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又要發錢,這樣真的好嗎?

2020-12-19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將於2月份啟動「關愛共享計劃」,向未在財政預算案中受惠的市民每人派發4000港元,預計有280萬人獲益,財政支出約113億港元。

申請人士只需填寫包括11項個人資料的表格,並提交身份證、住址證明及收款帳戶等3份證明文件的複印件,經核實無誤後即可獲得該筆津貼。

符合條件的香港市民,填寫表格後可申請補貼(圖/香港文匯報)

近些年來,香港、澳門特區政府常態化給市民發放各類津貼補貼(被港澳媒體形象地稱為「派糖」),用「有錢任性」來形容並不為過,常能引來內地同胞的羨慕。然而,「派糖」也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福利工程,在港澳地區存在一定的爭議,發放方式、受惠人群也隨之數次調整。如何把好事辦好、讓更多的市民滿意,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澳門從2008年開始「無差別派糖」

2008年,澳門特區政府開始實施「現金分享計劃」。當年實施這一計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機加劇,整體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市民的民生開支不斷增加。受益於博彩業的興旺,澳門特區政府卻「不差錢」,始終保持著較為充足的財政盈餘。

2008年度現金分享計劃支票

時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的何厚鏵在推出該計劃時強調,這並非社會福利,而是臨時性的分享措施,旨在讓居民分享經濟成果,以及對抗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首次發放時,澳門永久性居民每人一次性領取5000澳門幣,非永久性居民每人一次性領取3000澳門幣。

澳門立法會議員吳國昌曾說:「派開就唔可以停,你一停就會俾人嘈(只要開始派錢就不能停了,你一停下來就會被人指責)。」事實也是如此,儘管澳門特區政府多年來一再強調「無差別派糖」是臨時性的措施,但經過連續11年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制度化安排,其金額根據經濟、通脹和政府財政盈餘情況而作出動態調整。

2018年4月27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籤署第8/2018號行政法規《2018年度現金分享計劃》,明確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領取的津貼分別為9000澳門幣和5400澳門幣。9月14日,派發工作宣告完成,經自動轉帳領取津貼的有33.3萬人,經支票轉帳37.4萬張,合計金額達61.7億澳門幣。

根據崔世安發布的2019年度施政報告,今年發放津貼標準將上漲至永久性居民10000澳門幣、非永久性居民6000澳門幣。

對於澳門特區政府每年「派糖」的舉動,一些內地專家曾作出批判。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副教授戴偉表示,澳門直接發錢的做法不可持續,只是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的一種選擇,但如果作為制度化的手段並不是很好。

中山大學專家嶽經綸認為,這一措施表面上看似公正,實則是對公共資源的不當運用,是一個懶政的方法。

對此,澳門大學助理教授陳建新博士認為,懶政這種說法實際是老生常談,從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要關注實施該項政策的原因,並非純粹討好市民。

對於普通澳門市民來說,直接派發的紅包只是他們享受到的福利政策的一部分。澳門市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之優越,在全世界都是排名前列的。比如:

澳門特區政府在每名合格的永久性居民的個人公積金帳戶中放入10000澳門幣的啟動金; 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學生都會獲得不同額度的「書薄津貼」、就讀大專和研究生還有學習用品津貼、生寶寶有「出生津貼」、低收入受僱人士有「積極人生服務計劃」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 每人每年可領取600澳門幣的醫療券,可在私人診所使用; 每個住宅每月200元電費免費的補貼; 等等。

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調查顯示每年派發津貼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民生政策之一。

我們也要看到,澳門靠發達的博彩業獲得豐厚的財政收入,採取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積累較高盈餘,城市規模小、人口總數不高,這些因素決定了澳門政府可以承擔起高福利政策的高額財政成本,但這樣的政策很難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推廣。

香港調整為「有差別派糖」

說起財政盈餘,香港特區政府同樣很有話語權。在如何用好這筆錢、更好地造福市民方面,香港走過一條比較坎坷的道路。2011年香港特區政府唯一一次「無差別派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011年2月23日,時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發表了新一財年預算案,提出向每個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港元,以此造福百姓、紓解困難。但這一政策推出後,老百姓卻並不領情。

香港「6000計劃」

原因一是覆蓋人口少,據統計香港2010年底就業人口總數為356萬,其中70%獲強積金計劃保障,約為249萬人;

其二是見效慢,因為按規定強積金要65歲之後才可以動用,並非當即就能獲利;

其三是經營強積金的公司管理費比較高,等市民到了65歲時,可能提取到的金額只剩下不到一半,真正拿到手的錢並不多。

曾俊華在了解到這些反對聲音後,在一周內緊急對預算案進行了調整,將發放方式改為每名年滿18歲的永久性居民都可以領取6000元,使得覆蓋範圍擴大至610萬合資格人士,為此財政支出達到370億港元。

香港立法會在審議財政預算案時,曾開展激烈辯論。

李華明議員認為,雖然沒有人會反對這一措施,但財政司是以非理性的方式作出這項決定,帶來的主要後果是社會分化。 黃成智議員批評,預算案缺乏長遠規劃及承擔,並讓原先強積金注資可能受益的部分人士排除在外。 梁家傑議員認為,派錢根本無法解決香港的社會問題。 張國柱議員提出,政府應著眼於長期措施,而並非靠一次性派錢,且以永久性居民作為劃線依據將會導致社會分化。

經過2天的激烈討論,這次臨時進行「急轉彎」的預算案獲得通過,但並未取得太大的成功。社會上的反對意見稱,市民一旦習慣派錢,對派錢有預期,會「攤大手板」,此舉違反香港核心價值,香港人應該自力更生、勤奮上進、努力工作。

2014年1月,時任特首梁振英發表《香港家書》,正式宣告香港不再進行類似「無差別派糖」行為。梁振英表示:「我多次公開、坦誠地說過:即使財政充裕,我亦不主張向全體市民派錢。我認為錢應該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用於改善全港市民生活質素,用於提高全港的競爭力,用於培育下一代和長遠投資。」

2018年2月28日,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首份財政預算案,將上一財政年度1380億港元財政盈餘中的近四成與市民共享,包括減稅及增加免稅額、寬免差餉、增加長者醫療券金額、向貧困學生發放津貼等等,派出了一系列福利大禮包。

文初介紹的「關愛共享計劃」,正是這次財政預算案中的一個部分,也是自2011年以來又一次向居民大規模「派糖」。

但與上一次「無差別派糖」不同,這次是有特定對象和特定條件的,主要面向「夾心層」,即政府先前公布的退稅、增加老年和殘疾津貼等政策覆蓋不到的群體,從而讓那些不交稅、不擁有財產、不享受政府福利的約280萬人的低收入人群獲得了特殊津貼。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介紹了方案調整的原因:「主要是聽到社會上的聲音,聽了這些聲音和意見後,我們冷靜地思考。我們同意財政預算案應該擴大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和覆蓋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傳財政預算案(圖/香港特區政府網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港澳「派糖」的明顯區別:澳門實行「無差別派糖「,且年年都派,金額穩步提升;香港「派糖」都是在預算案公布、並遭受社會批評後作出的臨時調整,是向市民示好、爭取支持的一個經濟手段,但更多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急措施,下一次何時「派糖」完全無法預料。

「派糖」並不能根治民生困境

筆者在香港中環街口,經常看到這樣對比強烈的一幕:豪華跑車在街頭疾駛,西裝筆挺的精英人士步履匆匆;同時,無家可歸者拉著箱子、撐開大傘睡在路邊,八旬老嫗拖著紙皮緩慢前行。

據香港樂施會2018年10月發布的《香港不平等報告》,香港基尼係數達到0.539,為所有發達經濟體之最,遠遠高於美國、新加坡和英國。其中,全港最富裕的10%住戶的每月收入中位數,是最貧窮10%住戶的43.9倍。對於那些極度貧困人口來說,每年會增加的各類補貼、偶爾會來一次的「派糖」,只能說是「聊勝於無」,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困境。

香港基尼係數為所有發達經濟體之最(圖/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對於港澳特區政府來說,在「派糖」暫時紓解民生困境之外,以下這些問題更是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

首先,香港的全民退休保障亟待完善,覆蓋及保障更多的低收入人群。

香港特區政府從2000年12月1日正式實行強積金制度,強制香港所有僱員成立投資基金以作退休之用,由香港公營機構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監察。在這一制度實施之前,香港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享有退休保障;制度實施後,目前已有約85%的就業人口獲得退休保障。

香港強積金制度實施18年來,社會上產生了很多批評的聲音,主要是這一制度實行市場化、私營化的操作方式,由個人選擇投資項目並自擔風險,有的投資回報率不夠理想,並被質疑行政費高、作為中介的金融機構成了最大得益者,強積金又令僱主從而省回遣散費、對現時的老人無助等負面評價。

有一些香港市民表示,內地的「五險一金」制度覆蓋面更廣,也能維持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較少出現香港這樣因為退休金過低還得繼續打工餬口的情況。

香港65歲以上人口及貧窮率(圖/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據香港統計處2016年的統計數據,香港65歲以上人口中貧窮率為36.6%。香港樂施會曾採訪65歲的黃姐,她曾在公立醫院做助理護士30年,退休後拾荒4年多時間。她表示:

「我每月有退休金2000多港元,算是幸運的了。但2000元在香港又如何生活?現在我靠收集廢紙補貼生活,但仍沒辦法補貼兩餐,雖然我這個年紀已經吃的不多了。」

2017年,香港還發生了一起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檢控賣紙皮老太太的案例。75歲的朱婆婆在中環碼頭一帶撿拾紙皮,有在此休閒聚會的外籍女傭為了鋪地而坐,提出以1港元向她購買數張紙皮,雙方進行交易時被食環署人員發現,當場控告婆婆無牌販賣,最後在14000名市民聯署的壓力下才撤銷檢控。

相比香港,澳門的社會保障制度更趨完善。

澳門社保分為強制性制度及任意性制度兩種,具僱傭關係的本地僱員及僱主須向社會保障基金繳納強制性制度供款,而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澳門居民可透過登錄進行任意性制度供款。按照強制社保規定,澳門市民每月繳納15澳門幣,65歲後每月可領取3450澳門幣,2019年計劃提升至3630元。目前,社保覆蓋面涵蓋至全澳市民,讓他們得到基本的退休保障。

其次,港澳高企的房價及社會生活成本,令「派糖」成了杯水車薪。

港澳地區都有發達的公屋體系,但並沒有覆蓋到全體市民,公屋建設速度放緩、市民排隊輪候時間過長等矛盾日益凸顯。很多低收入人群被迫租住房屋,為此花費了大部分家庭收入,生活質量極低。

以香港為例,目前全港共有9.27萬間劏房(將一間房分割成無數小單間出租,類同於內地的群租房),劏房居民接近 21萬,其中佔據7成的是44歲以下人士。從2007年至2017年,劏房租金上漲了一倍,平均數為4500港元,但低收入人群的家庭收入卻只增加了0.5倍,經濟支出反而更重。

比如,油麻地地鐵站旁的1個6平方米劏房,進門只有1張沙發床,旁邊一頭是馬桶,一頭是洗手池,房租都高達2900港元。此外,還有一些人被迫居住在條件更為惡劣、但租金相對低廉的「籠屋」之中。

只有一張床、一個馬桶、一個洗臉池的迷你單間月租2900元

根據香港樹仁大學的一項調查,有76%的香港成年市民認為現在的生活「頗痛苦」及「非常痛苦」,而在這些人中,大部分人認為住房問題是導致其生活痛苦的最重要原因。

澳門的住房條件、生活成本一樣居高不下。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澳門住宅樓價指數由2016年第一季度的203.3上升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258.0,升幅接近27%。對於很多澳門老人來說,退休金也僅能保持個溫飽。

對於港澳很多低收入家庭而言,派發的數千港元或澳門幣固然不錯,但也僅僅是暫時緩解生活的壓力,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問題。如何加快公屋建設進度,讓住房保障儘可能多地覆蓋低收入人群,是港澳政府面臨的重大難題。

再次,財政盈餘應該花在更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2017年8月,強颱風天鴿襲擊珠三角,澳門遭受重創,造成當地超過1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淹水超過兩公尺深、甚至有部分地方停水停電一個星期。有澳門人感慨,雖然政府年年發紅包作為「止痛藥」,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卻止步不前,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被天災揭開了老底。

颱風天鴿重創澳門。(圖/央視新聞)

與內地經濟高速發展相比,港澳這些年財政盈餘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但在高科技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民生投入方面則顯得裹足不前。

尤其是香港陷入無休止的政治執拗之中,白白錯失很多發展機遇,很多預算在立法會被拖延、否決,成立創科局更是一波三折。類似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在香港的落地都無一例外遭到重重挫折,歷經坎坷才最終落地。

發展才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對於港澳來說,在給市民發紅包的同時,更應該深入研究如何搭乘祖國這輛快速發展的列車,如何推動經濟發展提速,真正把躺在帳面上的財政盈餘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從而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或許才是更高層次的「派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港澳居民可在內地換發補發「回鄉證」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是港澳居民來往內地的法定出入境證件,是港澳居民在內地的身份證明,俗稱「回鄉證」。記者昨日從蕪湖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獲悉,自10月10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太好了!真的很方便!」
  • 臺灣羨慕港澳能給民眾發錢,可惜實力不允許
    因為財政條件不同、理財哲學不同、抗疫態度不同,三地的紓困措施差別很大,相對而言,港澳比臺灣更大手筆。評論摘錄如下:臺灣「立法院」25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經費上限為新臺幣600億元。
  • 【考研管家】聽說讀研花錢很少 國家每個月還給發錢?真的是這樣嗎?
    現如今還有不少同學在猶豫考研要不要考研,也有人聽說讀研花錢很少,國家每個月還給發錢?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看吧! 一、國家給發錢?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是一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能拿到的一筆國家的補助金,每人每年至少6000元。
  • 女子花200元參加港澳3日遊不肯購物,香港導遊:大陸人這麼窮嗎
    女子花200元參加港澳3日遊不肯購物,香港導遊:大陸人這麼窮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少人都喜歡上了旅遊,旅遊的目的地也越來越遠,不過最為火熱的路線還是港澳遊,因為性價比非常高。但性價比再高也要幾千塊錢,如果港澳7日遊只要200塊錢,而且包吃包住呢?你會不會心動?當然會,但同時也會考慮便宜過頭肯定是不正常的,這裡裡面肯定有坑。濟南市的滕小姐很早就想去香港旅遊,但是但都到香港的住宿和飲食比較貴,一直未能成行。
  • 港澳居民今日起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回鄉證」
    [新聞頁-臺海網] ■辦證現場 臺海網10月1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即港澳居民可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申辦手續與在港澳地區一致
  • 7月1日起,護照、港澳通行證收費降了!
    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辦港澳通行證或護照了嗎? 或者 需要到期換證了嗎? 如果你最近剛好有 辦港澳通行證或護照的需要 那麼小編要恭喜你! 可以省一筆錢啦~ 好消息來了!
  • 注意,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注意,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2020-10-12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港澳居民在內地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申請須知
    一、申請條件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公民、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公民(以下簡稱香港、澳門居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一)所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有效期不足六個月或者已經過期的;(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持證人身份信息變更的
  • 港澳居民可在海南換發補發「回鄉證」
    本報10月11日訊(記者李雲川)今天從海南警方獲悉,自10月10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港澳居民可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申辦手續與在港澳地區一致。
  • 馬雲調侃美國人在花中國人存的錢,真的是這樣嗎?
    這不,馬雲在美國的一個訪談會議中也是調侃,美國人在花中國人存的錢。那麼,真的是這樣嗎?馬雲表示,自己在西雅圖就曾經提過,中美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文化差異。美國人認為經濟的增長緩慢將意味這他們沒有錢花,但是中國人卻不這麼認為。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最知道怎樣去花未來的錢。
  • 好方便!港澳居民「回鄉證」可就近辦理啦!
    「真的是太方便了,之前我的回鄉證到期了,因為疫情原因一直拖了幾個月沒去辦,現在竟然可以在就近地公安機關的出入境部門辦理,國家政策太為我們著想了!」佔先生辦理業務後高興地說道,並一直對著辦理民警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 鄧超全英文發博,遭「認真語法帝」糾正,這樣真的好嗎?
    昨晚《奔跑吧》第一期開播,真的是笑點滿滿,小編最喜歡的是後面的主題升華,演講的部分,真的是正能量滿滿。記憶最深的也是鄧超說英語!鄧超和angelababy英語演講聲情並茂,Baby順利完成演講最難部分,超哥也漸入佳境,詞彙量巨大呢!兩人帶著真情實感的演講讓全場鼓掌。
  • 出入境|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換發補發實用問題解答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換發補發實用問題解答 自2020年10月10 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
  • 出入境 |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換發補發實用問題解答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換發補發實用問題解答自2020年10月10 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高新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專門整理了相關問題及解答,供大家參考。
  • ...月10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山東省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 記者今天從省公安廳獲悉,自2020年10月10日起,港澳居民可在我省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即港澳居民可向各市、縣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申辦手續與在港澳地區一致。
  • 港澳通行證籤注立等可取?是真的!
    眼下,「五一」將至,出境遊的預定也進入了高峰期,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一系列出境遊新政可能會對已經訂好出境遊行程的市民造成影響。關稅新政調整落地影響「買買買」?市民陳女士打算最近去韓國,當然,韓國的化妝品肯定也是要帶一些回來的。「前幾天在網上聽說關稅有調整了,不知道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出行之前看來我還得研究一下,要注意一點,帶的東西儘量不要超過免稅額度。」陳女士的顧慮頗有些代表性。「此次稅收新政主要針對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碼頭等跨境電商,並不針對個人遊客。」
  • 鳳鋁門窗真的好嗎 鳳鋁門窗多少錢一平方
    市場上的門窗的材質多樣,有鋁材、PVC、塑鋼等,不同材質製成的門窗功能也不一樣,塑鋼門窗外形美觀,鋁材門窗因使用壽命長得到最為廣泛的應用,那麼鋁材門窗中的-鳳鋁門窗真的好嗎?鳳鋁門窗多少錢一平方呢?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學習哦。
  • 港澳居民回鄉證可在內地就近換發補發
    辦證時間縮短為7個工作日,辦理前先網上預約泉州網10月10日訊 (記者傅恆 通訊員李肇興)今日起,港澳居民可直接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即港澳居民可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 港澳居民10月10日起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記者從9月28日上午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20年10月10日起,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即港澳居民可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申辦手續與在港澳地區一致。
  • 「重要通知」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即港澳居民可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港澳回歸以後,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加快推進,港澳居民來往內地和在內地創業工作、學習生活的人數不斷增長。2019年,港澳居民來往內地2.15億人次,是1996年的2.5倍。過去,港澳居民在內地期間遇證件過期或遺失、損毀,須返回港澳地區申請換發補發,增加了相關人員不必要的時間成本和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