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 | 伊藤穰一:通向未來的實驗室

2021-02-25 CAFA未未來


從數據到語境,網際網路媒體的發展助推著人工智慧的飛躍,當提及關於人類適應性話題時,「媒體未來之問」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重新定義的「風口浪尖」。不可否認,預估正在悄然發生著的新的技術革命的速度和廣度十分困難,因為科技正不斷地向人類傳送和描繪著未來一項又一項新的體驗、表達與形態。

正如伊藤穰一(Joichi Ito)在一次演講中所提及的關於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對於技術與人的價值,任何一種單邊的否定都是迷信。他提出,人類要發揮人的作用,機器人做機器人的事情,這才是未來。所以未來媒體的發展突出強調一種智慧技術與人的思維藝術的結合,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有形的原子與無形的位元的碰撞創新充滿了無限可能。

MIT Media Lab

在「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中,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主任伊藤穰一將在12月3日 – 4日在「未·未來」「激活創新」 – 圓桌對話中直播演講、全球聯動,突破地域與時間的界限。帶大家分享在他MIT Media Lab這個通向未來的實驗室的多種未來可能性。

伊藤穰一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主任、媒體藝術與科學系教授,日本IT界殿堂級人物。同時,他還是活動家、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他與傑夫·豪合著的《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於2017年出版。伊藤穰一也是哈佛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PureTech Health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並在紐約時報公司、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奈特基金會等機構擔任董事,他也是索尼公司的戰略顧問,他是知識共享的前任董事會主席,以及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開放原始碼促進會和莫茲拉基金會的前董事會成員。

伊藤穰一(Joichi Ito)在2011年開始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媒體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從無線網絡、實地感知、網絡瀏覽器和全球資訊網等領域的實用發明,逐漸到2014年愈發多樣化並擴展到神經生物學。

關於伊藤穰一在教育體系方面的設計,他認為講座模式並非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最好的方法還相關其他很多東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媒體實驗室,MIT媒體實驗室獨樹一幟的地方在於它是美國唯一一個自帶學術機構的實驗室,他提出獨特的四個P:項目(Project)、同行(peer)、激情(Passion)和玩耍(Play)。就像伊藤穰一做的「終身幼兒園」項目,實驗室成員有很多嘗試的機會,有機會做任何感興趣的研究,即一生都要像在幼兒園裡一樣學習。同時MIT媒體實驗室希望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別人沒有做的事情上,每個小組必須研究兩個完全不相關的領域,其研究標準只有三則:一、有一無二即獨特性;二、可以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即影響力;三;可以講述讓大家充滿興趣優秀故事的魔力。

如果說有哪個實驗室可以將實驗通向未來,那一定會是伊藤穰一指導的(Joichi Ito)的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 - 「激活創新」圓桌對話將於12月3日-4日開展,全球關注,敬請期待!

Joichi Ito is the director of the MIT Media Lab, Professor of the Practice of Media Arts and Sciences at MIT and the author, with Jeff Howe, of 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 (CITIC Press Group 2017). Ito is a Visiting Professor of Law from Practice at the Harvard Law School. Ito i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PureTech Health and serves on several other boards, including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he MacArthur Foundation and the Knight Foundation. He also serves as a strategic advisor to the Sony Corporation. He is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of Creative Commons, and a former board member of ICANN, The Open Source Initiative, and The Mozilla Foundation. 

我們期待您對「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的關注,希望您對未來教育話題提出問題。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本次活動微信平臺!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join the WeChat platform of the event.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對於未來教育,你想要問伊藤穰一什麼問題?請留言參與互動!

未知,欲知。未來,已來。

The unknown, will be known. The future, is here.

 

相關焦點

  • 凱文·凱利、範迪安、伊藤穰一領銜開啟「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激活創新」圓桌對話
    2017年12月3日上午,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激活創新」圓桌對話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未·未來」中方籌委會負責人宋協偉主持開幕式宋協偉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是應時而生,通過集成全球學術智慧,並將最終推動世界藝術設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事業。
  • 「激活創新——圓桌對話」第三場:MIT媒體實驗室主任伊藤穰一與凱文·凱利跨時空對話
    2017年12月4日上午,「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激活創新——圓桌對話」的第三場以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伊藤穰一教授的視頻演講開場
  • 全球磨課師先驅edX創辦人:教育未來會像零售業一樣「全通路」
    edX 是全球磨課師( MOOCs‎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先驅之一,創辦人阿加瓦爾表示:「面對面授課」、「在線課程」與綜合前兩者的「混成式學習( blended
  • 美圖公司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三大體系賦能
    原標題:美圖公司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三大體系賦能     11 月 19 日消息,日前,美圖公司「美生萬象—美圖未來美學戰略啟動會」在北京舉行。美圖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吳欣鴻宣布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以「技術賦能、生產賦能、商業賦能」的三大賦能體系全方位賦能未來美學家,打造美圖平臺特色的服務支持。 技術賦能層面,依託美圖影像實驗室 MTlab 全球領先的影像技術,從便捷的圖片處理到人像美化,從多樣化的個性濾鏡選擇到線上試妝、AI 修圖,再到當下的「一鍵配方」。
  • 全球未來教育指數與概況
    為探討未來教育的意涵,在「一丹獎」基金會提供資金的支持下,2017年9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首次制定並公布「全球未來教育指數(Worldwide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Index, WEFFI)」 ,這項評估是以教育效益為主要衡量標準,客觀地比較各國政府對教育政策發展和促進的承諾。
  • 中洲未來實驗室攜手林茨電子藝術節,推出全球科技藝術盛典
    一直致力於探索藝術、科技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審視和思考顛覆了每個人的日常和未來的數字革命,想像並共同塑造人與機器共生的未來世界。林茨電子藝術節也被譽為「科技藝術界的朝聖地」,由其頒發的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藝術獎項,被譽為「科技藝術界奧斯卡」。
  • 未完待續?!「未來日記」NEXT PROJECT始動
    未完待續?!   前段時間,「未來日記」的動畫官網公開了將於7月29日舉辦的演唱會的相關情報,其中「屆時將會公開第3彈OP&ED」這一項預定引起了廣泛關注。
  • 世界上最後一個深海實驗室,隱藏了人類未來的秘密
    這個處於海底 18 米的實驗室,不僅讓人們體驗著真實的海洋生活,也正成為人類太空飛行的絕佳模擬地,未來,它甚至會成為每個人「逃離」地球前的訓練場。在它的 U 形任務控制臺裡,裝有五個監視監視器,它們就像是實驗室的「眼睛」和「耳朵」。就像科幻電影裡展示的那樣,這個控制臺能聯繫、協調 6 至 10 人的船員,操作、維護外部系統,並給基地提供動力支持。在深海完全隔離的 24 小時後,人體內就會充滿氮氣。
  • 打造機器人行業發展新模式,未來實驗室完美收官
    2018 年,愛範兒旗下眾創項目「未來實驗室」,聯合消費級機器人獨角獸公司優必選,召集了 500 名優質用戶,和他們一起以親身體驗,共同創造的形式嘗試打破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對用戶的了解與觀察匱乏的行業局面。有 500 人要改變這個現狀郵電 28, 原名王陳正志。從 2008 年就開始搗鼓機器人。
  • 「雲端分析師」計劃啟動,和36氪一起看見未來!
    「雲端分析師」招募計劃上個世紀羅斯福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而在今天,「不做總統就來創投圈」。這並不誇張,高密度的認知體系、陡峭的成長曲線,已經讓創投行業成為不少 90 後、 95 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
  • 雨前周末丨「站在地球儀旁邊」謀未來
    11月26日,成都發布「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機會清單」,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為全球投資者、企業和人才提供發展體育的入口和機會。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成都有底氣,也有信心,隨著各大賽事舉辦經驗的積累,城市知名度的進一步打開,相信成都離申奧不會太遠。
  • 「科技農人」,可能是未來的當紅職業
    身在荷蘭的閔錢希曦,是全球頂尖農業學府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博士。她本身就是一位雲南人,出於對農業的熱愛,這兩年一直在參加一些探索智慧農業前沿的比賽,以此來積累數據,同時檢驗新的種植理念。抱有不同但又相似的追求,前不久,他們各自所組成的隊伍都進入到了「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他們將去研究並落地:通過算法來遠程「定製」草莓的口味和產量。
  • 基於「重塑」,CONVERSE 向我們展示著未來
    不過就在日前,CONVERSE 展開 CONVERSE REINVENT 紐約活動則 100% 地為我們展示了「創新」的真實模樣。其中,作為 CONVERSE 用於展示未來的全新 CX 與 SHAPES 系列毫無疑問地成為全場焦點。 首先,CX 具體意指何物?CONVERSE 又是如何依託著過往經典,以一記 CX 向我們展示著鞋履的未來?
  • 臺大勾勒「未來大學」圖像:最快2022年起,學院不分系
    未來大學」不再只是史丹福大學或Minerva大學的願景,臺灣大學宣示啟動「未來大學 開創未來」計劃。臺大教務長丁詩同指出,最快111學年(2022年)起,臺大可提供「學院不分系學程」,突破主修學系框架,讓學生依據專長和興趣,自組學程。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臺大校長管中閔宣示啟動未來大學計劃,開創未來、培育知道為何而學的人才。
  • 創業計劃在「空想實驗室」裡將發生什麼化學作用?
    從荒島圖書館出來的Keledoll,憑其心理學的專業背景,致力於打造一個「心理社區」,向全宇宙科普有趣有用的心理學,為社會創新帶來力量。她曾說過,「逐漸打開心理學的世界,才發現跟常人想的不一樣。」讀書的時候曾拿過大學生業餘組的全國攀巖冠軍,如今水得一塌糊塗,準備重新挑戰優勝美地的菜鳥;生在大廚之家,有一個研究飲食人類學的老公,去到每個地方都先找吃的廣州人;天馬行空,思維奔逸,常常會預見到未來,相信人類總有一天會跟
  • 面向下一代工程師教育,泰克推出「擁有未來」計劃
    打開APP 面向下一代工程師教育,泰克推出「擁有未來」計劃 泰克科技 發表於 2020-12-11 11:13:51 中國北京2020年12月11日 – 泰克科技日前推出「擁有未來」計劃,這是一項以教育為重點的計劃,將泰克的明星工程產品交到學生工程師手中,主要是泰克的入門級產品組合。
  • 「函館未來館」親子遊——超大LED螢幕、360度影像圍繞高科技體驗
    推薦可以去位於JR函館車站附近的「函館未來館」(はこだてみらい館),是一個親子同遊的最佳選擇喔!不但地理位置佳,館內設施全都非常適合大人跟小孩一起學習一起玩。▋「函館未來館」是個什麼地方?2016年開設的「函館未來館」,是一個可以體驗全新科技,同時又能讓親子同樂休憩的地方。
  • 通向未來之路--研習上海Q&A
    答:為讓活動組織實施更周密完善,2015年通向未來之路由上海建志教育、華夏經緯網及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共同主辦,協辦方為成瑞旅行社,上海建志教育為活動總體執行單位。  報名窗口:  1、建志教育通向未來之路官方網站下載報名表格http://www.wttf.org.cn,簡歷發至 2193486462@qq.com  2、通向未來之路校園說明會現場報名  3、華夏經緯網2015暑期大學生實習活動專欄頁面  http://www.huaxia.com  二、今年暑假提供的實習機構或單位有哪些?
  • 科大訊飛「未來課棧」上海棧成功舉辦!
    3月22日,「AI大學·未來課棧@上海棧」在上海中星鉑爾曼大酒店成功舉辦,一千多位熱情的上海AI學員現場學習、互動、實踐,收穫滿滿,信心十足!  在「未來課棧@上海棧」上,AI大學副校長、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胡國平提出將在2018年再開放100項AI能力來賦能開發者,同時胡國平還宣布2018「頂天立地」iFLYTEK AI開發者大賽正式啟動,以致力於成就AI科學家。
  • 未來就在眼前-全球頂尖科學家描繪未來生活
    這是由騰訊主辦的以未來科技前瞻為核心的「WE」大會的主題。在昨天剛剛結束的議程中,12 位來自國內外企業或高等院校的前沿學者和企業家分享了他們在各自領域所探究和發現的趨勢。從他們的演說當中,我們能夠猜測,未來數年或數十年間,哪些目前正處於實驗階段的科技將會成為人們生活服務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