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二維碼的用途得到彰顯,比如掃碼支付的支付領域、比如掃碼加好友的社交領域,甚至新聞資訊、內容信息都可以通過「草料二維碼」聲稱二維碼。時下,二維碼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頻繁接觸的事物。
雖然司空見慣,知道如何使用二維碼,但是其來源、其所包含信息的上限等,大家或許不太清楚。那麼,今天小編將自己知道的關於「二維碼」的信息,統統告訴大家,希望能為各位網友帶來幫助!
二維碼的起源與發展
國外對於二維碼技術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在符號表示技術上已經研製出多種碼制,比較常見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當時,二維碼的標準也是定在了信息密度(包含信息的多少),比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維碼CodeC39的20多倍。另外,我國對二維碼的研究開始於1993年,在國外的技術基礎上,指定了兩個二維碼的國家標準:二維碼網格矩陣碼(SJ/T 11349-2006)和二維碼緊密矩陣碼(SJ/T 11350-2006)。
3個矩陣式二維碼,包括了QR Code
之後,因為支付安全問題,二維碼支付在2014年被叫停,直到2016年,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自從二維碼在支付領域得到官方的承認。
可以看出,從研製之初到得到支持,二維碼在中國已經走過24個年頭,在這些年,二維碼逐漸在信息獲取、網站跳轉、廣告推送、手機支付等各個行業領域得到普及。而真正被人們熟知的也是從支付寶大力推廣線下支付渠道開始的。
QR Code二維碼被大家熟知
通常我們口中的二維碼一般是指QR Code,也就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火車票等通用的二維碼格式。但是,二維碼的格式可以說多種多樣,從一維碼到二維碼再到三維碼,還有條形碼等,而二維碼又分為很多種,包括Data Matrix、MaxiCode、Aztec、QR Code、PDF417、Vericode、Ultracode、Code 49、Code 16K等,不同的二維碼制式,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應用。
QR Code二維碼 彩色比黑白存儲量大
嚴格意義上來講,三維碼比二維碼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而二維碼則必一維碼包含的信息量大。比如三維碼在相同的編碼面積上,其最大可表示的數據糧食PDF417碼的10倍以上。此外不同的排列方式也是導致包含信息量大小的一個重要標準。從排列方式上來看,二維碼又分為堆疊式和矩陣式,其中堆疊式在形態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維條碼堆疊而成;而矩陣式二維碼以矩陣的形式組成,以點表示二進位的「1」,用空表示二進位的「0」。
支付寶二維碼、微信二維碼,那些被人們熟知的二維碼也就是矩陣二維碼QR-Code,坐過飛機的朋友可能記得,進候機樓時需要掃登機牌上的信息,那個二維碼就是堆疊式二維碼。
QR Code二維碼的應用
由於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偽性強等優勢,QR Code被廣泛應用。所以,通常意義上說的二維碼就是QR Code。QR Code是Denso公司在1997年研製的一個矩陣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制式的數據表示方法是,深色模塊表示二進位「1」,淺色模塊表示二進位「0」,分為4中糾錯級別,分別是L級、M級、Q級、H級。QR Code被廣泛應用,主要還是在於其存儲數據的能力,其中40-L級的數字數據可達7069個字符,字母數據可以存儲4296個字符,8位字節數據可以存儲2953個字符,另外漢子數據可以存儲1817個字符。
QR Code各區域代表內容
信息量大小與什麼有關?
通常意義來講,二維碼的信息量大小與二維碼的制式有一定的關係,不同的制式所存儲的數據量大小有一定的差別。在同一制式中,像素點越多代表存儲的信息量越大,目前二維碼生成網站只提供800×800像素的二維碼生成服務。
另外,二維碼的容量跟二維碼圖形的大小和顏色都有關係的。一般常見大小的二維碼圖像中,雙色單層(如黑白)的一般是數十K的容量,彩色(24色)單層的能夠達到 1~2MB 的容量。 256色三層的大型二維碼,甚至能夠達到 1TB 的變態容量。
行動支付 條形碼+二維碼
其實,QR Code二維碼碼有大有小,一共有僅僅40種規格,最小的是21×21,最大的是177×177。QR碼可以表示成不同類型,比如純數字(0到9)、字母、日文、中文、二進位等等。
如果我們選用其他的二維碼,到底最多能表示多少內容呢?理論上有支持幾個TB,相當於幾個普通硬碟。
二維碼掃描槍
但是,理論只是理論,實際上是難以做到的,因為影響二維碼存儲數據的還有掃描設備。比如,手機攝像頭是有最大解析度的,比如800萬像素、1200像素等。其中800萬像素手機,最多也只能識別800萬個點,最多表示800萬個二進位位,也就是100萬字節,基本等於1M字節,即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