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第一次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看到武亦姝,腦子裡不自覺的出現一句詩:「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就是給人一種如沐秋風的感覺,對是秋風!給人那種清涼舒適的感覺。即使到了決賽如此緊張的時刻,她大戰北大研究生陳更,依然給人那種不急不躁的感覺。
當武亦姝念出《詩經》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眼中充滿的自信與從容,讓我一直難忘。
當時16歲的武亦姝,終於站上了冠軍的講臺,主持人董卿更是對武亦姝頻頻誇讚。如今那個才女怎麼樣了?
武亦姝參加完《中國詩詞大會》可謂一戰成名,但是接下來等待她的是高考。她並沒有沉浸於冠軍的喜悅中,而是全力衝刺2019年的高考!
最終她以613分的成績如願進入了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可見,人家不僅是才女,還是學霸。當然優秀的人到哪裡都備受關注。
武亦姝進入清華以後,寫了一篇710字的感言,不僅登報,還獲得教育部的點名表揚。真是應了教育部的那句話:你讀過的書,必將照亮你腳下的路。
如今武亦姝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她也喜歡追星、喜歡逛街,還有對詩詞始終如一的熱愛,正如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獲獎所說的:
我覺得比賽結果無所謂,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能享受到,就夠了。
被詩詞餵大的孩子有多優秀?
1、一種滲透性學習法
武亦姝能成為學霸、成為才女與他背後的老爸脫不開關係,這位父親每天下班4點半就關機,陪武亦姝背詩詞、玩成語接龍。那為什麼背詩詞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呢?
你會發現武亦姝不僅是一個背詩高手,也是一個寫作高手。這是因為從小背詩是一種滲透學習法。
滲透學習法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所提出的,意思是說學習不必先理解,就在這種不理解的過程中,已經一點一滴學到很多東西,背古詩就是如此。
國學大師葉嘉瑩也非常認同這種方法,她回憶小時候背古詩、學國學當時根本不懂,只是一味地背下來,但是到了將來的某一天你突然就懂得一句詩的意思。
這是一種偏重於感性的直覺感化,不但讓文科生受益良多,還能能為理科生增強聯想和直覺能力。而研究表明,孩子背誦古詩,不僅能提高識字能力,還能開發大腦。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說:「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地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古詩的效果」。
2、為學好語文打下基礎
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時代已經走過了,如今孩子面臨的是什麼?是大語文時代!什麼是大語文時代?
中小學教材經過一次次的改革,小學時候學的古詩文數量已經達到了129篇,相比之前增長了87%。
可見,學好古詩文,是想要成為學霸的必殺技。那很多家長可能會反駁,我家孩子小時候是背了不少古詩,但上小學時候都忘了,這不等於白背了嗎!
其實心理學家早就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在7、8歲的時候確實遺忘了小時候背的希伯來語詩詞,但是這些看似遺忘了的孩子,在未來學習希伯來語詩詞的速度要快上1/3。
所以說家長不要擔心,那些背過的詩其實是刻在了孩子的骨子裡,藏進了潛意識。我個人自然也希望養出一個才女、才子來,所以很注重孩子詩詞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詩詞並不需要每個字都理解,你等待的是突然某一天,某個場景下其義自見,那一刻就會明白詩詞的美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