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十部電影《法蘭西特派》發布首支預告片和劇照,從這些物料可以看出《法蘭西特派》延續了導演韋斯·安德森的典型風格:對稱式「強迫症」構圖,考究的畫面色彩,荒誕幽默的故事,超豪華演員陣容。
該片是一部虛構的關於新聞以及媒體人的故事,韋斯·安德森自青少年時期就是美國著名知識、文藝類綜合雜誌《紐約客》的忠實讀者,因此影片《法蘭西特派》便是以這間他鍾愛的雜誌社為藍本創作的故事。
據悉,《法蘭西特派》的製作預算為2500萬美元,與其前作《布達佩斯大飯店》預算相同,並且定級為R級。影片計劃於7月29日北美上映,並有望角逐坎城電影節。
《法蘭西特派》概念海報。
【故事】 講述十年間最棒的三個故事
《法蘭西特派》被稱為「一封獻給記者的情書」,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法國一個叫「無聊至極」的小鎮,這裡的記者站要發行一家美國雜誌的最後一期,全片由多個小故事交織構成:一切始於一個假期,雜誌編輯阿瑟·霍維茨將旅行系列專欄,轉型為《法蘭西特派報導》,每周報導國際政治時事、通俗藝術,以及各種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同時他集結了當時最優秀的駐外記者,組成自己的團隊,決定發行一份紀念刊,重點介紹過去十年間最棒的三個故事……雖然影片未公布詳細信息,但從預告片可以看出,新片延續了導演此前的歡快風趣敘事氛圍,通過多線敘事從小人物身上折射整個時代的閃光。
導演韋斯·安德森。
韋斯·安德森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故事很難解釋,是關於駐法國的美國記者費心打造一份雜誌,新聞工作者為了自己真心想寫的文章而奮鬥。這不是一部講言論自由的電影,但當你論及記者,當然也會談到現實世界所發生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法蘭西特派》的劇照由影片中的原型美國雜誌《紐約客》發布,劇照中有黑白、彩色和不同的畫幅比例,有推測該片不同的故事也可能會採用不同的畫幅。而該片的海報也與1947年的《紐約客》一期封面用了相同的設計風格。
1947年的《紐約客》某一期封面與影片《法蘭西特派》海報都採用了相同設計風格。
故事1:《具象的傑作》
一個被判終生監禁的藝術家(本尼西奧·德爾·託羅飾),他的作品被譽為喧嚷一代中最響亮的聲音,他以看守(蕾雅·賽杜飾)為繆斯作畫。藝術經銷商(艾德裡安·布洛迪飾)想要買下他的畫但遭到拒絕,同時這幅畫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轟動。
故事2:《修訂宣言》
革命學生們(「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等飾)在不到兩周的時間消滅了長達一千年的共和黨政權,他們以自由為目標而奮鬥,並在「五月的事件:一本巴黎筆記本」的啟發下,撰寫了兩篇文章。
故事3:《警察局長的私人餐廳》
奈斯卡菲中尉是警界的烹飪高手,一次偶然機會,他成功破獲了一起綁架案。
【演員】 五位奧斯卡得主加盟,「甜茶」與羅南第三次合作
《法蘭西特派》的演員陣容非常豪華,包括5位奧斯卡獎得主: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蒂爾達·斯文頓、本尼西奧·德爾·託羅、克里斯多福·瓦爾茲和艾德裡安·布洛迪,以及5位奧斯卡提名者: 「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西爾莎·羅南、比爾·默瑞、威廉·達福和鮑勃·巴拉班。
與韋斯·安德森9次合作的比爾·默瑞說道:「我去法國拍攝兩天,每個人都好像是走進了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中一樣,有人在看書, 有人在聽音樂,還有人聊天吃羊角麵包,整個體驗像夢一樣。」
年輕演員部分,這是西爾莎·羅南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之後與韋斯·安德森的再次合作,也是她與蒂莫西·柴勒梅德繼《伯德小姐》和《小婦人》後的第三次合作。
同時加盟影片的還有凱特·溫絲萊特、愛德華·諾頓、傑弗裡·懷特等明星。
影片的幕後陣容則仍是韋斯·安德森的金牌班底:攝影師羅伯特·約曼,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斯普拉,剪輯師安德魯·韋斯布魯,服裝設計師米蘭拉·坎農諾等。
角色
比爾·默瑞:飾雜誌《法蘭西特派》編輯阿瑟·霍維茨,靈感即為《紐約客》創始編輯哈羅德·羅斯。
歐文·威爾遜:飾法國通訊社編輯部成員,靈感來自作家約瑟夫·米切爾。
蒂爾達·斯文頓:飾法國通訊社編輯部成員。
艾德裡安·布洛迪:飾藝術經銷商杜文勳爵。他是S.N.貝爾曼1951年為《紐約客》撰寫一篇六部分簡介的主題人物。在預告片中,他帶領一群人參加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展覽。
本尼西奧·德爾·託羅:飾被關押藝術家。
蕾雅·賽杜:飾負責看守託羅的監獄警衛,同時也是他的靈感繆斯。
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飾記者盧辛達·克雷門茨,該角色靈感來自馬維斯·格蘭特,後者在1968年寫了一篇關於法國學生起義的文章,分為兩部分。
蒂莫西·柴勒梅德:飾革命學生齊弗雷利。
【視覺】導演仍堅持高飽和色彩度和對稱鏡頭
從1996年的《瓶裝火箭》開始,韋斯·安德森始終堅持著自己天馬行空的腦洞和高級豐富的幽默感。同時濃鬱飽和色彩度和幾乎完全對稱的鏡頭也成為了他電影的標誌之一。
色彩:在《法蘭西特派》中,延續了以往畫面色彩的大塊度配以同色系的傾向,以此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和畫面層次感。畫面光線更加柔和,明暗差度低,呈現出幾乎沒有陰影的色彩效果。
構圖:韋斯·安德森的對稱性構圖在片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人物擺放得端端正正,依靠線條呈現出平行效果,並與觀眾直視。
景深:即使拍攝景物,韋斯·安德森也會將前後景壓縮,呈現出類似浮雕般的「平面效果」,這也是他的電影畫面更接近兒童繪本的視覺的原因。
畫幅: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畫幅的變化也參與了影片表達不同時間的敘事,《法蘭西特派》中的特殊畫幅,也有可能延續這一作用。
新京報記者 李妍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