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準備重新裝修,因為要做內保溫,就往保溫材料市場轉了轉,結果店家都說自家的好,弄得我頭大如鬥,到底選什麼呢?
【文】王工談保溫
最近家裡準備重新裝修一下老房子,因為當初買房的時候考慮衛生間的味道問題,邊戶衛生間有窗戶,就選擇了邊戶,又考慮頂樓便宜很多就買的頂樓,那時的老樓沒有做保溫的,唯一就是外牆厚實一些。可誰知從此我們就過上了冬天凍死熱天熱死的酸爽生活。每年的空調電費都要比別人家多一大截子。
如今想再裝修一下,首要的目的就是做上保溫,單獨個人是不會給你做外保溫的,只能選擇內保溫了。 而到建材保溫市場轉了轉,發現保溫材料簡直多種多樣,各有好處,弄得選擇恐懼症都犯了。比如保溫材料往大了說有有機保溫材料和無機保溫材料兩種,如聚苯泡沫板和擠塑板還有聚氨酯泡沫保溫屬於有機材料保溫,而巖棉和玻璃棉就屬於無機保溫材料。
老媽從新聞看到過泡沫板著過火的事情,首先就把有機保溫材料給PK了,也不管我們和她說那是工人施工時不小心引燃的,是個例!得,現在省心了,只剩無機保溫材料了,結果無機保溫材料竟然也不好選啊,巖棉和玻璃棉看著差不多,商店老闆都說自家的好,沒辦法,聽聽裝修公司的老師傅怎麼說的吧。
老師傅給我們講了它們各自的好處以及分別,我也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知道玻璃棉和巖棉同屬於礦物棉,擁有著極好的隔熱保溫性和吸聲防噪的功能,被廣泛的用於各個行業的隔熱吸聲部件,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但既然叫法不同又不屬於一類,肯定有其不同的地方,於是我整理了一下,發現有下面幾點。
首先就是生產製造這兩種材料的原材料不同,生產玻璃棉是以石英砂、硼酸、純鹼等為主要原料(看到這裡感覺這就是製作玻璃的原料吧) 或者回收的碎玻璃為原料。生產巖棉則是以天然巖石如玄武巖等為主要原料。
生產工藝上都是將原料熔融製成絮狀細纖維,只是玻璃棉利用集棉網袋負風壓的作用採用平鋪法製成,棉層薄厚分布均勻。 巖棉採用擺錘法三維鋪棉,這種工藝所鋪的棉有斜度而且部分纖維豎向,因此鋪出的棉抗壓強度和層間結合強度得到很大提高。
正因為工藝和原料的不同,導致這兩種產品性質就有了很多的不同,玻璃棉比巖棉容重低,玻璃棉的常用容重最小能做到10kg最大可以到120kg,而巖棉的容重常用的為40kg到200kg之間。這就決定了同樣體積的玻璃棉要比巖棉輕得多了,而且玻璃棉纖維韌性較大,回彈性高,運輸時可以抽真空,這樣就能大大提高運輸效率。
而由於原料的關係,玻璃棉和巖棉都是不燃產品,但玻璃棉的耐高溫性比巖棉低,玻璃棉的安全使用溫度為零下120℃到400℃之間,而巖棉使用溫度則能高達800℃以上,直到900-1000℃時巖棉才會軟化。 巖棉的導熱係數0.035—0.045W/mk之間,玻璃棉要稍微比巖棉低一些在0.03—0.04W/mk之間。
玻璃棉的纖維畢巖棉纖維細一些,製成的成品孔隙率更高,這樣玻璃棉就比巖棉吸引降噪性就好,同樣厚度時,容重24K的玻璃棉和容重80K的巖棉吸音效果一樣。就因為這一條,我們就選擇了玻璃棉,實在受不了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了。
最後,在老師傅的建議下再結合我家的需求,我們選定了用玻璃棉進行保溫。牆面將原來的膩子層鏟去,釘了龍骨,裡面用玻璃棉卷氈填充,外面用石膏板罩面,最後重新刮膩子上乳膠漆。吊頂也是如此,雖然頂子比原來低了將近10公分,不過也沒感覺壓抑的慌,加上又多了造型,燈具也從原來的吊燈換成現在吸頂燈,感覺更豁亮了。
至於人們都說外牆內保溫比外保溫降低房屋使用面積,我感覺還好了,因為保溫只是做的外牆,每戶的外牆並不算太多,就我家60平米的戶型,還是邊戶,外牆也就11米左右,再加上我做的總共10公分厚,鏟的舊膩子層就有2公分厚,這樣算下來大概佔用了不到一平米,但這比每年多耗得電費來說小意思了,更別提冷的時候冷死熱的時候熱死的那種感覺了。總的來說還是挺划算的。
我家選擇玻璃棉並不是因為玻璃棉比巖棉好,而是玻璃棉比較適合我家,所以說適合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選擇東西時也能選到合適的而不是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