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強是鞍山海城市騰鰲鎮東四方臺管理區東四方臺村的農民,在四方臺鎮當水管員時,他曾跳入河中救出落水村民;在軋鋼企業打工,他一直戰鬥在一線,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不斷學習總結對軋鋼生產線進行多次技術革新。他不僅是遼寧省千千萬萬農民工的縮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魏克強等 16 位農民工榮獲 " 全國優秀農民工 " 稱號。他們有的是家庭農場副場長、有的是設備員、還有的是掏糞工、催乳師,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奮鬥著。
革新生產線技術 使生產效率提高 30%
魏克強曾任東四方臺鎮水管員 ,2002 年他在東四方臺鎮的東關地大河邊巡視時,遇到一名村民意外落水。魏克強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跳到河裡,迅速遊到落水者身邊,將落水者及時帶到岸上,挽救了一個生命。
後來,魏克強去軋鋼企業打工,從事一線生產工作,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不斷學習總結,很快從一名普通操作工提升為軋鋼技術調式崗位技術工。2016 年,魏克強應聘到遼寧衡業汽車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任軋鋼車間代班工長。魏克強同志入廠近 4 年時間,他憑藉多年的軋鋼工經驗,對軋鋼生產線進行多次技術革新,其中,利用現有軋輥內套轉換,將原 350 軸瓦軋機改為樹脂瓦軋機,使生產效率提高 30%,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在初軋機組,他獨自設計製作制動翻鋼系統,試用非常成功,徹底解決了手動翻鋼操作帶來的較大勞動強度這一問題,不僅有效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產量也大幅提高。
四年時間,通過魏克強的努力,車間的生產環境、工人工作效率都有很大變化,各項小改小革及技術革新為公司年降本增效 300 多萬元。
開辦家庭農場 帶領周邊農戶發展出口農業
李巖是瀋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依牛堡子村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做起事來,幹勁十足。
2013 年 12 月,李巖在法庫縣工商部門註冊成立了法庫縣東潤澤玉米種植家庭農場。幾年時間裡,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家庭農場現有耕地 2000 多畝,糧食產量畝產超過 1500 噸,年利潤 100 萬元以上。
2013 年到 2019 年期間,李巖大力實行家庭農場種植品種優質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市場化,打造出一條發展玉米、西蘭花生產和銷售的新路子。自 2015 年起,李巖發展出口創匯產業,通過與韓國泰和公司籤訂西蘭花的出口訂單,使種植西蘭花順利出口到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近幾年,家庭農場的西蘭花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從 950 畝增長到現在的 1100 畝,每畝地增加經濟效益 1000 元,西蘭花種植畝產值達到了 9000 元,純利潤 3000 元。
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玉米種植農戶種植了優良的玉米新品種 20000 多畝,並且全部實行了玉米 " 大壟雙行 " 的種植新模式,周邊農戶種植的玉米畝增加產量 200 斤左右、畝增加收入 180 元,增加社會經濟效益 360 萬元。
此外,他還幫助 100 多人解決了因生產資金不足造成自主創業難的問題,帶領他們走上獨立生產、共同創業致富的道路。
80 後掏糞工跳進化糞池清淤
1986 年出生的賈政文是丹東一位普通的一線環衛工人,自 2003 年成為一名環衛工人開始,全市的 26 座公廁就成了賈政文的人生重心。受老環衛工人父親的影響和薰陶,他心裡早就對環衛工作有所了解。
隨著公廁的改造升級和先進設備的引進,一方面讓廣大群眾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帶來的改變,另一方面也要求環衛工人重新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適應科技帶來的改變。他主動報名學習駕駛,從此,又當吸糞車司機,又當掏糞工人。每天,他開著吸糞車來到公廁,拽出吸糞管一個公廁一個公廁地清理。學校、老舊小區附近的廁所的清運是所有清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絲毫馬虎。
2018 年春節前夕的一個傍晚,跟往常一樣巡檢的賈政文經過批發市場公廁時,發現那裡的排汙管掉進了化糞池,急需維修。
在吸汙車將化糞池的汙水抽乾後,池底露出了厚厚的淤糞,濃濃的氨氣味令人窒息。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賈政文不顧自己的身體,穿上雨鞋、戴上手套率先跳進了化糞池清淤,在這種環境中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把公廁修好。
由於常年從事清便工作,糞便濺到臉上、身上是常有的事。賈政文常常自嘲地說:" 家人說我身上總有股洗也洗不掉的大糞味。"
遼瀋晚報記者 胡婷婷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