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臺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許多人對「七級浮屠」一詞似懂非懂,但都會下意識地認為它必然是很重要之物,否則也不會以此來突出「救人一命」的重要性了。
事實上,這句話本就是從佛教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而其最早以文字記載是在明朝《增廣賢文》之中,另外在《西遊記》第八十回中,唐僧被耗子精所迷惑,也曾說出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話語。
在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所謂「七級浮屠」其實指的是七層佛塔。
佛教是在兩漢時期才傳入到我國,初傳入時,其被稱之為「浮屠教」,與「佛陀」一樣都是音譯過來的。
而佛塔最初的應用就是用來供奉和安置佛像、舍利、經卷等佛教物品,亦是「高僧」之墓,根據高僧的級別,佛塔的層數也會有不同。
在百科中,將「七層佛塔」解釋為佛教最高等級的佛塔,這一點小編有點不同見解。
首先,七層佛塔並非是層數最多的佛塔,在它之上還有九層佛塔、十三層佛塔等等。
比如天台山國清寺佛塔就是一座九層佛塔,著名詩人郭沫若還曾在這裡遊覽時,留下過「塔古鐘聲寂,山高月上遲,隨梅私自笑,尋夢複合痴」的詩句;比如位於樂山市凌雲山九峰之一的靈寶山巔上,就有一座十三層佛塔,名為靈寶塔,其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還有位於遼寧省朝陽東的鳳凰山雲接寺塔同樣也是一座十三層佛塔。
若說七層佛塔就是最高等級的佛塔,那麼置這些層數更高的佛塔於何地?
只是個人猜測,或許這也與唐玄奘的一段經歷有關。
唐玄奘曾在大雁塔中翻譯過經文,因此,大雁塔在中土佛教中的地位也隨之拔高,所以,才有了「七層佛塔是佛教最高等級佛塔」的說法。
當然,即使大雁塔原本也並非就是七層,而是五層,只是後來唐高宗認為它與長安城的建築風格有些不協調,就將其加蓋至九層。之後到了武則天時期,大概因其是女性的原因,再次將大雁塔加蓋了一層,至十層,而這也打破了已形成多年的陽性奇數層的慣例。
直至五代的後唐時期,才將大雁塔恢復至七層塔身,雖然後來又經過歷次修葺,但其層數卻是固定在了七層。
而這,或許才是「七級浮屠」的真正由來。
以大雁塔在當時佛教中人心目中的地位來說,以其來強調「救人一命」的重要性,認為「救人一命」所積的功德,甚至要超過建造一座「七級浮屠」所積的功德,也是合乎邏輯的。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一些朋友奇怪於一個問題,剛才所說的「陽性奇數層的慣例」又是如何形成的?
這其實是在佛教傳入到中國後,與我們本土的「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而衍生出的結果。
佛教原本是沒有這種說法的,只是在《周易》中講究「陽卦奇,陰卦偶」,「以天為陽,以地為陰」,因此在我國佛教中,許多事物都採用單數。尤其是在佛教中佔有很高地位的佛塔,其建造也均是以單數為主。
其實這種奇偶的講究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比如「以天為陽,以地為陰」,然後就有了傳說中的「三十三重天」,也有了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雖然這都是佛道兩派不同的說法,卻均是受到了《周易》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