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上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說的是:人要是沒有了信用,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就無法行走,可見守信是多麼的重要。
一個人的信用,會伴隨一生,在點滴小事裡積累的是信用,攢下的是人品。無需他人督促,信用自在心中,這便是生而為人最大的高貴。反之,承諾無果,借錢不還,不守契約,不按時赴約⋯⋯都是失信人最大的破產!
古時候,周幽王為博取寵妃一笑,下令在城附近烽火臺上點起烽火,召來諸侯帶領兵將趕來救援。大家緊張而急忙的樣子只是博愛妃一笑。反覆多次眾諸侯都很生氣,並知這是周幽王開心而已。待外敵真正入侵時,周王下令點起烽火時,再無援兵到來,就這樣周王一族被滅。這自然成了不守信而滅亡的典型。
守信是一種人格魅力!她不是用金錢能買到的,也不是假大空的忽悠可以得到的。我們永遠不要丟掉別人對你的信任,因為別人信任你,是你在別人心目中存在的價值,守信方得人心。
我想很多人都遇到那種讓你特別抓狂的事情,因為對方臨時失信或失約,或沒有按照約定執行,導致你的計劃被打亂,而變得非常煩躁。別人的不守信,讓你的好心情破壞的無影無蹤,自然你也不要破壞了別人的好心情喲!
講到守信,讓我想到了春秋時期吳國的季札。季札出使晉國,路過北方的徐國。徐君十分喜歡季札的劍,但是卻沒有說出來。季札心裡卻知道,但因為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不便送給他。季札出使完晉國回到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季札說:「我當初心裡已經決定要把這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當時季札只是在心裡應允了別人,但卻仍然信守。相比我們今天來說,是不是真正的值得我們學習和認真對待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