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溺水事故高發期
溺水已成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
溺水事故接二連三
一次次慘痛的教訓
給社會、給家長敲響了警鐘!
上周(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幾名小學生周末放假自發相約,到涪江河一寬闊的河灘處玩耍,期間有一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名學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學生一併落水。
搜救現場
截至22日7時10分,經全力搜救打撈,重慶潼南區8名落水小學生全部打撈出水,均已無生命體徵!
自從4月開始,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令人痛惜!
雲南省廣南縣珠琳鎮5名兒童在水庫遊泳溺水死亡、硯山縣阿猛鎮2名兒童壩塘遊泳溺水死亡。
江西省宜春縣有一名7歲男孩和一名12歲女孩溺水,經搜救隊員5個多小時的搜救,於23∶10左右分別發現了2名溺水小孩,由於溺水時間過長,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廣西南寧4名中小學生,在一魚塘附近玩耍時不慎落水,其中3人不幸溺亡。
在山東菏澤七裡河,1名17歲少年溺水。救援人員將溺水少年打撈出水時,已無生命跡象。
湖北十堰3名男孩結伴外出遊泳。突然,1名男童從水面上消失了.附近村民聽到呼救聲下水搜救,最終在不遠處的小河深潭中,將小男孩撈起,不幸的是,孩子已經溺亡。
廣西全州龍水鎮3名小孩在水庫不幸溺亡。據當地政府初步調查,5歲男孩在水庫洗澡時溺水,其哥哥、堂姐前去營救,3人不幸溺亡。
四川宜賓6名少年私自下河玩耍,2名14歲的孩子溺水身亡。
一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名學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學生一併落水。
預防溺水,刻不容緩!
很多時候孩子溺水,除了因為安全意識薄弱、家長沒做好監護之外,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大家對溺水的認識遠遠不夠,從而不能從內心底引起警惕和防範。大家破除幾個關於溺水的誤區,順便習得一些防溺水知識,以下請家長和孩子認真看完哦!
每年夏天層出不窮的溺水事件已經輔證以上說法。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對夏日玩水、遊泳這件事保持警惕,破除慣性思維,正確認識「溺水」,並且掌握相應的防溺水知識:
溺水除了會發生在遊泳池、湖邊、水庫等戶外,家裡看似普通的臉盆、浴缸和水池都是孩子溺水的「隱形殺手」。
防溺水:易發生溺水的地方如水庫、水坑、池塘、河流等戶外不明水域要遠離。在這些地方遊泳或者玩水,一方面水質情況不了解,易感染細菌致病;一方面這些地方水溫低,易造成抽筋;再一方面水地的狀況不明,造成踩空進入深水區域,或踩到尖銳異物,或被水草等異物纏住身體,容易發生溺水;且沒有專業人士看護救護,溺水時不易被發現,會錯過最佳營救時間。
對於年幼的小孩來說,戶外的水上樂園、小池塘、小溪、水坑等都是危險水域;家裡的浴盆、浴缸中只要水位沒過嬰幼兒的高度,都有潛在的危險。所以,兒童在洗澡、玩耍時應時刻處於大人的視線範圍之內。
另外近年遊泳池裡發生溺水的案例也有增多的趨勢。所以即使在正規遊泳池,也要有所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牢記遊泳安全做法。
據了解在溺水者當中,有不會遊泳的人,也不乏一些會遊泳、水性好的人。
防溺水:會遊泳的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遊泳前應做全身運動,充分活動關節,放鬆肌肉,還應用少量冷水衝洗一下軀幹和四肢,這樣可以使身體儘快適應水溫,避免出現頭暈、心慌、抽筋等現象。遊泳遇到意外抽筋、陷入漩渦、被水草纏住等情況,應當一面呼喚他人相助,一面設法自救。常見的是小腿抽筋,這時應做仰泳姿勢,用手扳住腳趾,小腿用力前蹬,奮力向淺水區或岸邊靠近。
劃個重點:孩子遊泳,家長一定要全程陪同!
溺水時人會撲騰、叫喊、拼命掙扎?其實真相併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一般情況下,人溺水時會緊張,肌肉變得僵硬,喊不出來,根本無法掙扎和呼救,可能是站著不動,或低頭在水下保持靜止。很多溺亡都是悄無聲息地發生的。
防溺水:人民日報總結了溺水的八個無聲跡象,一旦遇到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多留意:
一旦發現以上跡象,家長一定要趕緊去看看怎麼回事,哪怕是誤判,也要前往確認,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點點的大意。
尤其因為今年疫情有些學生仍不能正常返校在家留守,加上暑假也即將到來,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多多叮囑孩子安全戲水。
看完本文請轉發給你的親人和朋友,多一份提醒,可能就會少一個悲劇。
信息來源:江蘇疾控(微信號:jscdcwx)、中國消防
夏季遊泳時一定要看緊孩子
關於乾性溺水的注意點
掃描二維碼,回復【乾性溺水】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