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拍攝的黃金時段華燈初上時,即日落後路燈、樓體泛光照明剛亮時,天空還沒有完全黑,地面已亮起來,光線對比度縮小至一天當中最低時刻,場景光線氛圍非常美。但這一時段隨著獲得太陽落山沉的越來越深,大地能接收到的散射光越來越少,時長非常有限,最多半個小時。所以,這段短暫而又絢麗的光陰被稱為夜景拍攝黃金時段。
這時拍攝的照片,地面景物細節得到保留,而天空又不至於過曝,再加上燈光的點綴,白天不起眼的場景,此時往往能拍出令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動的照片。
問題來了,多數的拍攝者,往往因為準備不夠充分,機位選擇、構圖效果不佳,甚至是相機設置沒有調好導致錯失最佳拍攝時段,要麼放棄,要麼只能再跑一趟。但天氣效果可不是每天都能碰到的。那麼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噹!噹!噹!掌握這一拍攝技巧,即使錯過黃金時段,也可以獲得較為滿意的好照片,不用輕易放棄,更不必隔天再跑一次。
這一技巧就是包圍曝光加後期HDR合成。
有圖有實例,先看看實際照片效果,看好了再了解也不遲。
上圖就是在晚上八點半拍攝的照片。設置合適的欠曝、過曝參數,後期使用Lightroom的HDR圖片合成。覺得效果還行的話,下面就上乾貨,跟大家分享一下,夜晚用包圍曝光獲得高清的夜景照片的方法。技巧之後,還有實例美圖哦!
一、器材準備
數位相機;相機設置具備包圍曝光功能,如果相機沒有這一功能,一根可以調整光圈、快門及ISO設置的快門線也可以;三腳架;Lightroom軟體。二、拍攝踩點,取景構圖
三、試拍,判斷是否需要使用包圍曝光
夜景最佳的效果在黃金時段拍攝時確定無疑的,但既然錯過,或是想要拍到不一樣的效果,在燈光璀璨的夜裡有三腳架、加上長曝光一樣可以拍到效果好的照片。但有時即便長時間曝光,暗部很多細節得以體現,可是由於此時場景光比的動態範圍太大,導致陰影或高光總不能得到兼顧,反應在直方圖上就是暗部或高光截斷。此時試拍一張,結合直方圖看看曝光表現,如果是高光和陰影部分都有截斷,那就應該採取包圍曝光一張正常曝光、一張捕捉陰影部分細節,一張重點兼顧高光部分。後期使用Lightroom軟體把三張照片堆棧起來,軟體會兼顧三張照片的優點,合併到一張動態範圍較廣的照片上,這就是HDR(Hing Dynamic Range Imaging)高動態範圍照片。舉例如下:晚上八點,太陽七點就落山了,這時候眼睛看周圍環境還好,可是相機的寬容度只有8為,當然用RAW格式拍能提升到12位。試拍一張看看效果:
即使採用RAW格式拍攝,還是不能兼顧到場景光比的高動態範圍。直方圖也反應了高光及陰影均有截斷。
此時,我們就應該採用包圍曝光來儘量彌補,得到相對較好的照片。四、實拍如下
1、相機設置:多數相機都提供BAT(包圍曝光)設置,設置包圍曝光補償檔數及包圍拍攝張數。如果沒有這一設置,就需要一根可以調整曝光參數的快門線,避免因手動調整拍攝參數接觸相機而導致的拍攝位置偏移,否則後期可能無法合成,導致前功盡棄。2、取景構圖、調焦等設置同正常拍攝照片無差別。上圖:為了使畫面的暗部得到正常曝光,光圈優先曝光模式下,提高曝光補償。此時,從下面的直方圖可以看到,高光部分出現截斷,圖中門樓頂部出現死白區域。但地面、樓體柱子等暗部細節得以體現。上圖:想要門樓結構部分細節得以體下,壓低曝光補償。此時,從下面的直方圖可以看到,陰影區域出現截斷,圖中產生了大片的死黑部分,但最亮的高光部分,沒有過曝。五、後期合成
最低有了這兩張最基本的照片,就可以進行後期合成了,當然如果想要合成的效果更好,可以設置較小的曝光步距,多拍幾張,供後期合成使用。相機BAT設置的拍攝張數都是奇數張,3張、5張,甚至可以更多,一般3張即可,5張足夠用了,切記,拍完及時參看直方圖,所拍素材高光、陰影是否都得到保留。我使用的軟體是Lightroom,簡單易上手,和膠片的暗房一樣。合成的效果如下:一張較為清晰的高動態範圍夜景照片就呈現出來了。掌握這些,就基本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拍攝自己想要的畫面了,會把自己驚掉的。最後,放幾張拍攝實例,供大家欣賞。動手試試,體驗一下,有更好的經驗技巧一起探討。加關注,分享攝影作品,分享攝影技術心得,通過攝影視角,品味這個世界。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