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29日,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波剛好3個月整。
三個月前,總書記冒雨前往北侖大碶街道靈峰工業社區,考察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一聲聲問候,一句句囑託,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同樣是一個雨天,30位派粉今天踏上「探尋第三種力量·重走總書記考察寧波之路」,實地感受靈峰工業社區的魅力、「小而精」企業的活力。這也拉開了甬派五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副總編輯鄧少華帶隊蹲點採訪)
在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經理劉瑾帶著派粉參觀車間,回憶了三個月前總書記前來考察時三次駐足的場景。
行進在車間裡,重走總書記之路,派粉們對這家「小而精」企業充滿好奇,紛紛舉起手機,與數位化設備、正在加工的模具留影。
在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管理服務中心,靈峰工業社區黨委書記向前來參觀的派粉介紹社區和轄區內企業的基本情況。
據介紹,在「社區化服務」模式的理念下,2015年5月,靈峰工業社區正式成立,建立了實體性的黨群服務中心,配備專職社工,提供生產性服務,還創新生活性服務,當好園區管家、企業保姆。
截至目前,園區共有企業7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1家,區龍騰企業4家,上市公司5家,小微企業37家,員工近2萬人,去年產值200多億,佔全區壓鑄模具產業總產值的80%以上。
沒有居民的社區生活配套怎麼樣,員工住在哪兒,園區還會擴張嗎,服務要如何升級……派粉們拋來一個個的問題,史孟豔一一解答。
據悉,北侖以工業社區發揮「第三種力量」的作用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模式,已引起了省委領導重視,要求總結推廣。
對於本次探訪之旅,派粉們紛紛點讚。
「這幾個月,我一直關注甬派這組報導,對靈峰工業社區充滿好奇。今天有機會實地探訪,而且正值習總書記考察寧波三個月,真是太有意義了!」鄞州區邱隘「甬動愛心」志願隊隊長李龍說。
「甬派這組報導,我一篇不落,印象非常深刻。『第三種力量』裡有我們的一份力!」來自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劉利峰自豪地說。
這位高校教師告訴甬派記者,寧職院與靈峰社區共建產教協同平臺已經有多年了,今年6月初,學院與北侖區校地黨建共同體成立大會舉行,接下來的融合將更深入,要打造產學研示範點,一同助力學生成長、企業發展。
劉孜琪,是來自鄞州區潘火街道金谷社區的一名社工。她告訴甬派記者,她所在的社區不僅服務居民,也服務企業。「平時工作比較多的對接中物科技園的企業,那裡有五百多家企業,怎麼更好地服務企業,助力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
今天甬派組織的活動,給她一次向同行借鑑的好機會。「走企業、訪社區,聽了史書記的介紹,觸動很大。『第三種力量』這種服務小微企業的模式,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劉孜琪說。
這次探訪之旅,也是甬派「探尋第三種力量」特別報導的一次線下活動。
自5月29日,甬派推出這組報導之後,一個月間,甬派從工業社區「三連問」,到探尋「第三種力量」「十連發」,再到「第三種力量」的「成長記」,總共18篇稿件,抽絲剝繭,向派粉立體呈現了服務「小而精」企業的「第三種力量」的智慧和內在魅力。
一時間,「第三種力量」,一次次刷屏,一次次引發熱議。
據統計,「第三種力量」系列報導總閱讀量上千萬,總評論數數千條。
顯然,走進社區、走進工廠,是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錘鍊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今天,派粉們也一同見證了「甬派踐行『四力』基地」揭牌。
甬派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標題:《5周年倒計時9天!派粉組團探訪靈峰工業社區,直擊"第三種力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