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至今,西安交大協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航天員雜誌社、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了首屆「勇創杯」大學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創意設計大賽,大賽旨在進一步深化大學實踐創新教育,培養和提升廣大青年學生的創造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大力營造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引導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成才的熱情並鼓勵青年將「中國夢」和航天激情、創造力和奇思妙想相結合。10月12日,首屆「勇創杯」大學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創意設計大賽入選作品評選專家會議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順利召開,完成了大賽獎項的最終評選和獎項確定。
選拔賽由西安交大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中心、校團委負責組織,面向全體在校學生,經校內報名、評委審核、組織複賽,共有兩校的15件作品入選,參加最終的北京航天城專家評審,其中西安交大9件作品入選。
此次評選組組長由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湯蘭祥擔任,成員由解放軍總裝司令部軍訓局參謀劉仕雷,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張雅聲等航天醫學工程專家組成。會議中,首先進行了此次創意設計大賽情況介紹和入選作品的簡介,而後在創意性、針對性、技術性、實用性、藝術性五項評分項目的多檔量化評分中,專家們進行了嚴謹的評議和打分,當場得出最終的獲獎名單。西安交大鐘博揚、董宇卿、楊亮項目組的「基於仿生學的太空人艙內行走鞋底設計」得到最高獎項,獲評「特別獎」。此外還評出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以上獎項共7件作品獲獎,其中西安交大4件(獲獎名單見附錄)。
載人航天是人類探索自然、開拓疆域的勇氣之舉,也是引領科技、改變生活的創造之舉。當今,許多來自航天領域的科技產品已經融入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包括載人空間站工程、後續載人登月、火星探險等,將為廣大中青年科研人員和潛在的科技主力軍——當代大學生們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實現航天科普教育的同時,播撒和孕育未來的科技星火,促進當代大學生航天探索夢想的起航。
據悉,國家航天員中心將對獲得特別獎的項目《基於仿生學的太空人艙內行走鞋底設計》進行進一步的資助研究。
首屆「勇創杯」大學生「微重力健康生活」創意設計大賽獲獎名單
項目名稱 | 提交單位 | 項目組 | 獎項 |
基於仿生學的太空人艙內行走鞋底設計 | 西安交通大學 | 鍾博揚 董宇卿 楊 亮 | 特別獎 |
面向航天員的智能信息助手— 「天助」系統 | 上海交通大學 | 戴毅 丁正彥 餘金澳 周 芹 | 一等獎 |
太空艙虛擬實境鍛鍊系統 | 上海交通大學 | 劉 崗 黃 定 羅會清 朱佳妮 | 二等獎 |
微重力環境清潔設備設計 | 西安交通大學 | 張新意 崔興業 宓思恩 高 見 王宇豪 | 二等獎 |
微重力下睡眠質量的改善 | 西安交通大學 | 史 萌 宋思揚 陳志強 顧邦韜 朱嘉倫 | 三等獎 |
低重力條件下的水代膠囊藥物 | 上海交通大學 | 孫天磊 李哲奇 | 三等獎 |
Easy Bike——太空中的「自行車」 | 西安交通大學 | 陳 強 武彤暉 | 三等獎 |
探究微重力條件下睡眠環境的改善 | 上海交通大學 | 劉 暢 熊天竹 鄭 燁 高 琦 | 入選 |
3D空間手勢控制器 | 上海交通大學 | 鍾 柯 | 入選 |
太空磁力跳舞機 | 上海交通大學 | 郭紅磊 | 入選 |
新型太空洗澡機 | 西安交通大學 | 劉付生 姬興 周媛 郭文聯 黃子楚 | 入選 |
微重力下超聲波有水洗頭機 | 西安交通大學 | 郭 磊 韓 捷 魏思遠 | 入選 |
適用於微重力環境的醫療器械 及設備 | 西安交通大學 | 秦一丹 孫迪昊 | 入選 |
微重力下的「重力」生活 | 西安交通大學 | 李墨筱 易 兵 劉文源 黃 河 | 入選 |
空間中醫醫學養生體系 | 西安交通大學 | 韓玉龍 紀昌春 秦一丹 | 入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