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內最高頻使用的詞彙非「IP」莫屬,這幾乎奠定了未來幾年影視產品的創作趨勢,大家關注的焦點眾多,卻忽略了最有價值的IP——導演。
2014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啟動儀式。
金薔薇獎發起人張珈銘。
網易娛樂4月15日報導 近年來,影視圈內最高頻使用的詞彙非「IP」莫屬。「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智慧財產權」,這個詞語自從被引進行業,幾乎已經奠定了未來幾年影視產品的創作趨勢。但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小說、遊戲、漫畫、綜藝等所謂的IP上,卻忽略了最有價值的IP——導演,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以扶持新人導演為目的,走在了行業前列。
為什麼說導演是行業內最有價值的IP?
相較於小說、遊戲、漫畫、綜藝等內容IP,大家對於導演IP的概念顯然比較陌生,但事實上,市場一直在消費導演IP的價值,商業電影尤甚。
導演是影片創作中的核心人物,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簡單來說,導演IP就是指導演的能力和名氣,觀眾會衝著導演的名字掏錢買票進電影院。擁有市場號召力的中國導演中,老牌的有張藝謀、徐克、馮小剛等,新晉的有寧浩、張一白等,他們經過市場檢驗,幾乎成了質量保障的「金字招牌」。因此導演IP不容忽視,如果能夠把握好導演這個影片的核心人物,並且最大化開發其價值,電影也就成功了一半。
金薔薇獎扶持新人導演其實是孵化IP
不同於其他內容IP,導演是人物主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衰老等不可逆的問題,但行業是不會停下腳步等待的,若要長久發展,必須培養接班人,孵化新的IP。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扶持新人導演正是這項行業使命與責任的踐行。
據悉,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暨新銳導演扶持計劃是由深圳金薔薇影視傳媒聯合十幾家影視文化公司發起的,以「中國夢·導演夢」為主題,以「民族品牌中國夢」為宗旨,以扶植新生代導演為目的專業賽事。大賽第一季選拔出了五位新人導演並給予「金薔薇新銳導演獎」的鼓勵,從中又選取了衛立洲、曹志鵬兩位導演,扶持其拍攝大電影,項目正在推進中。
但導演IP的形成需要時間,需要市場機遇,對於已經成名的導演,只要在保持水準的基礎上最大化發揮價值即可,新導演IP的開發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金薔薇獎電影導演大賽發起人張珈銘表示,扶持新人導演其實就是孵化IP,要把這當成一個產業鏈去做,「金薔薇獎的初衷就是為行業挖掘新的影視創作人才,不管這條路上遇到多少困難,我們都會堅定地走下去。現在大賽第二季正在緊張的籌備中,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