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當作職業」的人最後可能是一個「能工巧匠」,而「把工作當作事業」的人會是最後的成功者。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就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麼他已經成功了一半。
其實成功的人也是平凡人,只不過是在工作時多了一份專注。
一個初中剛畢業的青年找了一份門衛工作,在這個不起眼的崗位上他一幹就是六十年。這是個看上去很清閒的活計,但他卻並不清閒,閒暇之餘,他就在那裡打磨鏡片,一磨就是六十年。
他做鏡片的時候非常專注和細緻,他的手工活兒超過了專業水平,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一般專業鏡片都高。藉助自己打磨的鏡片,他發現了當時人們還不知曉的另一個廣闊世界——微生物世界。他因此被巴黎科學院授予院士頭銜,英女王親臨小鎮探訪他。其實,他只想把自己手中的鏡片磨好,卻把自己磨成了科學家,不僅如此,因為長期的專注和勞動,也確保了身體的健康,他活到了90歲。這個人的名字叫安東尼·列文虎克。
專注的意志不可思議。「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看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就看他現在做事的態度。
同樣一件事,對於工作等於事業者而言,意味著執著追求、力求完美;對於工作不等於事業者而言,是出於無奈的不得已而為之。「把工作當作職業」的人最後可能是一個「能工巧匠」,而「把工作當作事業」的人會是最後的成功者。
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二十幾歲時還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檔次非常低,毫無創造性——他只負責巡視並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他每天無數次重複這種枯燥的事情,重複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
若是換作一般人,恐怕早就不堪忍受另謀高就了,又或者碌碌無為老死於此,可洛克菲勒卻在這乏味至極的工作中發現了契機,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那天,洛克菲勒在巡視時突然注意到,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要滴落39滴,這是整個焊接過程所需要的量。他就在那兒想:能不能少用一些焊接劑呢?如果每一次少用一兩滴,能節約多大成本呢?他開始對這個在當時被認為十分無聊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沒過多久,他就開發出了「35滴型焊接機」「36滴型焊接機」和「37滴型焊接機」,但試驗之後均以失敗告終。這時有人開始勸他了,說要是吃飽了沒事幹,不如下班以後去做點兼職,還能充實一下生活。他卻不為所動,繼續自己的課題,之後又研製出了「38滴型焊接機」。這次,他成功了,焊接機順利通過試用。不久他申請了專利,並找人投資生產出這種新型的節能機器。
對於「一滴焊接劑」的執著,卻為公司創造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也直接促成了洛克菲勒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石油巨頭。
工作就是事業。一個人若能習慣這種思維,工作時就會格外投入,投入就會衍生激情,激情能使人的大腦變得分外活躍,就能從工作中學到更多知識,積累更多經驗,就能從中挖掘到價值和財富。也許這種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但可以肯定,當「不認真」成為一種習慣時,這個人絕無可能出類拔萃。工作上的投機取巧也許會給老闆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員工的一生。
二十幾歲,要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事業去做。事實上,只要我們從一開始便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令自己都感到吃驚的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