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21日訊說到教具,我們很自然會想到黑板和粉筆。不過,作為資訊時代的老師,光懂得使用這些傳統教具,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課堂的需要了。
今年暑期的教師培訓,市區不少中小學的教師多了一項內容———學習「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這也意味著,課堂教學正在經歷從黑板到交互白板的歷史演進。
「白板」改變了課堂
朱洪飛是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婺城小學的信息老師,在今年的金華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中,他獲得第一名,在浙江省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中,他再獲第一名。
說起「白板」,朱洪飛算得上是婺城小學的「專家」。2007年,該校就建起「白板」教室,朱洪飛率先嘗試了這種新武器後,感覺這個東西確實好使。「在數學課上用處最大。老師如果想把圖形翻轉、旋轉,通過『白板』就能很直觀地將整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朱洪飛說,不光老師可以演示,學生也可以在「白板」上操作。
在此之前,多媒體投影在課堂上大展身手。教師們將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引入到自己的課件中,使得原本抽象的說教變得豐富多彩。但是,多媒體課件有一個弊端:教師製作好的課件,上課時必須按照幻燈片,一張一張往下翻。如果學生有其他想法,老師必須將其思維拉回來,順著自己的思路沿著幻燈片的順序來進行。這就好像給學生下好了套,讓他們一步步地往裡鑽。如果學生不肯就範,老師的計劃就亂了。
朱洪飛舉例說,如在分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關係時,假如老師和學生有不同的切分順序,用「白板」演示的話,完全可以按照學生的思維來進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充分發揮的空間。
「白板」改善了溝通
多媒體教學,教師將課件投影到大屏幕上,講解時在教室裡走動,如果要切換幻燈片,往往需要走回到電腦邊上操作,這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而交互式白板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使得教師離開了計算機操作臺,又可以像過去面向學生站在黑板前一樣,這個變化使教師從「遠離集體」又回到學生集體當中。
教師上課時最難把握的是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暑假前,婺城小學舉行了婺城區的新媒體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工作人員拿出一對「電子投票器」,讓兩名老師體驗回答「白板」上的選擇題。當兩名老師交出自己的答案後,屏幕上馬上顯示出各個選項的被選情況。有了這個投票器,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更加準確、便捷。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老師可以很清楚地從統計圖上看出來。
現在,婺城小學的所有教室都已經配備了「白板」,下半年,學校還計劃採購一批投票器。到時候,師生的溝通將更加順暢。
黑板會退出舞臺嗎?
事實上,除了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市區一些中小學校也開始配備「白板」。「白板」在學校推廣的同時,有些老師也對這個新武器心存疑慮:這個東西操作有點難,而且課堂教學效果到底好不好,需要時間的檢驗。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登場,是否意味著黑板將退出歷史的舞臺?金華十五中信息中心主任邢葉進說:「從新學期開始,金華十五中也將把白板引入課堂教學,對這個問題,很多老師也討論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代表了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有其推廣的價值,而黑板就現階段來說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朱洪飛認為,在課堂中,有些信息不需要通過「白板」顯現,比如課文的題目、數學的公式……根據教師的習慣和學生的注意力情況,這些內容寫在黑板上效果更好。
在素質教育時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教學工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白板」作為新一代教學設備,給課堂帶來更多的樂趣,也讓更多的想像成為可能。但是,教學工具畢竟是手段,課堂教學始終離不開「人」的作用。
金華晚報記者任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