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與弟媳同在一家醫院生產,前後4天她們各生了一個男嬰。出生後,兩個嬰兒及弟媳被送到老家由母親「集體照顧」,期間表兄弟倆同吃同睡、同哭同鬧、就連衣服也混著穿……誰知,一個月後,家人竟分不清兩個嬰兒分別是誰的孩子了。看長相、查胎記、驗血型,大家想盡了辦法也未能將兄弟倆區分開來。昨日下午,家人只好拿著其中一個孩子的口腔黏膜及一位成人的頭髮樣本到第四軍醫大學,決定通過親子鑑定將兩個嬰兒區分開來。
表兄弟倆出生只差4天昨日下午,在第四軍醫大學,據家住藍田縣的李女士介紹,她的姐姐和弟媳(姐弟三個)於今年五月中旬在西安同一家醫院住院生產,前後相隔4天,每人生了一個男嬰,姐姐由於身體原因留在西安休養,弟媳和兩個男嬰被送回藍田縣老家,由母親一起照顧。
一下子多了一個內孫(孫子)、一個外孫,這讓56歲的唐老太好不高興。於是,她便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兩個孫子及兒媳身上,兩個小傢伙被「安置」在同一張床上,誰哭了唐老太就抱著哄誰,誰尿溼了就給誰換。兒媳婦的奶水有限,但是還要「一視同仁」,哪個孩子餓了,就餵給他吃,如果沒奶水了,就共同艱苦一點,喝奶粉或者糖水……時間久了,兩個嬰兒的尿布、衣服都開始公用了,親戚朋友來了,也都抱抱這個、哄哄那個,一家人在兩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中享受著無比的快樂。
誰是誰的孩子呀?誰知,就在大家興奮地準備給兩個娃過滿月時,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把唐老太驚得一身冷汗:內孫外孫「統一食宿」、「統一服裝」,而且年齡上也只差了4天,一直忙著照顧孩子的唐老太,已經分不清兩個男嬰哪個是內孫、哪個是外孫了。唐老太先是拿兩個孩子的長相跟兒子做對比,試圖找出相像點,但是常言道「外甥像舅舅」,兩個小傢伙還是未能讓家人分辨出來。
看著問題越來越嚴重,唐老太就將此事告訴家人及親戚朋友,起初兒媳婦對於母親提出的問題沒多想,可看著長得很像的孩子,也多了一份疑慮,到底哪個是自己的孩子。根據當地習俗,孩子在月子期間,男人是不能進入房間的,所以家裡的男人就更不得而知了。大女兒一直在西安,也沒有辦法辨認哪個是自己的兒子。想來想去,只有唐老太有可能分辨出來,但是她現在真的是沒有辦法了。
「要是分辨不出來的話,我怎麼向女兒兒子交待呀!」唐老太悔不當初,「只顧著高興了,要是當時給娃手上、胳膊上綁著不同顏色的標記,也就不會出這麼棘手的事了……」
通過親子鑑定辨認兒子出了這麼大的事,親友們自然絞盡腦汁集思廣益了,在大家的建議下,唐老太將兩個孫子的衣服脫光,企圖尋找他們身上明顯的胎記或痣,結果無功而返。又到當地醫院檢驗兩個孩子的血型,誰知兩個小傢伙竟同樣是AB型血,這個方法是用不了了……
他們將能想出來的方法一一試過,均未辨別出兩個孩子的身份。經十幾天的商量最後做出決定:對其中一個孩子做親子鑑定,證明一個人的身份,另一個也就明白如畫了。於是,昨日下午,唐老太的二女兒拿著弟弟的5根頭髮及其中一個孩子的口腔黏膜,到第四軍醫大學求助,希望通過親子鑑定的方式辨認孩子的身份。
鑑定結論將於三日後出來,到時,兩個小傢伙就不用再這麼「身份不明」了。 本報記者 楊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