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即全面自費政策。這一政策實際上並不等於學生全部自己掏錢,獎學金制度可抵消學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即全面自費政策。這一政策是否會增加讀研成本,記者25日請了幾位大學教授來解讀。
讀研「自費」未必等於全部自己掏錢
清華大學物理系文克玲教授向媒體表示,同學們對新政可能有所誤解。「比如新政裡,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每年資助標準,博士生不低於1萬元,碩士生不低於6千元,不比現有平均值低。」
浙江大學研究生部一位教授,3年前就曾參與過國務院關於研究生收費話題的座談。25日接受採訪時,他告訴記者,其實包括浙大、復旦、北大、清華在內的近60所高校,早在2008年,就開始試點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取消公費,收取學費。改革後的研究生,不再分公費生和自費生,而是採取獎勵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現在大家概念裡浙大「讀研免費」,其實是獎學金抵消了學費。
2012年從浙江大學工科能源系畢業的研究生傅修明告訴記者,他2009年入學時,浙大實行的是研究生一、二、三等獎學金制度,一等獎學金學費全免;二等獎學金自付一半學費,另一半由實驗室導師承擔;三等獎學金全自費。「其實自掏腰包念研究生的學生,非常非常少。大部分研究生都能拿一等獎學金。」
浙大研究生部的教授也證實了傅修明的說法,去年浙大對研究生的補助力度再次加碼,按照大類選拔出尖子生,獎勵額度非常大。像一名工科類研究生,在學業和科研項目上都很優秀,達到大類排名前20%,他一個月拿到來自國家、學校、導師的各種津貼、補助,能超過4000元。
這位教授透露,浙大每年對研究生的投入有幾個億,2012年又增加了6000萬元,新政出來後,投入肯定還要多。
收費能提高教育質量 獎學金激勵學子不再混日子
專家表示,在正常的辦學制度和環境中,研究生收費改革,是可以提高辦學質量的。
「對所有學生都收費,再實行獎學金制度,就會把考生的選擇邏輯調整過來:考生可以根據學校的收費標準、提供的獎學金,選擇大學。」
如此一來,大學必須權衡收費和獎學金對考生選擇學校的影響,同時提高辦學質量來吸引學生。「國外大學的辦學就是如此,靠學校的強大科研水平,以及通過設立覆蓋面較廣、額度較大的全額獎學金,來吸引學生。」
「獎學金機制完全可以產生鯰魚效應,盤活研究生教育。」專家表示,學校根據學生的求學情況,動態評定獎學金,能激勵學生努力求學,而不是在學校裡「混日子」,這能形成學生強,學校更強的良性循環。「不過新政未必一下子就能達到這麼理想的效果。像現有的研究生招考,只能通過一場統考,拿到一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在這種招考制度下,考生無法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再結合學校的教育質量、提供的獎學金選擇大學。」
專家認為,推進研究生自主招生,擴大考生的選擇權,才能讓學費改革在招生中發揮作用。
讀研新政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善研究生學習、科研和生活條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以下政策:
1、中央財政對國家招生計劃內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安排生均綜合定額撥款,並建立撥款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撥款水平;
2、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4.5萬名研究生。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每年資助標準博士生不低於10000元、碩士生不低於6000元;同時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資助力度。提高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限額。
3、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現階段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年碩士生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0000元,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規定實行收費政策的研究生,暫執行原收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