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東莞濱海灣新區啟動了「東莞濱海灣新區威遠島森林公園概念設計國際競賽」工作,面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吸引了諸多國際一流規劃設計團隊參與。在5月8日的最終競賽評審會上,由七位專業評審投票確定排名,其中第一名方案出自MLA+畝加與廣州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聯合體。以下內容來自MLA+畝加建築事務所。
我們的方案《威遠印象》,打破森林公園的邊界,思考全島、放眼未來。以「全域森林公園」的理念,引領具體設計。讓生態系統再次繁榮,讓重點片區引人入勝,展開遊人與歷史自然的對話,讓威遠的魅力造福新老居民的生活。
全域森林公園
威遠島是大灣區幾何中心上的隱藏寶藏,在歷史中一直是統領珠三角的戰略要塞。而過去三十年,威遠島被高速發展錯過了。因此我們相信,這次森林公園的規劃必須跳出固定界限來思考全島,才能讓威遠島在大灣區中發揮出真正潛力。我們的整體規劃包括全島的生態發展、空間塑造和導向系統設計,「全域公園」的理念引領我們的具體設計。
我們提出循序漸進的三大策略:
一,賦能山海。構建山海城防護體系,彈性山、海綿城與韌性海岸協同工作。確定六大智慧用山分區,放眼二十年,打造城市自然共生格局。
二,鑲嵌理山。重新定義森林公園邊界,結合周邊社區,形成嵌合邊界。在五大核心入口節點的設計上,設計引人入勝的場景—— 「威遠印象」。
三,體驗連結。從公園路逕到全島綠道系統,為歷史愛好者,自然探索者,日常鍛鍊與通勤者提供四類體驗路徑。
威遠五幕
對威遠島的界面中最重要的五個關鍵場景,我們進行了詳細設計——即」威遠五幕」。我們希望帶來不僅是可打卡的網紅地標,而是讓大家帶走威遠故事的浸入式體驗。
第一幕,對話歷史:濱海文化廣場
威遠炮臺片區
在威遠炮臺入口,我們希望打開歷史的方式變得更多元有趣,建立與歷史的高頻率對話。
日晷廣場,看光陰輾轉。愛國紀念日的日影划過,虎門懸日,那段未被磨滅的歷史被喚起,迴轉的時光產生了互動。
第二幕,對話自然:水劇場
象山水庫片區
以水的緣起-匯集-緩衝-疏解為軸,培育沿岸生境,在這裡觀賞一場水的演出。
入口景觀結合水科普館,坐在環繞湖畔的觀眾席,觀賞一出水的演出。
溪流疊瀑療養中心。林間尋源,深吸一口氧氣。
在地標景觀塔看一次大雨傾盆,是一場與水的對話。
第三幕,對話在地社區:嶺南樂活公園
武山沙片區
科學用水,智慧用山。讓森林成為居民的遊樂園。
通山達水的石橋湧公園,歡迎你逃離都市喧囂。走出地鐵站,想不想加入垂釣老伯隊和摸魚兒童隊?
竹林中傳來朗朗書聲,荔枝樹下有沒有聽到嶺南式童年的聲音?
第四幕,對話灣區大學:桃園入口
灣區大學片區
處於內澇高發區的灣區大學需要海綿系統支撐,還有比農田更好的生態骨架麼?
騎行在校園林蔭道,在自循環水塘與乘船懷古的遊人打個招呼 ,遙望農業塔地標。
好奇走近看看,桃源入口原來是個大農場!順手打卡藝術垂直農場。
登上山頂,俯瞰未來世外桃源。
第五幕,對話未來:未來好望角
未來角片區
為未來留下現在威遠的印記。在三處門戶,留給與未來的對話時刻。
溼地嬉遊門戶,地鐵出口直接進入下沉紅樹林廊道。
未來創想門戶,清風徐來,面對湖山吃山水腸粉。
未來橋連接海堤與山堤,構建山海城安全體系。
尋味威遠路徑系統
我們最後一項任務是:通過設計綠道網絡來創造良好體驗。首先我們研究了四種目標用戶:遊客群體中的歷史愛好者和自然探索者,及有著日常通勤和鍛鍊需求的本地居民。我們在整個島上設計了長達80公裡的綠島網絡,為了實現這四大群體的最佳慢行體驗,並幫助他們到達」威遠五幕」。
為四大目標群體提供的路徑系統。
抽象地圖形成「威遠印象拼圖」視覺標識,運用於家具設計中,低調不打擾自然環境。五幕主題色是森林中的亮點,也提供方向感。
設計團隊在收穫到歡欣鼓舞的成績後,即將進入深化整合階段。希望大家早日來到更新後的威遠島,對話歷史與自然。
威遠印象
東莞濱海灣新區威遠島森林公園概念設計國際競賽
進度
2020年國際競賽設計第一名
團隊
MLA+畝加建築規劃(深圳)有限公司
廣州園林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
MLA+畝加是一家建築規劃與戰略諮詢公司,具備國際視野與本地認知。總部位於鹿特丹,在深圳、上海、倫敦、柏林、聖彼得堡、莫斯科設有設計團隊。
本文資料來自:MLAplus,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