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資訊|雲從科技引發AI上市潮 科創板設立初顯成效

2020-12-19 AI資訊通

作者 | 敖丙

AI資訊通報導,繼寒武紀成功科創板上市以後,越來越多的AI公司加入上市潮,諸如雲知聲、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等,而這些企業無疑例外,在過去的幾年中,均存在虧損。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

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從2019年曠視嘗試赴港IPO、今年12月雲天勵飛科創板IPO獲受理,到如今雲從科技招股書披露,敏感的大眾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獸"的印象。

因此,這次拿到雲從的招股書後,自媒體也再次泛起一輪輪的口誅筆伐。

"3年虧損20億"、"研發投入偏低"、"中庸到底"......

科創板的價值:與長期主義同行、做時間的朋友

高科技企業IPO,業績以及虧損從來都不是主要的參考方向。

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技術周期裡技術模式創新公司,看增長率,可以比直接看營收和淨利,更容易窺見其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所在。

這可能是衡量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的一個合理方法。

對於上市後的預期展望,也會更真實。

科創板的初衷,就是扶持高科技企業,而高科技企業往往初期研發投入大,通常容易處於虧損狀態。

之前這種狀態不被媒體和大眾接受,所以諸多優秀科技公司——即便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也不得不赴美上市。

但現在,科創板提供了一個機會。

在這個機會裡,讓技術創新或許能真正在中國長起來。

科創板去年7月22日正式開市,截止11月27日,科創板上市的公司達到197家,總市值達3.1萬億。今年上交所IPO的數量、IPO的融資金額均為全球第一,科技資本產業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AI國家隊"的秘訣:"三個戰略堅守"和高端人才的結合

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視為"AI國家隊"的主要原因。

其中,創始人周曦,80後的AI大牛,受教於中科大與UIUC,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Thomas S. Huang,創業前是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專家。

核心技術團隊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統出身的專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如楊樺、姜迅等,出自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盛大。

可以說在AI這樣的技術創新周期——中國有機會可以站在全球技術創新同一起跑線時,既離不開科研領域的博士、教授們,也離不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裡浸潤後的產品人才。

相比其他三家創始人的海歸背景,雲從科技創始團隊的中科院背景也使得這家公司有了更多本土色彩。

這家基本由本土基金一路扶持長大的人工智慧公司從一開始就就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B輪以前的投資者中也鮮有知名機構,但B輪以後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順為資本等知名VC/PE以及政府基金大量進駐。

同時,周曦在16、17年的採訪均提到過雲從三個堅守"只接受內資資本""中短期只做To B與To G業務"、"走人機協同路線",正是這種戰略堅守,讓雲從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便成長為AI明星企業

"三個堅守"展示了雲從科技戰略相對超前,在別人還視AI為工具時,雲從已經在規劃"AI共生"的發展路徑,同時,這種漸進式規劃更關注從1到10的應用和落地。

"只接受內資資本""中短期只做To B與To G業務"決定雲從的發展速度,"走人機協同路線"則決定了雲從的發展方向。

實際上,雲從強悍的場景落地能力在招股書中也有體現。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確認收入的項目數量由 2017 年的 273個增加至 2019 年的 2,114 個。

典型的落地項目也比比皆是。

在今年9月份,雲從中標海關總署綜合應用項目,成為"海關總署2020年動態人臉識別綜合應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據云從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建設將全面助力中國海關推進科技興關及海關科技發展規劃,到2021年實現智慧海關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面實現智慧海關,在關鍵領域領跑全球海關科技發展。

今年10月份,雲從中標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信息基礎設施與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項目標的額為3.12億元。

據了解,該項目是全球第一家從0到1由人工智慧公司主導建設的智能化醫院,自設計、規劃開始,就融入了智能化理念與相應規劃配套,是擁有"智慧基因"的智慧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金額也是目前國內人工智慧企業公開的最大單一來源訂單金額。

作業系統凸顯戰略差異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單點技術為突破,通過不斷研發並優化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適配性強的AIoT設備,推動人工智慧在特定場景的初步應用,並逐步形成人工智慧綜合解決方案以實現對更廣泛業務鏈條的AI賦能。

公司一方面憑藉著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打造了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通過對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全面連接,把握人工智慧生態的核心入口,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慧服務。

另一方面,公司基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為更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量子位

營收方面,2017-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0.65億元、4.84億元、8.07億元。從2017-2019年來看,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3.70%,整體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59億元、1.48億元、4.5億元元和2.47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研發投入年均超過50%,體現出高科技企業高研發投入的情況。

與此相似,雲從科技在管理和人效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公司管理費用率分別為46.61%、12.73%、181.69%,剔除2019年的股權激勵費用,2019年的管理費用率為20.36%。2017年-2019年,雲從科技的人效分別為21.39、57.41、53.53,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2018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為6.41%,到2020年上半年,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提升至46.61%,整體營收能力優秀,呈快速增長趨勢之下。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營收佔比從72.27%下降到53.39%。從營收可見,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已逐步進入收穫期。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一點。

毛利率方面,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毛利率與軟體行業較為接近,高達89.3%。與此同時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毛利率較低,主要原因是需外購部分配套軟硬體產品或服務,外購材料成本較高導致。

在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的毛利率更具優勢。由此可見,伴隨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營收在雲從科技總體營收中佔比持續擴大,其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獲得增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招股書背後: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布局三大項目

雲從科技此次也擬募資達到了37.5億元。據其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升級研發,提升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力;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趨勢,建設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機協同開放平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旨在面向以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能商業等縱深核心高端行業商業化落地應用。

此外,招股書表示,中國人工智慧行業通過行業智慧解決方案的方式帶動相關的產業保持以較高的市場增速發展,根據賽迪顧問行業報告,2019 年人工智慧在各行業領域綜合滲透規模達到 7369.5 億元,典型垂直類市場應用中,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商業、智慧出行以及其他垂直領域,分別佔比 27.05%、12.58%、1.89%、1.17%以及 57.31%。

而雲從科技通過實踐人機協同的技術路線和其在治理、金融、交通、商業等領域的行業經驗積累,深度開展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業務。

在過往的全球現代化進程中,特別是以信息科技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始終是跟隨者,所有當前龐然大物的巨頭和企業,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產物,在此之前別人已經完成了技術模式創新鋪墊。

然而AI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這波創業公司都是代表。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點發展領域,隨著醫療、金融、網際網路、安防、教育等各個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發展,人工智慧成為下一代通用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而人機協同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質上,雲從在推進人機協同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也打造出了自身獨特的"雲從範式",不僅抓住國家深化實施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更是成為了國家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科創板日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尚處虧損狀態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中牧股份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
  • 市場要聞|雲從科技正式啟動上市輔導,「AI四小龍」或齊聚科創板
    36氪獲悉,廣東證監局8月19日晚間披露,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已於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雲從科技正式啟動A股上市流程。廣東證監局並未透露雲從科技具體的上市地點。
  • 中國和美國未來2年獨角獸上市潮來襲!科技股上市潮來了!
    中國和美國未來2年獨角獸上市潮來襲! 科技股上市潮來也了!一、中國:2020年儼然已經掀起獨角獸上市潮。此前貝殼宣布赴美IPO之前,京東、網易已在今年上半年回港第二上市,知名AI獨角獸寒武紀則年中已經登陸A股科創板。與此同時,國內獨角獸企業紛紛宣布上市計劃,十分罕見。1、螞蟻集團上市被撤,但並不影響網際網路系獨角獸上市熱情。
  • ...尚未盈利便謀求上市,AI「獨角獸」雲從科技業務快速擴張但存...
    科創板連續兩日迎來「同股不同權」考生!繼匯宇製藥科創板IPO獲受理後,雲從科技也來赴考。  12月4日,資本邦獲悉,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2月3日獲上交所受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其保薦機構。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關注前沿科技有意思。越來越多AI明星公司上市,有意思。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
  • 曠視科技轉衝科創板 AI上市潮助推行業發展邁入深水區
    每經記者: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王鬱彪 每經編輯:王麗娜圖片來源:攝圖網繼依圖、雲從後,「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也確定向科創板發起衝擊。1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信息披露顯示,曠視科技已於2020年9月籤署《曠視科技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之輔導協議》。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繼寒武紀成功科創板上市以後,越來越多的AI公司加入上市潮,諸如雲知聲、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等,而這些企業無疑例外,在過去的幾年中,均存在虧損。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
  • 科創板首批10家企業浮出水面 雲從科技、聯影醫療蓄勢待發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兩項文件。
  • 雲從科技的「IPO焦慮症」
    商湯科技對於IPO的消息,一直表示「不予置評」。目前進展比較快的反而是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雙方開始IPO的時間相差無幾。在11月4日,根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目前雲從科技也已正式遞交上市招股書。但IPO這劑「良藥」能否把他們「搶救」過來仍不得而知,畢竟去年曠世IPO時已經出現過一次失敗的經歷。
  • 安永: 今年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大幅增長 科創板帶動上市熱情
    從行業來看,科創板的啟動推動科技、傳媒和電信超過工業企業,躍居新股發行數量第一;郵儲銀行、浙商銀行等大型IPO推高金融業籌資額,名列籌資額行業首位。從地區來看,廣東和北京分列IPO數量和籌資額第一;與去年相比,北京共有28家企業在A股上市,IPO數量增長211%;在北京上市的IPO中,5成以上來自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4成在科創板上市。
  • 雲從科技申報科創板上市 重慶一PE斥資1.2億元入股有望大賺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受理「 人臉識別巨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雲從科技擬發不超過1.12億新股,募資37.5億元。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達到493家。12月14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調查獲悉,今年3月,重慶紅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紅芯)參與雲從科技增資擴股,取得562.7831萬股,21.60元/股,斥資1.2154億元,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後,有望取得豐厚的投資回報,而重慶江北國資間接投資重慶紅芯。
  • 富信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IPO首發順利過會
    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IPO首發順利過會  11月23日,據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108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信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IPO首發順利過會,有望成為順德區第二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順德區2020年第4家上市企業、順德區第32家上市企業。
  • ...SK海力士重慶工廠復產時間待定 雲從科技完成科創板上市輔導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SK海力士重慶工廠2600多員工新冠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復產時間待定;科大訊飛與廣汽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深化汽車智能及數位化領域合作;Moderna:初步分析顯示新冠疫苗有效性為94.1%;AI公司雲從科技完成輔導工作,擬科創板上市。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此外,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股7.82%,為第二大股東。投資大鱷劉益謙為第五大股東,持股3.86%。
  • IPO日報|金山雲在美遞交IPO;中國文旅集團擬赴港上市;編程貓宣布...
    金山雲在美遞交IPO 金山軟體持股53.8%4月17日,雲服務商金山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申請書(FORM F-1),擬在納斯達克上市金宏氣體科創板IPO過會4月17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同意金宏氣體首發上市。金宏氣體去年12月進入科創板「考場」,經過兩輪問詢後迅速上會。
  • 石頭科技科創板IPO過會,雷軍系來襲
    甚至把小米做到了上市,不僅如此,隨著石頭科技在科創板過會,雷軍名下上市公司已經有三家。分別是港股的小米集團、科創板的金山辦公和石頭科技。一、雷軍為實控人的三家上市公司小米經常會給人一種假象,這是一家做手機的公司。
  • 普華永道:上半年TMT公司IPO數量55起、融資近千億 科創板上市佔比...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倪靖安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內地TMT公司的上市勢頭相對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太大影響,同時在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以及科創板的帶動下,依然保持了活躍的表現。
  • 擬科創板上市的贊同科技上市輔導已備案
    擬科創板上市的贊同科技上市輔導已備案 2020-06
  • 「螞蟻」上市成「大象」 全球最大IPO來了
    螞蟻集團最新公告首次披露了其在科創板IPO的戰略投資者陣容:覆蓋國內外29家頂級投資者,包括頂級主權基金,國內頂尖保險公司、銀行、大型國企以及民營企業等。福布斯2020全球企業榜顯示,全球實力最強的科技公司被美國和中國瓜分:蘋果、微軟、字母表(谷歌母公司)、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均進入了全球前10名。但從資本市場來看,這些科技巨頭幾乎全部首選赴美上市。科創板設立後,發行制度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有利於吸引貨真價實的高科技、新經濟代表性企業回歸A股。
  • 科創板開市滿一年 「殼資源」不香了,註冊制「試驗田」重塑A股生態
    與此同時,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還在悄然引領和重塑著A股新生態,「殼資源」身價大跌就是重要體現。科創成色足一年上市140家首家「同股不同權」上市企業優刻得、首家無收入未盈利上市的澤璟製藥、首家紅籌上市華潤微……這些看似「另類」的企業,近一年來卻紛紛登陸科創板,這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最生動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