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對聯的稱呼有很多,比如對偶、門聯、楹聯、桃符等,一般俗稱為對對對,桃符的稱呼比較早,當時書紙也沒有現在這麼普及,所以一般都是寫在兩塊木頭上,「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五代後蜀孟旭寫的一個對子,據說這是最早的一副春聯。
歷朝歷代當中清朝人是最喜歡對對子的,這點從乾隆身上也可以看出,在朝廷之上動不動就是拿對子出來說事,文人雅士沒事聚在一起就喜歡研究對子,也是當時大家最喜歡的一項娛樂之一,連小孩之間都喜歡說上一兩句。要說最厲害的就屬鐵齒銅牙紀曉嵐了,另外還有一位龍啟瑞也是對子裡的行家,他從小時候私塾的時候就常常和老師說對子,很少可以難倒他,所以有「神童」的稱號。
龍啟瑞是清朝時期的文字學家和目錄學家,5歲的時候家裡就請了私塾老師教他識字學習,6歲的時候他比同齡小孩在學習上都要出色聰慧,長大後不負所望高中進士進入到了翰林院任職,龍啟瑞喜歡對對子和他的啟蒙老師有很大的關係,老師受風氣影響特別愛和學生說對子,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龍啟瑞九歲那年正值夏日的時候院子裡的荷花含苞待放,私塾老師給學生出題「塘中蓮苞攥紅拳,打哪個?」大家撓撓頭都不知道,只有龍啟瑞說了下聯「水面荷葉伸綠掌,要什麼?」私塾老師對他讚嘆不已,名聲就這樣漸漸傳開了。
此後常常有文人墨客都喜歡和他對對子,他都可以一一對答,有一次在一場娛樂上他對了不少經典的對子讓在場的對對他刮目相看,走的時候他說自己也想出個對子考考大家,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斷句為「小偷,偷偷,偷東西」七個字裡面有四個字是重複的,大家一聽都沸沸揚揚的開始討論,估計對漢語不太熟悉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斷句才好,一直到散場了也沒有人站出來下聯,後來大家常常一塊討論這個上聯,只有「孔明明明明事理」最經典,小偷是鬼鬼祟祟的作風,孔明則是高風亮節,真的是太絕了,還有人調侃寫了個橫批「天壤之別」。
另外還有人對下聯「有路通通通通南北」「彼大隱隱隱隱左右」等等對仗上看似工整但是字面意思上不太符合,龍啟瑞的這一副上聯難度係數可以說是五顆星了,這麼久過去了一直只有「孔明,明明,明事理」這一副下聯符合,不愧是清代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這也只是他最經典的一個對聯,另外他還有很多對子都非常精闢,如上聯「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他給的下聯「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都非常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