦免的人這個身分服事自己的群體。
控制源自懦弱
對領導的難度只可能有三種回應:控制、逃跑或破碎。由於控制的無益和逃跑的無用,領袖想要成熟的惟一可行的選擇是接受破碎。
喜歡控制的領袖往往嘗試借著羞辱別人,令其他人閉嘴,避免個人的責備。有些領袖責備人時甚至不提高聲音,他們只是聘請或提拔那些不會質疑和反對的人。如果你所在的團體裡只有一種處事方式,提出不同的想法既無用又危險,你就可以確信,你是與一個喜歡控制的領袖在一起。
喜歡控制的領袖最終必定成為微觀管理人。魔鬼真的是在細節中。喜歡控制的領袖不信任下屬會做需要做的事情,因此,他必須深入危機的細節中。他變得愈著重細節,他的行為便愈有強迫性,他對問題的觀點便愈狹窄。他會迷失在森林中,看不見路,更不要提那些樹林了。
恐懼和對權力的追求造成喜歡控制的領袖。一個人對人事和困難有愈大的控制權,他對掌管的感覺便愈強。控制的真正目標是排除混亂和不確定。但在要控制的所有努力背後,其實是一個恐懼的倉庫。權力可以緩解恐懼感,它令恐懼的庫存不會達到泛濫的程度。權力也將恐懼最上面的一層凝固成自大的冰,用驕傲自大的硬殼包著喜歡控制的領袖,使他們顯得比實際更有自信和自我肯定。
任何僵化地認定和控制真理的嘗試,都好像嘗試用手盛水一樣。真理總會抗拒被放進緊密、連貫、可控制的系統中。聖經智慧的本質是它不能被納入任何結構、團體或宗派之下。
我們渴求的控制是幻象。甚至連上帝自己也放棄控制的想法,如果祂的旨意能在地球上暢通無阻,聖經便不會勸我們祈求「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沒有人天生是謙卑的。事實上,似乎天生謙卑的人通常都是太懶惰,以致沒有熱心;或者太害怕,以致不願意冒險。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要控制的試探,特別是在危機當中,這往往顯示他絕望和抱宿命論。謙卑來自羞辱,而不是來自選擇自我輕視或強烈渴望歸功於別人。對大部分領袖來說,謙卑只是來自由愚蠢地跌倒所造成的傷口。
我們借著從寶座上跌下來而實現破碎。破碎不是選擇,而是恩賜。我不認識誰是選擇破碎,並以意志實現這種狀況的。想要經歷破碎和謙卑,去做領導好了。
破碎的領袖如果得到稱讚,那是重要的提醒,令他記起成功既不是借著努力贏得,也不是對忠心的報酬,相反,成功是恩典。
機構的重大得益是,領袖知道面對危機時自己愈控制便愈會失控。另一方面,他愈接受破碎的弔詭,便愈會有勇氣面對危險的威脅。蹣跚地領袖借著顛倒和弔詭發揮作用。你在軟弱時是最堅強,在破碎時是最有勇氣的。你以明顯的蹣跚領導時,便找到自己身為領袖最大的效力。
目的在於模塑品格
由貪心推動的人通常不會選擇作領袖,而會去搶劫銀行。領袖往往是受傷的人。他們感到需要糾正、修補他們過去承受的苦難。這聽起來似乎很高尚,而且往往也是這樣,直到他們的傷口暴露出來,甚至重複出現。《傳道書》提醒我們,「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嫉妒、攀比常是我們工作背後的動機。
在受傷的領袖身上,我們容易發現一種自戀的特徵。自戀是一個連續體。這一端是十分殘忍、可憎和有力的人,以任務為導向、不惜任何代價都要贏、充滿野心的暴君般的領袖。在另一端,你會看到內向、優美、精英的完美主義者。
自戀者對別人的看法缺乏興趣:為什麼我要問別人問題,除非可以利用那個機會告訴別人我知道什麼。這是好奇心的失敗。自戀者十分武斷:即使那些同意我的人,也不明白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這是謙卑的失敗。自戀者在感情上抽離:感受是有害的,因為這表示脆弱,容易屈從於別人的渴望。這是關心的失敗。自戀者徹底地功利:你的價值完全繫於你為我帶來什麼。這是尊重的失敗。
蹣跚領導的目的是模塑品格,而不是管理機構。蹣跚的領袖並非不聘請、辭退、升遷、獎勵、懲罰或委派職員,這些是領導不能避免的職責。但在這些背後,蹣跚的領袖的活動目的甚至不是滿足需要或行善,而是品格的成熟。
領導完全關乎品格。我是一個人物(character),我有品格(character)。品格這個詞源自「雕刻刀」的希臘語,它是用來刻木或在蒲草紙上書寫的工具。它雕刻、書寫和模塑。
所有領袖都必須有角色,也必須接受自己的角色。我在上帝的故事中有角色要扮演,這表示我是一個人物。同時我要以正直和恩典扮演那個角色,這表示我有品格,是可以持守良善或缺乏良善的。如果我的品格可以在別人裡面培養基督,我的品格便是良善的。身為蹣跚的領袖,我模塑自己的品格,也參與轉化其他人的品格。
(本文由《境界》編者摘編自《把難處變為優勢:作蹣跚的領袖》艾倫德Dan B. Allender,香港基道出版社)
【讓你回答他】
求助者慕道友楊締:我有個關於創造論與預定論的切身疑難需要解答。上帝創造萬物,上帝為什麼要針對人類創造伊波拉這樣惡毒的生物? 我是慕道友兼B肝患者,我是通過母嬰傳播感染的病毒,上帝不是在母腹中就已看顧我了嗎,為什麼上帝還在我幼弱的時候要向我施放病毒?上帝若是為了毒倒壞人尚可理解,上帝為什麼要向尚在母腹中的我施放病毒呢? 根據預定論,上帝讓我在母腹中時就感染中毒,這麼作是預定的嗎? 我想知道:創造世界萬物、創造我、創造我體內B肝病毒的上帝,他讓我感染B肝病毒是對我有何「美好」的計劃? 牧者避而不答 所以來請教你,謝謝。
(小編:請《境界》全球讀者中有感動回答此疑問,或分享類似生命經歷的,請微信給我們留言。分享改變生命。生命影響生命。)
【境界服務站】
求助者:你好!我是一個信主5年的基督徒,可我發現我現在還是很虛偽,還經常發脾氣,對未來生活很懼怕。對別人沒有愛,總自以為是,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我有時給神禱告說讓我死了算了,請問我該怎麼辦?
楊揚(成都):你說自己虛偽,發脾氣,懼怕,對別人沒有愛,正是在信主後對自己的不滿意,你希望自己變得真實,溫和,對別人有愛,這是多麼好的盼望。來到主面前,尋找真實的自己,發脾氣就發脾氣,禱告神求神讓你看見為什麼會發這個脾氣,一定有原因,神讓你看到原因之後,你就會慢慢得醫治。壓制和隱忍並不能真正修煉出好脾氣,反而會將讓人心裡的苦毒發酵。主恩同在,我們一起奔走天路。
紫韻嫣然(鄭州):在這個複雜而凌亂的世界裡,我想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一絲掙扎,過得一點也不快樂。對於您的愛發脾氣,我想說一定要保守己心,因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發出,否則對您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創傷。給您推薦一本《你當剛強壯膽》,在愛裡我們沒有懼怕。很多時候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這是一種矛盾。希望您在主愛的懷抱裡能完全的順服,並學會謙卑。知道浪子回頭的故事吧,上帝不會丟棄每一個他的兒女,有時候我們禱告,上帝沒有給我們想要的,但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他會給我們需要的。為什麼為了人生在世短暫的不快而失去永恆的盼望呢?任何時候任何境況,神是我們最大的安慰,要永遠記得:耶穌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