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南北遷徙,幾千公裡的飛行路線,準確無誤,很是聰明。
燕子還是一種吉祥鳥。自古以來,民間就有「燕子進門,富貴相隨」的說法兒。
而農戶餵養的土狗呢,因為頗有靈性,特別的招人待見。
還有,狗狗性情忠誠,嗅覺、視覺、聽覺都十分地靈敏,一向被視為看家護院的好幫手。
這裡所說的「燕知寒門,狗知新婿」,就有點意思了,它們真的有如此高的智商嗎?
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雖說燕子和狗狗聰明可愛,但是若說小小的燕子,能夠辨識出人家的窮富,聰明的狗狗,能認得上門的新女婿,一般人還真的掰扯不清這是怎麼回事。
首先,咱們先說說「燕知寒門」有沒有道理?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中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而這裡的王謝是指東晉時的王導、謝安兩大家族。
王導、謝安,都是東晉的股肱大臣,尤其是這位謝安,更是歷史上有名「淝水之戰」的英雄人物,曾經以8萬東晉軍隊,大敗先秦符堅的百萬大軍。
王謝兩家,為東晉時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堂前多有燕子飛來飛去。
為什麼燕子喜歡攀附在他們這樣的富貴人家呢?
其實,並不是小燕子嫌貧愛富,而是其自身的生活習性使然。
過去,生產力極為落後,普通百姓生活異常艱難,大都蝸居於低矮潮溼的茅草房,沒有遮風擋雨的門廊,根本不具備小燕子壘窩築巢的條件,自然就難以受到燕子的青睞。
而以王謝為代表的富貴人家就不同了,深宅大院,不僅迴廊曲折,更有飛簷翹角,通風釆光和遮風避雨,非茅草屋可比。
燕子選擇這樣的人家安家,便於飛進飛出,而且自身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畢竟燕窩是用泥巴、羽毛和雜草築成的,見不得一點雨水的。
再者,富貴人家禮數規矩多,庭院整潔有序,明事懂禮,言談舉止不會大聲喧鬧,生性膽小的小燕子,不容易受到驚嚇,有利於燕寶寶的養育成長。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狗知新婿」是啥意思?
狗狗是為人類馴化較早的動物之一,善通人性,與其他動物相比較,特別顯得有靈性,見到主人搖著尾巴圍著轉兒,一副討人歡喜的模樣,表現的著實可愛。
雖說狗狗對主人十分親近,也特別忠誠,但是對陌生人卻有很強的敵對情緒。
別說走近主人家,哪怕是從門口路過,狗狗都會狂吠個不停,恨不得掙斷繩索上來撲咬幾口。
所以,若是貿然去有狗狗護院的人家,極有可能會受到驚嚇,說不定還會咬爛你的褲管呢。
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有「狗知新婿」的說法呢?難道狗狗真的能看出上門的新女婿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的。
我認為狗狗之所以對新女婿友善,主要是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一是新女婿上門,女方全家自然是歡天喜地,人人笑逐顏開,買酒買肉,灑掃庭院,屋裡屋外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狗狗呢,當然也會受到感染,搖著尾巴跟著跑來跑去。
二是新女婿上門,衣著光鮮亮麗,左手拎,右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送上門,女方父母笑得合不攏嘴,一家老小親親熱熱地上前迎接。
見此情形,狗狗怎麼會不識時務地自找倒黴呢。
三是新女婿與這家姑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少不了耳鬢廝磨,難免或多或少沾染上一些氣味。
這對於嗅覺多靈敏狗狗來說,自然是輕易就能聞得出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這句俗語,小燕子的「嫌貧愛富」,並非是「勢利」所為,而是其自身的生活習性使然。
而狗狗能夠辯識得上門的新女婿,的確是有三分「勢利」的意思。
不過,更多的還是善解人意的靈性,讓狗狗有了不同一般的眼力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