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鄉實踐故事 | 歷史學院:學以致用,勤勉為公

2020-12-11 澎湃新聞

返家鄉實踐故事 | 歷史學院:學以致用,勤勉為公

2020-08-05 1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與大學朋友們》系列文章中曾提到,青年一代要保護歷史文物,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使史學人永遠心懷熱忱,在路上。

2020年的暑假,進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已然一個學年的我,行將成為一名大二的學生。抱著鍛鍊自己的工作與人際交往能力,並通過服務家鄉達到學以致用的願景,七月上旬,我幸運地獲得了進入廈門市博物館進行實習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再三考慮後,我選擇加入了博物館各個部門中能夠最多並最近地距離接觸文物的文物保管組。

我與文物「對線」的兩周

田行健 歷史學院2019級

希冀

選擇在市博物館文物保管組實踐並非一時衝動。作為一種直接的物質性史料,文物在歷史研究中不言而喻地具有相當高的地位,參與到這樣的實踐中,我能獲得一次相當難能可貴的接觸家鄉歷史資料的機會,這對於學習歷史是大有裨益的;

而早在高中的時候,當我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裡文物修復保管組勤勤勉勉之情形,我便默默在心裡下定了一個決心,如若有機會,我必然不放過嘗試去做這樣一份工作的機遇,哪怕只能效仿電視裡的模範,在某種程度也是對我夢想的滿足。此外,疫情期間,參與到這樣的社會實踐的活動中來,在我相對熟悉的專業領域方面能夠為家鄉做一分小小的貢獻,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會有巨大的成就感的。因此,當機會來到,我毫不猶豫選擇了接受。

體驗

短短的兩周時間,我充分進入了作為文物保管組一員的角色中。每天早上八點,我坐上擁擠的地鐵,去往文物大樓所在的地方。八點半,保管組的工作室大門敞開,一天的工作也就開始了。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三類。

首先是分選等級文物,從搬運瓷器到青銅器,從佛像到其他小工藝品,再到負責篩選和排列文物,並在博物館前輩們的指導下命名登記,經由這個過程,一個個文物在我手上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份」;其次是負責登記裝箱,我工作在的文物大樓由廈門文物店掌管,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最為重要的文物集散點之一,每天有大量文物進出,需要包裝和運送,我也參與到其中,從編排箱號,到核對文物批次,監督搬運工人,整個過程忙碌而緊張;再者,我還需要參與到陳列文物的工作中,這個過程是在市博物館總館的文物庫房進行,並在四十多度的室內溫度下,登記排放各種文物,是一個需要耗費巨量體力和腦力的活。

兩周的時間,我周而復始地參與到這些工作中,深切地體會到文物的保管並非「緊鎖深閨」的閉門易事,而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能力,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一份工作。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種學以致用和增加新知的成就感。分選等級文物,用到了曾經學過的文物等級劃分的相關知識,裝箱的過程中,則學到了用到文物保養運輸的知識。總而言之,兩周的工作,是一個學習和收穫的過程,雖然並不輕鬆,但是足夠我回味好久。

體 會

作為一個後輩,我虛心地向前輩們求教,作為一個歷史的學習者和愛好者,我熱忱地從文物中學習歷史的相關知識,作為一名廈門人,我通過切身的實踐,服務了家鄉,奉獻了屬於我的一分價值。

我深感事無巨細,審慎行之方可成。接觸文物,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慎之又慎,小心翼翼,在工作中,我深感責任感對於做好這份工作的重要性,雖然文物眾多,但每一件各不相同,且對於國家和社會而言都具有獨特的不可忽視的文化和經濟價值,承載了歷史的重量。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我順順利利地完成了兩周的工作,也感受到了獨有的使命感和責任完成的成就感。

我明白只要用心,用與學並不矛盾。兩周的日子裡,我和上至南宋,下到民國的各類文物相遇,運用了文物學的知識,參與到了基本的分類,雖然略顯笨拙和幼稚,但是我感受到了運用在大學中所學的專業知識獨有的一種快樂。參與到這些文物的保管分類中,我還學習到了命名的一些規範,了解到背後的一些典故及其受到追崇的社會背景,這對於我接下來的學習有相當的啟發作用。

我感悟不分專業,都可為家鄉貢獻。早八晚五的工作,雖然稍顯辛苦,但是收穫頗多。和我一同工作的,都是關心照顧我的前輩們,他們吃苦勤奮,常常穿梭於溫差達二三十度的不同倉室中。他們並非都是文博專業出身,甚至在擅長的領域各不相同,但其中的敬業勤勉無異。我們志同道合,一齊在方圓保管室中為家鄉的文物博物館事業點上一縷燈火,讓美麗的鷺島增添人文氣息。

每天下午五點,我告別文物店,帶著一絲疲憊和不舍,我再次擠上地鐵回家。大樓旁是篔簹湖,傍晚紛飛的白鷺和溫暖的夕陽,就如同保管組的日常,一邊掌管著珍稀的美,一邊營造歷史和人文特有的溫度,這,或許是文物工作最大的意義吧。

供稿: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團委

原標題:《返家鄉實踐故事 | 歷史學院:學以致用,勤勉為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邯鄲學院:返家鄉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五)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中返鄉大學生們利用假期時間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助力家鄉發展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聽聽他們的實踐故事我認為現在的黨政建設就像是曾經的「軍官學校」,無數的公職人員不在以「對聯」約束自己,而是自己的黨性,還有那個熠熠生輝的終極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我希望大家能夠改變對公職的誤解,因為考公真的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一份信仰,一份擔當。
  • 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第四彈!!!
    8月9日上午,在盛和路街道興和社區的紅領巾樂園,來自河北中醫學院的暑期「返家鄉」大學生志願者陶建錚正在給孩子們上一堂內容豐富有趣的急救知識科普宣講。」大學生就自己半個月以來的實踐感悟及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進行了發言。
  • 【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大學生「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
    日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組建「河小青」、「綠風尚」社會實踐團隊,分別在鄭州、洛陽、商丘、駐馬店、新鄉等地,開展以「生態理念與巡河護河」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實踐隊員以調查問卷、實地調研的方式了解了黃河流域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通過向居民宣講保護母親河的相關知識,播放「保護河流的重要意義」等視頻,使更多當地居民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四十一) | 趙菁菁:志願抗洪,致敬搶險戰士們
    選擇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志願者做起,為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一起看看地球與環境學院19級環境專業趙菁菁同學的故事吧!
  •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開展暑期返家鄉實踐活動
    2020年暑期的2個月時間裡,在校團委、系部老師的「雲指導」下,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就近實踐,返家鄉,做貢獻,長才幹。學院3601名熱血青年懷揣初心參與「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活動,其中758多名參加「八閩青春獻祖國」微博打卡,做到了人人有實踐,個個有故事。
  • 邯鄲學院:返家鄉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二)
    在曲徑中尋找根基為家鄉創建未來我們在路上,每一段路程都是一種領悟我院開展了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我聽從我們學院團委老師組織安排,參加了2020年復興區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 福州工商學院:「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①」飛揚學子夢,心繫家鄉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地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生力軍,培育自覺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以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我校學子積極參與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志願服務書寫花樣年華,用青春力量為家國建設添磚加瓦。他們青春飛揚,將使命厚植於心,他們不僅是故鄉的好孩子,也是不斷用青春踐行初心使命的福工商學子。
  • 返家鄉實踐調研
    7月11日,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脫貧攻堅實踐隊特組織「回溯歷史,現波瀾壯闊」返家鄉實踐調研活動。通過採訪家鄉村民,了解村民生活。7月11日上午,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們各自尋找合適地點,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 邯鄲學院:返家鄉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六)
    在「返家鄉」社會實踐中,我為社區工作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服務群眾,同時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學到許多處理問題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受益匪淺。我經常使用微信視頻與她做遊戲,聯想到專業課上老師分享給我們的課外資料,我偶爾也會為她錄製一些有趣的律動小視頻,通過DIY七巧板為她講一些寓言小故事,在實踐中與把所學理論相聯繫,觀察孩子的反應與表現,敏感地覺察她的需要並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在這段時間中,我切實地體會到教師的職責與義務,雖然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不足,但也正是這些不足促使我不斷反思,終身學習,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以小我融入大我,寄小夢綻放於大夢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徵集活動來啦!面對全國大中專學生、大學青年教師,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五四寄語精神,結合實踐的所思所想;或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文章,結合個人成長的所感所悟;或返家鄉特別是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災期間,開展社會實踐的所得所獲,我們開設【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專欄,徵集作品、擇優發布啦~下面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高招宣傳及高考志願活動實踐團的投稿作品,快來看看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機電工程學院寒假」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和共青團河南省委下發的《關於開展萬名大學生「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2021年1月15日~1月22日機電工程學院組織19級,20級學生志願者團隊,在黃河流域部分地區參加了寒假「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
  • 「返家鄉」故事 | 東臺籍大學生潮推家鄉文旅
    來源:青春東臺青春東臺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共青團江蘇省委和共青團鹽城市委關於大學生「返家鄉」相關工作要求,持續擴大東臺作為團中央全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試點單位的社會影響力,助力東臺籍大學生個人成長和服務基層黨、團組織中心工作,7月中旬,共青團東臺市委啟動了2020東臺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125名同學經過選拔錄用奔赴鎮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實踐崗位
  • 邯鄲學院:返家鄉 | 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四)
    來源邯鄲學院共青團 我是周新龍,就讀於邯鄲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了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視野。在暑假,我參加了三項社會實踐活動,分別是培樹文化自信、志願服務精神傳遞和綠色家鄉行。每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對我來說都有很大的意義,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大學生「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近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大學生「返家鄉」沿黃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 經管團委|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直播觀看活動
    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返家鄉」                                            ——經濟管理學院  2019年6月28日上午十點整,經管學院五大團學組織共35人一同觀看以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為主題的網絡訪談直播節目。
  • 團市委啟動撫順籍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撫順共青團 8月10日,團市委、市學聯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吹響了2020年「雷鋒城學子燃青春」撫順籍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角。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關於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部署,進一步發揮共青團組織在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建國偉業的時代新人, 團市委、市學聯結合撫順實際啟動了此次活動。
  • 【返家鄉】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第一彈!!!
    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了。各縣市區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自己的工作,各位大學生也是積極熱情的投身之中,團市委、涉縣團委、叢臺區團委、成安區團委組織大學生率先開展了他們的第一次家鄉之行。
  • 「返家鄉」社會實踐,這些廣平大學生們有話說
    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開展了兩周了,下面是小編遴選的一些大學生社會實踐感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趙王歡樂城、趙王印象城、非遺水街、天鵝湖公園、雲溪谷國際旅遊區,一個個在規劃中或已建成的項目改變了我們家鄉人民的生活、娛樂方式,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通過對部門種種資料的翻閱,我了解到了廣平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巨大的旅遊發展潛力。以鵝城文化為核心的廣平文化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鮮明的文化特色,而豐富優質的地熱資源也為廣平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優勢。
  • 徵集令 | 雲端分享·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
    7月15日,我校正式開啟了本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你是否已經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和珍貴收穫?「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徵集活動來啦!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五四寄語精神、《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文章,結合實踐活動講述動人故事。
  • 通榆縣「返家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成員風採展示(一)
    通過微信公眾號看到通知時,我便立馬申請,讓自己從校園中走出,到團組織中去,以鄉情為紐帶,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同時也為了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讓青春永葆閃光!社會實踐活動感想體會:在本次返家鄉實踐活動中,我看到了團組織工作人員工作的繁雜但是我也看到了每一位為共青團事業奉獻著的人都保有無限熱情,讓團組織始終充滿力量,保持進步,服務青年和引領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