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的工作從不為賺錢?為什麼富有的人很少?普通人可以通過創業或者投資致富麼?
很多人說致富是能力的問題,如果是能力的問題,那麼凡是能力的範疇,通過不斷的學習都會被習得。
很多人說致富是環境的問題,如果是環境的問題,我們可以想盡辦法找到一個適宜的環境即可。
通過觀察,在普遍情況下窮人大多是在為生存和錢工作,在自幼接受的教育中,家人和老師會教你如何學習,並通過學習勝任日後的工作,而富人往往是讓錢代替自己工作,即使在休息時也會有收穫。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指出:其實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變的富有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包括投資你的生活、健康或是整個人生走向。
觀念的不同才是兩種人生最大的鴻溝。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入他們自認為是資產的負債。
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在於,資產把錢放進你的口袋,負債把錢從你的口袋裡取走。
朋友小周在購買婚房時犯了難,他手裡的錢可以在當地買一棟大平層,也可以買兩套小戶型,通過反覆決策,朋友買了兩套小戶型,一套用來當婚房住,一套用來出租。
如此,即有了房子住,也有了一份資產性收入。這套能夠帶來收入的房子,就是一筆真正的資產。
還有一個朋友小和,不知道從哪學到了一個據說能空手套白狼的招數,從親戚朋友那裡高息借了幾筆錢全款買了一套房子,然後來到銀行做抵押拿了購房金額的百分之50的額度,又拿這貸款還了一部分借款。
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這樣我就不用花自己一分錢擁有了一套房子,擁有了一筆資產了」
事實是,小和除了借親戚朋友錢所付的高息,還要付銀行的利息,至於房子什麼時候能夠變現也是未知數,房價增長的速度在國家大力調控的背景下,基本無法拉平小和所付利息產生的債務。
如此,小和買入的其實是一份債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雖然沒有太多的方法論,但對這兩種觀念有非常系統的闡釋,因為本主的核心觀點就在於,「貧富的差距並不決定於太多客觀的因素,而在於觀念的差別,就如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就會去得到某種人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