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碩士為何想結束自己傑出的生命?他活成了父母期待的樣子

2020-09-10 大師心理


2018年11月13日,遼寧瀋陽,又到一年考研季,瀋陽各高校圖書館開始一座難求的節奏。考生們搶佔座位

他想結束自己傑出的生命

他是林林,他是中科院一位碩士研究生,因為一再重複的自殺行為,被家人們帶到了門診。我打開病歷看到他顯赫的學歷,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困境,讓他不得不採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呢?

說他的學歷顯赫,顯然一點都不誇張,他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都是普通父母們擠破頭也要將孩子送進去的一等學校,他不但一直都是這些學校的一分子,而且都是最傑出的,他拿到了不同學習階段的種種獎項。

「為什麼需要結束這麼傑出的生命呢?」我剛一開口,就看到他用充滿怨恨的眼神直勾勾的瞪著我,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是說錯話了,他只是看著我沉默不語,沒有任何聲音,我感覺到越來越強烈的焦慮,充滿了整間會談室,幾乎是要爆炸了的感覺。


不會生氣的青年

這個時候,林林的父親急切的開口了,在他的肩上輕輕推了一把,「怎麼還不說話,這麼不禮貌啊!」

父親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讓我似乎明白了什麼,雖然林林依然沒說任何一句話,但是想想看:就讀於最頂尖研究所的碩士班學生,還是從大學以來每學期都拿全額獎學金的優等生,在他的爸爸面前,居然連保持沉默的權利都沒有,還要遭遇像小孩子一般的對待:推搡的使喚,命令的口氣,還有「不懂禮貌」的指責等等。

習慣於接受父母指令的孩子,沒有過任何反抗的孩子,他的內心壓抑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委屈呢?

我看著林林溫柔的眼神,直直望著我,依然有些憤怒的雙瞳,只是,他並沒有發作,他把自己的情緒很快就收了回去。他只是依舊沉默著。

幾乎是一分鐘那麼漫長的寧靜,我緩緩開口說:「你不回答,我可以了解,可是為什麼這樣子你也不會生氣呢?」



情緒失控後,他第一次覺察到:我為什麼不會生氣了呢?

在我面前,林林開始落淚了,只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的時候,他又勉強忍住自己的淚水,他可能早已習慣了忍耐,習慣了做控制自己情緒的好孩子。

只是,他其實無法掩飾越來越激動的情緒,他似乎忍不住全身抽搐了。隨後,他終於放聲大哭,完全不可收拾了。

而我繼續靜靜的看著他,聽憑他一個人痛苦,聽憑他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

仿佛一個世紀之久的等待之後,我還只能靜靜的望著他,直到他所有的眼淚、悲傷和憤怒全都用盡了。

「是呀,我為什麼不生氣呢?」他終於開口了,只是自問自答,並不期待有人給他任何的回應。



為父母爭氣的光耀門楣的少年

小時候的林林,就被鄰裡稱為」乖巧的孩子「,被其他家長們稱為自家孩子學習的」模範「。聽話,懂事,對人有禮貌,從來不衝撞其他小朋友。

慢慢長大之後,學習成績又是特別的好。幼兒園開始,就比別的孩子多背出了好多詩詞,多認識了好多的字。小學、初中,總考班級前三名。他成為了很多孩子家長眼中的榜樣。

而他的學習方面的好成績,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對他的期待。

他很清楚,只是基層公務人員的父母,從他出生以來一直都很艱辛的張羅著提供他們姐妹兄弟最好的求學環境,希望他們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文化課學習出人頭地。

可是,姐姐卻讓父母失望了——沒考上重點大學;這之後,他知道,所有為家族雪恥的責任似乎都放在他的身上了,父母在他身上用盡了心思,當然,除了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好的學習條件,其他更多的是要求,要求,再要求。

當然,以他的表現,林林不只是雪恥吧,而且還光耀門楣了呢。



不敢向同學開口問問題的大男生

頭一回出事那一天,林林正趕著一項試驗,忽然卡住了,不知道是哪一個步驟出了問題,幾個晚上熬夜一再重試還是做不出結果,他想問問實驗室的學長,可是還沒開口就緊張的結巴了起來。

原來從小到大,他都是如此的優秀,從小學到大學,都是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同學,主動找他聊天問問題。直到今天,已經是碩士班的的學生,已經25歲了,他從不需要向其他同學問任何的問題。也許是這麼多年,沒有難得住林林的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其實,從小到大,他根本不敢向同學們開口問問題。

林林不敢向同學開口任何問題,雖然他內心充滿著許多的好奇,下課時不經意聽到A同學提起」女巫殿」,他很好奇是在哪裡?B同學那麼多女朋友,好賤的劈腿族!可是,自己要怎樣才能追到女孩呢?他不知道,他也不敢與其他同學討論這些問題。



人生除了功課,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林林甚至只想學一點小小的壞,比如說偷抽一口煙,試試看吧,或者偷偷喝一瓶啤酒,看什麼感覺,可是走到商店門口又害怕想像中的店員可能的眼神,他又退縮了。

「如果連跟同學講話我都這麼笨,那什麼時候才能去追女朋友呢?如果一個人連和女孩子說話的能力都沒有,成績好到可以到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上班,甚至成為下一位比爾蓋茨,這又有什麼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呢?」

我不知道坐在一旁的父母是否聽懂了,他們焦慮不安的好像要反駁似的,可是被我一個婉轉的手勢壓住了,我雖然依然沉默,可是好想用力抓住他父母的衣領,對著他們的耳朵,用足以喚醒一頭大象的聲音,向他們吼叫:」你們知道嗎?人生除了功課,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徹底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與控制,讓他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今天的分享,就是一位媽媽在參加完鬱金香家長成長大課堂後的感悟,曾經的她,對女兒充滿了焦慮與擔憂,而如今,她已經徹底放下了對女兒的期待與控制,允許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自己要求的樣子,不再焦慮和不安,全然接納與釋放。 她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也許你能從文章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於是他開始努力地去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開始變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他用盡全力地活著,還是無法阻止世界下沉。其實不光是艾略特,我們更多的人都是這個狀態,因為現實,不得不說放棄一些自我,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忘了真實的自己。01、故事的開頭,是艾略特和哥哥在抓落葉。當然,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
  • 徹底放下對孩子控制,讓他活成想要的樣子,而不是我要求的樣子
    貢獻給這個世界的美麗,就算是一隻小貓小狗從出生之後我們不再期待他變成兔子、狐狸,只是純粹的小貓奉獻了自己生命的美和價值。我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斷的被告知小活成什麼樣子,並且不斷的被大人矯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擔憂,如今她已經徹底的放下了,對女兒的控制,全然的釋放,如何這樣轉變呢?我們首先來分享一下這位媽媽的故事。
  • 82年生的金智英:你要在愛情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金智英在丈夫眼裡,是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的妻子,在婆婆面前是愛護丈夫又勤快懂事的媳婦,在孩子面前是無所不能又堅強好脾氣的媽媽,可是,她唯獨不是她自己。(一)在婚姻裡,你要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 中科院微生物學碩士,香港大學博士!如今為何「淪落」當輔警?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因為一個國家擁有的科研人才越多,對自己國家的進步也就越迅速!而對於中國的中科院,我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而進入中科院做科研的人,那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外人眼裡,他們的工作都會給人一種神秘而又高薪的感覺!
  • 每一個害怕失望的人,最後都活成了自己失望的樣子
    本以為「不讓人失望」的行事方式,會讓我快人一步獲得成功,可後來我發現我活成了自己失望的樣子。為什麼呢?到底怎麼做才更好?查資料和書籍後,我有了收穫,特地和你分享。我上小學時,從朋友那裡得了一株「雞冠花」花苗。她告訴我這種花不是雞冠的模樣,它更漂亮。我把它種在家門口的園子裡,每天都要去看看它,給它澆水,給它拔草,希望它快點開花。
  • 跳江碩士畢業生,愛情比生命還重要?
    這位碩士畢業生,小時候家裡很貧窮,靠著愛心人士的資助完成中南大學本科學業,然後又考上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他的父母面對這一消息,看著滿地的榮譽證書,嚎啕大哭。據曾資助男生求學的愛心人士說:他性格堅韌、自強不息,沒想到感情的挫折成了壓垮他生命的最後稻草。
  • 知乎,做不了自己,卻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用戶看來,知乎早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純粹的知乎,就像成年人最後都不得不像生活低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知乎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它也在離那個最好的知乎越來越遠。知乎的商業化之路知乎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知乎了!
  • 多少父母活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多一點信任
    近日有一件事上了熱搜,兒子報警抵制父親用攝像頭監控他。相信這肯定不是個例,想像一下那種被支配的恐懼:你正在寫作業,冷不防攝像對講裡面傳來一句「怎麼又在開小差!」,「作業寫完了?又想看電視!」。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麼想?這不,就此事網上進行了投票,大部分人是反對意見,認為不可取、侵犯隱私。當然也有小部分人覺得事出好心,情有可原。
  • 許添盛 | 寶貝,願你活出生命本來的樣子!
    因為人一輩子待在家裡的時間最長,跟自己的家人相處的時間最多。許多父母帶著孩子找到我,要我幫助他的孩子,而我總是說:「我不只要幫助你的孩子,我還必須幫助你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與孩子的關係,也可以幫助你將孩子的個性與人格整合到你的內心。」當家中有了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具有許多作用,他不僅代表新生命的開啟,有時還會演出父母個性中不曾展現的黑暗面。
  • 生命的意義在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別人現在的樣子,或不讓他們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麼就不是真的愛他們。我們只是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滿足,與其建立親密關係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小小的自私需求。父母子女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每個人才能活出自己獨立生命的狀態。
  • 媽媽,請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以為都是為他好,為他早日養成好的習慣。殊不知兒子的反抗都在心裡壓著呢。2017年底,我意外懷了二寶。在全家的喜悅中我變得焦慮起來。那時候兒子上二年級,我擔心懷孕生子會耽誤我照顧兒子。二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對兒子要求特別嚴格。每天要做口算題卡,讀書,寫讀書筆記,背詩詞,讀英語,而且每項作業都有時間限制。他一不想做,我就逼他,不許他做他喜歡做的事。
  • 我用了十年時間,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或從物流的車上,將貨物搬下來,然後送到店鋪給貨主,說到底就是做體力活。但那個時候的我,實在是太需要一份工作了,雖然這工作辛苦些,但最少賺的錢比工廠多一些,當然我並沒有對父母說自己是做搬貨的工作,因為怕父母知道後傷心。這份工作最終也只是做了半年時間,雖然我沒有大學學歷,但畢竟讀了高中,還是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像樣點的工作。
  • 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
    答案就是在愛情當中,兩個人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吵,愛情中當然也不可能沒有爭吵。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藏在心裡不說。若是在愛情當中,能夠像小孩子般喜歡就笑,想哭就哭,無憂隨性的話,這樣不僅愛情是自然隨心的,而且彼此的心也是自然無邪。可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 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經營的,別人說的話,在我們眼中只是建議。可是,生活的主角是你,所以,凡事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從小到大就是父母的驕傲。有的人從小就頂著「優秀學生」「好孩子」「乖乖女」的頭銜。
  • 懂得這幾點,你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所以,熊爺今天也想分享一本書給大家。這本書的名字是《雖然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不知不覺已經活了四十六年……二十幾歲時對著周圍的人揮刀舞棒奔波人生,三十歲時開始出現身心不適……我們一家三口離開東京,移居輕井澤,踏踏實實的在這個鄉下地方呆了十年。」
  •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們所有的不甘,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明明想改變,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與懶惰之心。幹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明明想做很多事情,卻總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明明說好只玩十分鐘的手機,可總是一玩就玩好幾個小時。
  • 讀書筆記:《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直面普遍人的誠意之作,闡釋生活本來的樣子。書中的話題,涵蓋戀愛、婚姻、交友、家庭、事業等諸多方面。論述清晰透徹,讀起來生動有趣,是一本經得起驗證的女性之書。說什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許會覺得很空,或許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怎樣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只要自己變得更優秀,那就是自己想要的。作者白蘭花Michelia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於人生、關於成長、男女兩性關係的個人觀點,看法。屬於散文隨筆式的清新情感勵志文章。全書為八個篇章,每一個章節便是一個主題。
  • 孩子終將活成我們嘴裡描述的樣子
    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是全球公認的。這類家長沒有活成他的上輩人期待的樣子,生活上、工作上有著諸多的不如意,又深感無力回天。愛子心切的他們,真的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努力,重蹈自己的覆轍。這句話裡滿含的是自己的痛悔和對孩子的期待。也有一些家長,自身非常優秀,可能因為全力去拼自己的人生,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現狀讓一貫追求完美的他們難以接受。
  • 背負了太多期待而丟失自己的人
    他發誓必須考上公務員,否則絕不談戀愛,他必須對自己有個交代。除了成功,他別無選擇。就這樣,又努力了三年,他終於實現了對自己的承諾,考入了當地一個事業編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滿是背負期待的人。我看到,背負期待最多的,似乎是家中的長子、長女和獨生子女們。他們的意志,往往成了父母意志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