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的標準
其實,攝影與其他視覺藝術一樣,即使欣賞者自己無法與相關領域的藝術家一樣,創作出令人噴噴讚嘆的藝術作品,也一定要懂得如何欣賞這些作品,明白什麼樣的作品是好的,什麼樣的作品不入流。雖然,攝影流派五花八門,創作手法層出不窮,但縱觀攝影發展的這100多年,好照片的標準始終沒有發生變化,對於一個希望學習攝影的愛好者來說,只有從根本上理解了好照片的標準,才能夠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欣賞優秀的作品汲取其藝術養分,為自己的攝影創作樹立正確目標,打好基礎。
主體突出
主體是指攝影作品要重點表現的對象,是畫面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集中觀者視線的視覺中心,也是畫面內容的主要體現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任何能夠承載表現內容的事物。一張好的照片通常會有主體、陪體、前景、背景等各種元素,但主體的地位是不能改變的,而其他元素都是為了突出主體而存在的,每一個攝影人都應該以此為目的安排主體的位置和所佔比例如,通過虛實對比、大小對比、明暗對比、動靜對比等方式來突出主體。
一張照片中,主體不夠突出,那麼就相當於畫面沒有主要體現者、沒有視覺中心點,觀者無法通過畫面來了解拍攝者的拍攝意圈,便會讓人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許多攝影愛好者剛剛開始當習攝影,最合易犯下的錯誤之一就是畫面中的元素太多太雜,要表現的主體不夠突出、陰顯。財對這種情況,可以先從簡化畫面微起,讓每一個觀者一看到自己的照片就知道想重點氨出表現什麼對象。曝光正確如何正確曝光是所有攝影者都要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愛好者,都無法迴避。即便一個攝影師擁有最新、最貴的器材,在最恰當的時間和光線下到達最恰當的位置,但如果曝光不正確,拍攝出來的仍然會是一堆不合格的照片。
如果不能夠獲得準確的曝光,所拍攝出來的亮調照片很可能會呈現出一片沒有細節的白色,低調照片表現出來的則可能是一片黑色。因此,從技術角度上甚至可以說,評判好照片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照片是否獲得了正確的曝光。構圖優美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句話「沒有華麗的外表,別人才懶得認識你優雅的內心」,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誠那些不修邊幅的人,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這句話,放在攝影行業似乎也依然成立。想一張粗看上去完全沒有美感的照片,怎麼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更不太可能讓觀眾深究照片的深刻含義。
而如果要讓自己的照片看上去更漂亮,訣竅之一就是恰當地運用構圖技巧。構圖是攝影作品的骨架,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作品的成功與否,優秀的攝影作品無一例外在檢圖方面都具有非常值得學習之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群攝影愛好者相約去同一個地方創作,而拍出的攝影作品給人的感受卻大相逕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構圖的技巧與理念不同導致的。主題明確主題是攝影作品的靈魂,是攝影師希望通過畫面呈現給觀眾的核心。
照片是否有主題,或者其主題是否有意義,是判斷攝影作品價值的關鍵。在這方面需要切記的是,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在畫面中與主題無關的東西太多,會衝淡主題,就像摻了水的湯不再美味一樣。要特別注意的是,主體與主題是不同的,主體是實的、有形的,主題是虛的、無形的,主體是主題的主要承載者,主題是主體的精神內涵,一張照片可以有多個組成元素,但只能有一個主題。
例如,20世紀90年代,解海龍為希望工程拍攝了宣傳照片《大眼睛》,在照片中一個手握鉛筆的小女孩眼中充滿了希望。這張照片採用了特寫的表現手法,很好地反映了貧困地區的兒童對知識的渴望,照片的主題十分鮮明。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面家鄭板橋管在一幅畫的題或中寫道。江信清秋,展起看竹,煙光日聚露氣,皆源動於森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送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這段話道出了鄭板橋畫竹的心得,這裡提到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他的創作心理和審美思維的三個階段。繪畫與攝影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以下所列舉的三個創作階段也是如此。1.美的發現和感知。2.美的提煉和醞釀。3.美的創造與加工。其中,第一個階段「美的發現和感知」靠眼力,第二個階段靠個人的美學修養,第三個階段靠創作技巧,這三個階段中以第一個階段最為重要,因為,只有能看出美,才有可能拍到美好的攝影師必須練就一雙慧眼,才能對其他人習以為常的人、事、物有全新的觀察角度,也才能夠從別人忽略的地方捕捉到美。
攝影,應該怎麼學
當攝能愛好者們將心儀的相機拿回家,迫不及待拆開包裝之後,愛長的強影學習之路就開始了。都說攝影是需要一生去學習的,但大可不必先給自己這麼大的一個包欲,只要攝影入了門,剩下的路自然知道怎麼走。高歸正傳,拆開包裝,擺在面前的應該有這麼幾樣東西,相機、鏡頭、充電器、電池(帶有防漏電保護殼)、說明書、保修卡。
掌握攝影器材及最基本的拍攝理論任何一個好的工匠都會對自己使用的工具了如指掌,攝影亦是如此。在使用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相機,通讀說明書或閱讀學習器材類攝影圖書都是不錯的方式。考慮到大家剛拆開包裝,並不想做這種枯燥的功課,所以將入門階段的必讀內容精簡如下:(1)相機機身按鈕及菜單的基本使用方法。(2)了解P、S、A、M等拍攝模式。著重看懂5、A即快門優先、光圈優先兩種模式。(3)圖像記錄選項中,圖像品質和尺寸。(4)對焦模式相關內容。(5)曝光全部內容。
在學習的過程中,當然少不了做一些試驗性的拍攝,比如半按快門進行對焦和測光,用小光圈拍攝淺景深等,這個階段,不要求拍出什麼像樣的作品來,以能夠熟練操作相機功能為基本原則。即使對一些不是很常用的功能,如包圍曝光、照片品質、優化校準等,也要大概了解其所在的按鈕或菜單位置,在需要的時候,稍微摸索一下就能使用。掌握攝影理論攝影圈廣泛流傳的一句話就是「攝影靠的是鏡頭後而那個頭」。
這句話可以解釋為攝影師的創造力和理論知識。創造力當然人人都有,但對攝影初學考夾說,這件事任重道遠,不可能一激而就,畢竟要跑起來之前,你得先學會走。所以,應該先從理論知識入手來武裝自己的大腦。攝影的理論知識經過一百多年演變和沉澱,已經形成了非常系統的知識體系,攝影初學者只要按部就班地學習就可以了,例如用光中的軟光、硬光、順光、側光、逆光、頂光等,再如構圖中的開放構圖、封閉構圖、平衡構圖以及各種構圖法則等,還有色彩中的冷色、暖色、對比色、協調色以及各種色彩的特性等,可以說,這些理論知識並不難學,而且很多都可以和現實生活中的認識聯繫在一起,很容易理解。
磨練技術和感覺掌握相機的使用後,你就擁有了拍照的能力掌握攝影理論知識後,你就擁有了拍好照片的能力。但,這並不是說你一出手就真能拍出好照片了。對很多攝影初學者來說,掌握了相機和理論後,會發現在按下快門的時候,腦袋還是一片空白不僅修改拍攝參數時手忙腳亂,拍攝時也沒有具體想法。這其實就是因為,拍攝實踐還是少了,攝影是一門典型的理論與實踐必須緊密結合的視覺藝術,缺一不可。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技術才能夠熟練操作相機,也才能夠讓照片更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