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動,我們是警察!」隨著一聲斷喝,十幾名在電腦屏幕前劈啪忙碌的男男女女驚鄂地停下手中的活計,站立到指定的辦公室牆角。民警迅速調取了電腦、手機裡的相關商業數據和電子流水帳目,分頭進行訊問,綜合分析,斷定這是一個搭建網上電商平臺銷售虛假保健品的不法公司。
11月23日,江夏警方搗毀聯投廣場寫字樓一個以網絡營銷虛假保健品實施犯罪的詐騙窩點,查扣作案用的手機卡48張、電腦16臺,初步估算全國各地被騙群眾300餘人。
原來,前期在「斷兩卡、端窩點」反電詐宣傳活動中,江夏警方對轄區科技、理財、網絡公司集中的寫字樓進行摸排過程中,發現位於聯投廣場一家寫字樓的公司掛牌字跡模糊、似乎在刻意迴避什麼,一群年青男女深居簡出,面對上門詢問的工作人員顯得十分不自然。
民警迅速上報該情況,分局反電詐中心高度敏感,及時響應,安排警力深入摸排,掌握了相關線索。
當晚9時許,分局領導帶隊調度大橋派出所、廟山派出所等部門警種形成優勢兵力,對公司辦公區域進出口全面封控,果斷突入。
面對首要骨幹分子的守口如瓶,民警對14名業務員分開審查,各個擊破,匯總分析,終於摸清了以董某、馬某為首團夥的組織結構,運營模式。
原來,34歲董某與40歲的馬某系天門老鄉,曾經從事過一段時間的醫藥品銷售工作,熟諳保健品的利潤行情。
為圖財,今年8月兩人相約來到武漢江夏,註冊了保健品銷售公司,從網上招募了一批年青人,聯繫吉寧長春一生產鹿鞭(酒)、鹿膏、鹿血的廠家負責供貨,按照分工,一部分業務員在廣告公司投放經過精心P圖的照片保健品小廣告,吸引客戶注意,如有客戶加他們微信,業務員就拉他們進一個保健品銷售群,誇大改善性功能等的藥用功效宣傳,談好價格,顧客下單後,再將保健品發給客戶,從中賺取差價。
業務員供述,這些保健品一般三盒一個療程,成本只有幾百元,一般可賣到1500元,談得好的可以賣到五六千元,公司根據每個人的銷售額提成,做得好的業務員每月可以獲得2萬多元的薪酬,客戶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人這個群體。
據辦案民警講,在當場查獲的一箱鹿鞭中,從外觀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察看,會發現包裝盒上既無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所留二維碼掃不出任何信息,一看就出自非正規廠家的保健品,連這些業務員自己都不相信它的功效,但在高額利潤驅使下,他們也難以自拔。
目前,16名嫌疑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審查中。(李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