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市場回顧:
上周股市在震蕩中大幅回調。因證金公司稱一般情況下不入市操作,上周一開盤證金概念股便明顯疲軟,當天雖滬深指數微有上漲,但國企改革指數標的股接近集體跌停;次日股市大幅重挫,滬指、創業板指均下挫6%以上,滬指從近4000點上方回到3748點,兩市1600隻個股跌停,兩市資金淨流出近1400億元,為連續第六個交易日淨流出,也創下近3個月來最大單日淨流出紀錄;19日,兩市上演驚天「深V」反轉,早盤滬指一度跌至3558點,午盤後因證金公司入場託市而大幅反轉,滬指重回3700點上方,全天振幅達6.75%,其中證金概念股率先漲停拉升指數;不過,市場信心受到衝擊,上周四、周五未能延續漲勢,一路走跌,滬指跌至近3500點。
截至上周五收盤,滬指報收3507.74點,較此前一周大跌457.59點,跌幅達11.54%;深成指報收11902.05點,較此前一周跳水了1543.82點,跌幅達11.48%;創業板指報收2341.95點,環比此前一周降332.07點,降幅達12.42%。
對於後市走勢,中投在線對私募機構的調查了解到,多數私募認為市場多空博弈激烈,短期仍將持續寬幅震蕩的格局,整個市場將在價值重估後尋找新的方向,市場信心十分重要;長期來看,A股牛市趨勢不變,但將呈現結構分化,目前點位上選股仍大有可為,要注意避開泡沫化較大的個股。操作上,大部分私募維持較低倉位,選擇優質個股作試探性加倉,看好高端製造、醫藥、國企改革等行業或概念股。
二 一周私募焦點:
1、多家公募基金爭相布局量化對衝產品
近期華泰柏瑞、國金通用、景順長城、安信、中郵創業等多家基金公司已經上報量化對衝產品,大成基金[微博]即將發行首隻量化對衝基金,諾安、民生加銀等基金公司也早已就該領域進行布局,未來也會有相關產品面世。未來一年,公募發行的量化對衝產品或將超越過去數年的總和。
2、私募再向期貨公司伸「橄欖枝」
繼2014年混沌投資收購鴻海期貨(已更名為混沌天成期貨)97%股權,開啟境內私募收購期貨公司的先河後,近期又有私募瞄向期貨公司。廣東莞香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近日已向一家位於華北的期貨公司發出收購要約,這家期貨公司2014年年底淨資本為兩千餘萬元,從當年淨利潤水平看,基本處於盈虧平衡線。莞香資本CEO 江國棟表示,由於公司主營業務是量化對衝基金,每年要向期貨公司支付大筆交易費用,未來隨著管理資金規模的增大,交易費用成本無疑會更高。如果收購一家期貨公司,可能會出現「1+1>2」的溢出效應。
3、年內800隻私募基金遭清盤 QDII基金迎首例清盤
統計顯示,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共成立2143隻陽光私募新品,目前已有799隻產品被清算,其中7月份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為200隻,顯著高於今年的其他月份,有10隻產品存活期未超過一個月。今年二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成為清盤重災區。規模持續停滯不前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將迎來首例清盤,泰達宏利全球新格局基金將成為第一隻清盤的QDII基金。
4、避險資金青睞FOF組合基金
7月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現上萬份贖回,投資者風險偏好呈顯著下降趨勢。業內人士認為,資金流出後,除了轉向傳統的貨基、債基和最近火熱的量化對衝產品外,FOF產品也成為投資者的新選擇。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籌備成立FOF研究小組,正在積極尋找優秀私募標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陽光私募組合基金共有268隻,涉及69家陽光私募管理人。今年共新增組合基金88隻,較去年同期的32隻增長近3倍。具體來看,一季度成立26隻,二季度成立42隻,而剛過去的7月份也有10隻新產品成立。同時,今年以來組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為16.54%,行業前1/4的組合基金平均收益為52.2%。
5、受益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 7月外幣私募基金髮展提速
受益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7月外幣私募基金數量增多,創年內新高。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 7月新募集私募基金中,外幣基金數量增幅明顯,是6月外幣基金數量的5倍,創2015年以來外幣基金數量新高。具體來看,7月新募集人民幣基金共54隻,募資金額為15.69億美元,佔比為40.4%;外幣基金5隻,募資總額為23.17億美元,佔7月募資總額59.6%。
6、中報漸次披露 私募牛散扎堆現身次新股
統計顯示,目前披露中報業績的67隻次新股,逾六成個股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就出現了昀灃投資、星石投資等私募以及何雪萍、周信鋼等牛散的身影。 中光防雷中報顯示,何雪萍持有306.61萬股,為第一大流通股東,百洋股份、朗源股份、燃控科技等上市首季均獲得何雪萍的青睞。王亞偉也鍾愛次新股,二季度現身暴風科技、蘇試試驗;此外,不少次新股還獲得私募基金的扎堆進駐。如天際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就出現了4隻私募基金的身影,浙江鼎力、威帝股份、三鑫醫療等前十大流通股東榜上,至少有2隻以上私募。
7、7月券商通過櫃檯市場發行684隻私募產品
中國證券業協會19日發布的7月證券公司場外業務統計數據報表顯示,當月,報價系統發行私募產品220隻,月度發行金額259.98億元;截至7月底,報價系統累計發行規模達2592.3億元。7月報價系統衍生品在線籤約規模持續增長,達5.25億元;截至7月底,報價系統衍生品在線籤約規模突破30億元。櫃檯市場方面,7月證券公司通過櫃檯市場發行規模整體放緩,新增發行(含代銷)684隻私募產品,發行金額455.07億元;148隻私募產品實現轉讓,轉讓金額16.14億元;1家證券公司開展場外融資業務118筆,融出資金0.34億元。
8、期貨私募做多貴金屬獲利頗豐 周最高賺39%
做多貴金屬成為上周期貨私募盈利的主要手段,其中盈利最大的產品周收益為38.99%,2隻產品收益超30%,3隻產品收益介於30%~20%之間,4隻產品收益介於20%~10%之間,33.74%的產品實現正收益。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下,投資者第一想到的就是買入貴金屬進行保值增值,所以期貨市場上貴金屬黃金白銀的價格得到了上漲提振。
9、逾百隻新私募產品遭清盤 基金經理提成泡湯
7月份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達200隻,今年以來私奔的基金經理都在「高位站崗」,基本上不會有業績提成。這意味著,新近奔私的基金經理將直面生存壓力。數據顯示,在其資料庫有覆蓋的公募基金經理中,7月,「奔私」者的數量為零。同時,成立的私募基金產品數量也驟降,7月成立的私募基金共有434隻,而今年二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數量還高達4266隻,月均1422隻產品成立。據此測算,7月成立的私募基金產品數量只是此前二季度每月平均水平的三成左右。
10、大券商力推私募工廠
隨著經紀業務競爭的不斷加劇,加上網際網路開戶的衝擊,券商經紀業務差異化戰略成為券商的重要競爭手段。一些券商依託資金和網點以及相關服務優勢,大力拓展孵化私募基金業務,力求將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投資者孵化成專業機構投資者。大於500萬的帳戶就可以參與,招商證券表示,通過對客戶的梳理,準備面向有專業投資能力的投資者服務,形成私募孵化器。招商證券自己拿出5億元種子基金靈活跟投,並且提供網點銷售支持。
11、新華百貨拒開股東大會 與私募紛爭再起
新華百貨與股東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之間的矛盾升級。對於上海兆贏董事長 崔軍(專欄) 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上海寶銀、上海兆贏與新華百貨共同出資設立」伯克希爾控股有限公司,以及罷免公司兩名董事並補選兩名董事等5項議案,新華百貨8月20日晚間公告稱,不具備召開公司臨時股東大會及審議相關提案的條件,不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截至8月13日,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合計持有新華百貨25%股份。而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新華百貨30.7586%股份。
三 上周私募業績
上周A股在震蕩中大幅回調,陽光私募業績總體上未見明顯波動。中投在線研究中心統計,上周收益率在20%以上的產品為15隻,較此前一周的19隻略有減少;但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達到195隻,較此前一周的75隻大幅增加;收益率區間在1%-10%之間的產品超過1000隻以上,數量有明顯增加。不過,業績排名第一位的產品收益率為153.90%,而此前一周業績最高達到1649.7%;不過,相比此前一周僅一隻產品收益率翻番,上周有兩隻產品收益率超過100%,排名前20位的產品收益率在153.90%-19.42%之間。
上周收益為負的陽光私募產品來看,業績下滑幅度繼續縮小。統計顯示,上周雖仍有逾千隻產品收益率下跌,但跌幅超過1%的產品減少至317隻。其中,跌幅超過10%的產品為29隻,相比此前一周的53隻明顯減少;跌幅在20%以上的產品也減少到8隻,而此前一周有18隻。下跌最多的20隻產品跌幅在53.29%-12.20%之間,此前一周在38.32%-19.96%之間。
按投資類型來看,上周股票型產品業績波動不大,2隻產品當周收益率翻番;收益率超過20%的產品為15隻,此前一周為17隻;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達187隻,較此前一周的69隻大幅增加。
上周收益為負的的股票型產品跌幅環比也有所減少,下跌超過20%以上的產品為8隻,較此前一周的17隻明顯減少;跌幅超過10%的產品也減少至26隻,此前一周為49隻。跌幅在1%以上的產品也減少至229隻,跌幅最大的20隻產品下跌區間在53.29%-12.04%之間,此前一周在38.32%-19.54%之間。
其他概念類基金來看,量化型私募基金上周業績有所回升,230隻產品實現正收益,相比此前一周的125隻明顯增加;但增幅最高為11.42%,相較此前一周的12.98%略有下降。3隻產品收益率在10%以上,增長超過3%的產品為13隻,此前一周為17隻;123隻產品增幅在1%以上,排名前10位的產品收益率在11.42%-4.13%之間,而此前一周在12.98%-4.22%之間。收益為負的量化私募產品為47隻,相較此前一周的148隻大幅減少。其中大多數產品跌幅較小,32隻產品跌幅在1%以下。跌幅最大的前10隻產品下跌在9.37%-1.66%之間,相較此前一周在8.74%-2.13%之間。
FOF產品上周收益基本維持穩定,有10隻產品為正收益,但最高增長為2%,較此前一周的6.55%明顯縮窄;負收益產品有8隻,下跌最多為3.78%,相比此前一周為5隻錄得負收益,下跌最多為3.20%。
債券型陽光私募產品上周收益也未有明顯變化,70隻產品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前10位在9.55%-1.15%之間,相較此前一周73隻產品正收益、排名前10位收益率在14.17%-0.94%之間。收益為負的產品為26隻,但跌幅環比明顯縮窄,跌幅最高為1.16%,僅兩隻產品下跌超過1%,而此前一周跌幅最高為8.17%。貨幣市場型陽光私募產品中,收益率在0.08%-0.03%之間。
四 上周私募倉位情況:
在證金公司表態稱今後若干年不會退出、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再融資或重啟、人民幣大幅貶值等不確定因素下,中投在線研究中心了解到,私募機構整體上傾向維持低倉位。但由於近期震蕩上行的趨勢較為確定,一些私募也選擇試探性加倉。加倉方向上,高端製造、醫藥、軍工、國企改革、工業4.0、航空、核電等受到私募青睞。
以下是可獲取的上周私募倉位調整情況匯總:
乾道星和資產王秉曉:旗下股票類產品已經清倉。
北京世紀嘉信投資王磊:多單倉位僅為20%,中期還是看空,針對短期內震蕩上行,採取的順大勢、逆小勢的做法。
深圳凱建宏投資趙立松:近期保持三四成的倉位,尋找一些業績基本面已經被打到谷底的股票,同時拿10%左右的倉位做波段,攤低成本。
澤延資產投資總監劉俊:就短期策略來看,8月份是比較好的加倉時間窗口。一方面是新股發行暫緩,另一方面是投資者都處於比較低的倉位,這說明看空的力量已經失去做空的能力,變成潛在的多頭,這對市場其實是一種利好。
五 下周市場展望:
下周交易提示:
央行多措施釋放流動性 降準預期仍強烈
央行20日繼續在公開市場展開逆回購,向市場釋放短期流動性,本周合計實現1500億元的資金淨投放。結合近期央行持續加大逆回購力度、以及人民幣匯率走軟預期來看,未來央行或通過多種組合措施持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且市場降準預期依然強烈。
私募看後市:
元普投資張強:上周大盤表現較為不安,匯率貶值和資本流出或造成短期流動性的不確定,暴漲暴跌的行情不斷消磨著投資者信心。同時,成交額有不斷向下的趨勢。看似危險的盤面實際蘊涵了左側投資的機會:首先,本周是全球金融風險預期爆發的表現,金價和其他市場的指數破位下行便能印證這一點;其次,我們追蹤的投資者風險偏好雖有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最後,只要國內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切看空預期便會不攻自破,超跌部分便會回補,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去消化,需要時間去調整,但是上周的大幅下跌並不能代表熊市的開始。
朱雀投資: 預計在情緒的慣性使然下市場仍會延續反彈,但是4200-4300點附近壓力仍在,不改變震蕩的格局。存量資金博弈的反彈,指數越到高位風險越高,需要繼續關注成交量放大對於目前存量資金的快速消耗情況。從中期來看,估值結構、資金的供需平衡變化、市場信心的重燃等都仍然需要較長時間。
星石投資楊玲: 短期來看,證金公司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有助於股市反彈。短期來看救市已經基本取得成功,但是投資者信心恢復尚需一定時間,市場大概率將呈現震蕩向上的格局,市場行情也將從前期的全面上漲演化為結構性分化。
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 整個市場會重新構築新的估值體系的基礎,短期弱勢震蕩一段時間以後,再尋找新的方向。本輪迴調極大地緩和下半年整體市場的估值壓力,藍籌股順勢下行為下半年提供良好的上車機會。從長期來看,A股牛市趨勢不變。從投資策略來講,看好大金融、環保、化工新材料、民航、新消費。
旗隆基金董事長代雪峰: 人民幣速貶3%意味著人造牛市再開啟。當前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讓一部分看空中國,紛紛欲割肉到地板的人再次砸出帶血籌碼,這只會讓中國牛市底部夯實得更好,更穩固。
豐嶺資本創始人金斌::除非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否則對企業真正的競爭力影響有限。過去許多年來,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帶動大量熱錢進入中國,引發資產價格的上漲。如果貶值的預期一旦形成,資本外逃會成為趨勢,對資產價格的衝擊不容小覷。
澤延資產投資總監劉俊::市場自身的功能在恢復,短期內正在脫離證金公司的影響。但就中期來看,市場不確定的因素還比較多,市場能否靠自身力量穩住還要觀察。大家對慢牛還有預期,如果能夠把市場的信心再提振起來,這個位置上選股還是大有可為。
北京世紀嘉信投資王磊:在短期震蕩上行趨勢漸明的背景下,投資者高拋低吸的投資策略是大跌之後迅速反彈的主要原因。
名禹資產董事長王益聰: 當前市場看似雙底結構,但並不清晰,不排除反彈結束後進一步震蕩探底的過程,下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大盤可能只是一個寬幅區間的橫盤震蕩態勢,目前言底似乎太早。
中域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袁鵬濤:目前市場階段性底部已經形成。指數上下的機會不大,現階段關鍵還在於持股方向。如果方向正確,就會走出向上的反彈趨勢;若方向錯誤,則市場反彈可能對投資者個人而言只是橫盤震蕩。
北京融和資本總經理仲崇敬::目前市場短期仍處於去泡沫化的過程中,明後年會再次進入上漲區間,但將是結構化的牛市。最近應該關注被錯殺的優質股票進行中長期投資,而對於一些泡沫化的個股,則不建議進場。會比較關注醫療、央企改革、金融等板塊。
金元順安投資副總監晏斌:大跌充分表現了市場多空博弈的激烈程度,對後市謹慎不恐慌。看好軍工、國改等強勢板塊,大跌後反彈能力也強。
和聚投資: 本輪動蕩期之後,資本市場的外圍流動性環境可能會進一步寬鬆,下階段的投資機會需要更加強調估值的安全邊際和企業基本面的改善。
深圳凱建宏投資總經理趙立松: 預測指數在下半年可能突破5200點,牛市還沒有走完,市場調整到9、10月份基本到位,11、12月還會有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能夠一直走到明年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