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幹部故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個平民的幸福人生 ——回憶我的...

2020-12-25 澎湃新聞

婦聯幹部故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個平民的幸福人生 ——回憶我的母親張美春

2020-03-07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的母親出生於1927年農曆6月30日,於2019年5月20日仙逝,享年93歲。母親是在出生僅6個月之際就被我奶奶抱來撫養的童養媳。解放前我們家非常窮困,房無一間,地無一分,靠租種富人一點土地和打零工生活。奶奶生育過8胎,養成了僅我父親1人,其餘的均因窮困而早逝。奶奶自己生育的兒女都養不活,為什麼還要抱一個僅六個月的女嬰來撫養?今天的人們似乎很難理解。這就是「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的血淚仇」的無奈選擇。母親成了我們胡家延續香火的唯一希望。窮苦人家災禍多,父親十五歲那年,我的爺爺病逝,對於這樣的窮苦人家真是雪上加霜。靠年僅15歲的父親怎能維持這個家?無奈之下奶奶只能一邊給富人家當保姆、幹零活,一邊擠出時間包些粽子或蒸些九層糕讓年僅八、九歲的母親出門叫賣,以維持生計。在舊社會,哪有窮人的活路?

春雷一聲震天響,來了救星共產黨,他為人民謀幸福,他為人民得解放。毛主席統帥的人民解放軍在1949年5月解放了泰順,我們家才有了新生的希望。土改工作隊進村後我們家成了土改工作的堡壘戶,母親更是成了土改工作的積極分子。那時我剛出生不久,為忙碌土改工作,我幾乎是在奶奶的撫育下度過的童年。那時母親為了工作,每天早出晩歸,作為她的兒子,也很少見到她的身影。有一回她又要出去工作,我拼命拉住她的腿,不讓她離開,竟將自己的小手拉脫臼了。「急什麼,多待一會不行嗎?」母親受到了奶奶的責備,她也痛心地流下了眼淚。年幼的我當時尚不知道那不是她狠心,而是為了革命工作,她只能捨棄小家為大家。為了黨的事業,也是為了窮苦大眾的幸福未來,她對我這個長子也是分身無術,無可奈何。奶奶和父親對母親的工作也是十分的支持和體諒。

在那如火如荼的土改歲月裡,敵人不甘心於他們的失敗,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反動派不斷派敵特和內地的土匪、反革命相勾結,製造了一樁又一樁的血案。1950年10月19日,就在離我家5公裡的仕陽區公所,遭到了杜謀平、吳宗論等17名匪徒的襲擊。被搶去輕機槍一挺,歩槍17支,子彈1000多發、手榴彈6枚和其他機密文件及物資等。壞消息不斷傳來,百丈區公所被襲、司前、泗溪、雅陽糧庫被搶,幹部及其親屬和群眾積極分子被殺……僅1950年上半年,在泰順境內被害農民積極分子就有23人。面對殘酷嚴峻的考驗,有些原來比較活躍的土改積極分子,再也不敢拋頭露臉。而母親卻毫不畏懼,勇敢地跟著共產黨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鬥爭,從沒退縮,毫不動搖。在積極參加工作之餘,母親還積極參加掃盲識字班的學習。在進掃盲識字班前,母親連名字都沒有,因是從三魁張宅抱來的,村人就只叫她「張宅姆」。識字班的老師說,解放了,人民的春天來了,就取名「美春」吧。從那以後,母親才有了「張美春」的名字。經過掃盲班的艱苦學習,慢慢學會了讀書、看報和作一些開會的筆記。由於母親表現優秀,她被選為泰順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後又被組織上選拔為婦女幹部,任雪溪鄉婦聯主任,並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

此後她的工作積極性更高了。1954年春天,縣裡召開會議,母親正懷著尚未出生的妹妹,從我家到縣城,要翻山越嶺步行45多公裡山路。她腆著大肚子,急急地走了二天才趕到縣城及時參加會議。女兒出生後,她多次僱人擔著女兒到縣城開會。她不怕艱難困苦的工作態度,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讚揚。在工作中她努力實踐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鄉政府安排她到雪溪鄉洋面村駐隊工作,那時的幹部都是要和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她作為一名年輕的婦女幹部,堅持「三同」也毫不含糊。有一回,為了貫徹落實上級的緊急會議精神,連夜趕回洋面村,因剛剛下過大雨,過矴踄時滑倒,幸同行的一位老中醫施手相救,才免於難。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她努力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表揚。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不少地方颳起了浮誇風和共產風。但母親駐住的洋面村(大隊),始終遵循毛主席的教導,堅持「實事求是」。當年因為「三年自然災害」發生饑荒,洋面村雖也發生了糧食短缺的困難,但在雪溪鄉乃至仕陽區一片,卻是災情較輕的一個村。母親的工作深受廣大幹部群眾的好評,時至今日,洋面村的老一輩人還念念不忘,稱母親是共產黨的好幹部。

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加上蘇聯修正主義集團的背信棄義,我們的國家面臨嚴重的困難。1962年黨中央調整政策,精簡下放部分幹部到農業第一線支援生產,減輕國家負擔。面對國家的困難和黨的號召,作為共產黨員的母親面臨艱難的選擇。一個農村婦女當上了國家幹部是多麼不容易,回到農業第一線的困難可想而知。可是我的母親卻選擇了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切服從黨安排,毅然向組織上遞交了下放農業第一線的申請書!我母親雖然是下放對象,但組織上遵從母親的願望,將她下放到了農村。不久,組織上又將她安排到仕陽農場工作。在農場,她無論是養豬還是飼雞,都不怕苦不怕累,髒活累活搶著幹,多次被評為優秀職工。1963年仕陽農場解散,組織上又讓她到雪溪公社食堂當炊事員。誰都知道,食堂工作眾口難調,這是一份工資低又吃力難幹的工作。但母親從來都是「黨叫幹啥就幹啥」,她二話不說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她以燒好每餐飯,做好每道菜為己任,受到在食堂用餐幹部們的稱讚與好評。文化大革命期間下鄉的軍宣隊,也對她的廚藝讚不絕口。每當母親向軍宣隊的同志徵求意見時,那些解放軍就以革命樣板戲《沙家浜》那段郭建光對沙奶奶的唱段來調侃「那一天同志們把話拉、在一起議論你張媽媽……」此時的食堂就充滿了祥和歡樂的氣氛,這也是母親感到開心和幸福的時刻。1976年後,她轉鄉加工廠當工人,碾米、加工麵條和炒制茶葉,無論做什麼她都任勞任怨,也深受同事們的器重。

1981年我的奶奶去世,母親也到了退休年齡,她才回家主持家務。此時她的黨組織關係也從公社轉回村裡。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她牢記毛主席關於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教誨,積極地參加黨組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的同時,經常關心村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狀況。無論哪家發生困難,她都會主動前往慰問和幫助,並積極向組織上反映,爭取給予救助。她心態積極,心理健康,笑口常開,樂於助人,村民們都視她為親人,每有難事皆找她商量,我母親也總是竭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有位名阿嬌的的鄰居,年60多,因血管堵塞導致半身癱瘓,她的子女不在身邊,缺人照顧,當時我母親已80多歲了,她仍然像親人那樣給予照料,為她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感動得阿嬌每每落淚。有一年春節,我請母親到羅陽(縣城)我家過年,母親竟以阿嬌無人照顧為由婉拒了我的請求。一路走來,我的母親真是黨叫幹啥就幹啥,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90高齡後,疾病纏身,多次住院治療,黨支部的會議已經不能參加,但仍然堅持按時交納黨費。母親對黨忠心耿耿,黨組織也經常關心她,近年組織上按照下放幹部的政策,每月發給1500多元的生活費,每臨節日(主要是春節和「七.一」),從縣委組織部門到鄉、村黨組織都派員前往慰問。她念念不忘黨的關懷和培養,一輩子教育我們兄弟姐妹總是兩句話:「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她將此作為人生幸福的密碼,讓我們代代傳承。

母親一生平凡無奇,但她那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作風和助人為樂的思想境界,都是我終生學習的榜樣。數十年來我們全家的幸福生活及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進歩無不滲透著她的心血。當年她當上國家幹部後,有人曾對我母親說,你是童養媳,根據你的情況是可以和你種田的農民丈夫離婚的。母親回應他們說,當了國家幹部就和農民丈夫離婚,這種缺德的事我真做不出。父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把式,平生只知幹各種農活,但是他們始終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直到父親八十多歲離世,做到了白頭偕老。她對我奶奶的孝順更是遠近聞名。奶奶始終是我們家的當家人,母親參加工作後,她每月都將工資交給奶奶,不留一分私房錢,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1959年有次領工資時,有位好友勸她存10元錢到信用社開個存摺,她照辦了。奶奶發現該月份工資少了10元,就說這個家我不當了,還是你來當吧。母親一句話也不敢應,從此以後她再也沒自己存過錢,要用錢只是向我奶奶要。直至我的奶奶82歲去世,我們的家都是奶奶當。那本存了10元錢的信用社存摺也一直沒有領出和續存過,保留至今,成了歷史文物。

母親生育四個子女,每人都取得了高中以上學歷,在我們這個年代是很不容易的。也許這是在她的人生經歷中感受到了沒有文化的切膚之痛和「知識就是力量」深刻認識。所以在送子女讀書上,她是竭盡全力,排除萬難。現在他們均已成家立業,她名下的小字輩已超40人。每思及此,我們既不能忘記父母比山高似海深的恩情,更不能忘記是毛主席、共產黨開創了偉大的時代,才有我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我是家裡最大的孩子,我上學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記得我初中入學時,仕陽、三魁二個片區,初一時有100多個同學,到初三畢業拍畢業照時,只剩13位同學。可見當年讀完初中是多麼不易。以後又讓我上了高中。回憶母親對我教育培養更是刻骨銘心。在母親的薰陶下,我在泰一中讀書時就是優秀學生,任班級團支書,在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時我被選為國慶國慶觀禮代表,見到了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這是我也是我們全家人最大的幸福和最高的榮譽!我生命裡的一切無不滲透著母親的心血和汗水!

母親的一生是簡樸的一生,是勤勞艱辛的一生,是善良幸福的一生,也是光彩照人的一生!她是黨的好女兒,她是我永遠的榜樣。

原標題:《婦聯幹部故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個平民的幸福人生 ——回憶我的母親張美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喜愛的學習金句】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去奮鬥、去創造。一個個英雄模範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平凡的人,也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
  • 我市基層婦聯幹部參加忻州市「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忻州市委宣傳部、忻州市文明辦、忻州市婦聯、共青團忻州市委舉辦了「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我市兩名社區婦聯幹部經過預賽、複賽最終進入了7月2日的決賽。
  • 「習近平年度「金句」之七」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這句話簡潔有力、充滿哲思,給人信念、給人勇氣,激發以夢為馬的青春奮鬥,激發奮勇爭先的百舸爭流,激發仰望星空的腳踏實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不平凡的群體、不平凡的人物。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平凡的人,也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
  • 「致敬幸福時代 我的美好生活故事」徵集活動圓滿收官
    放歌古北水鎮,致敬幸福時代。2019年10月20日,「致敬幸福時代 我的美好生活故事」徵集活動總結髮布會在北京古北水鎮召開。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十位講述人代表共聚北京司馬臺長城下,分享了他們的美好生活,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 大同市婦聯召開幹部大會 張麗珍任市婦聯黨組書記
    大家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一個聲音、擰成一股力量、保持一個步調,凝聚起強大的工作合力。三要強化責任意識,對標對表扛起使命。市婦聯要團結引領廣大婦女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緊緊圍繞「136」發展戰略,在打造「先行區」、當好「兩個尖兵」、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三大振興」等各項工作,圍繞「一軸兩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結合各自的職能職責,一項一項的盯、一條一條的推、一件一件的幹,切實把各自的工作謀劃好、部署好、落實好、完成好,為全面拓展新時代大同改革開放轉型發展新局面,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同篇章發揮好
  • 臨夏州婦聯舉辦「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宣講活動
    臨夏州婦聯在州現代職業學院舉辦「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宣講活動,學院800多名學生現場聆聽。、致富女能手、康樂縣胭脂夢家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東鄉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負責人、甘肅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獲得者郭靜為同學們分享她的創業故事。
  • 重慶市開州區婦聯機關黨支部組織觀看電影《秀美人生》築牢為民...
    你問我為什麼回到鄉村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為深入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激勵黨員幹部學榜樣、做榜樣。12月4日下午,開州區婦聯機關黨支部開展觀看電影《秀美人生》暨主題黨日活動,全體機關黨員幹部參加觀影活動。
  •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家國情懷」主題賽事...
    「我告訴兒子,他喜歡的』神舟』號系列飛船也有媽媽的功勞,雖然,微不足道!」「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小家,守的更是人民的幸福,祖國的安寧!」……10日,由中宣部和全國婦聯等主辦的「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家國情懷」主題賽事全國演講比賽在廣州落下帷幕。
  • 《大眾日報》刊發山東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孫豐華文章:譜寫新時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省各級婦聯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再出發,勇擔使命續輝煌,團結帶領全省婦女積極投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火熱實踐,奮力譜寫新時代山東婦聯工作新篇章。牢牢把握時代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新時代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黨有號召,婦聯有行動」,是婦聯組織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
  • 尋找最美婦聯人 | 李娟的「斜杠人生」
    時下流行這樣一個詞——「斜杠人生」指的是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李娟就是這樣一個擁有「斜杠人生」的人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也許你的人生劇本早已定下基調但你仍可以添加繽紛的番外使它更加精彩動人她是李娟美業美容連鎖機構總經理,茅箭區婦聯兼職副主席,茅箭區女創業者聯誼會秘書長,家和美德公益學堂負責人。她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容行業的領頭人,又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書寫著一個女人的精彩人生。
  • 新時代幹部擔當精神的時代內涵
    【摘要】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進行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波瀾壯闊實踐,要求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有敢為天下先的膽識,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要有在關鍵時刻敢於拍板的決斷能力,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勇於開拓創新、建功立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 平凡中也能造就偉大的人生
    在今年教師節的表彰大會上,常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睿說「你們有的是『紮根泥土,巋然不動』的大樹,有的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紅燭,有的是『辛勤澆灌,矢志不渝』的園丁,有的是『博學善教,潤物無聲』的春雨,在大家身上集中體現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職業內涵,任勞任怨、嘔心育人的可貴品質,以身立教、以德樹人的時代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凡的業績,你們無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幸福裡的故事》李晨王曉晨演繹青年奮鬥故事
    日前,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正在熱播。該劇聚焦「首善之區」北京,一來在文化景觀、人物塑造、建築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將文化的溫度輻射全國。二來在劇情中立足時代經濟領頭城——深圳,通過李牆下海經商尋機遇等情節,詮釋新青年「有闖勁」、「敢創新」的奮鬥精神。
  • 興安盟婦聯開展以「健康家庭、幸福家庭」為主題的國際家庭日系列...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新時代家庭觀,在第27個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盟婦聯以「健康家庭、幸福家庭」為主題開展了國際家庭日系列活動:深化開展尋找並揭曉「最美家庭」活動
  • 福建省婦聯:發揮「聯」的優勢和資源 用情服務大局和婦女同胞
    作為福建婦聯的黨員幹部,我們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溫暖,特別有力量。連日來,全省各級婦聯組織和廣大婦聯幹部通過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集體學習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研讀,撰寫心得體會。這次有機會接受《習近平在福建》採訪組的訪談,我倍感榮幸,備受教育鼓舞。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福州市和福建省領導期間,我有幸在他領導下工作十多年。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光。《「習近平同志對婦女工作一諾千金」》這篇採訪實錄,不僅是我親身經歷、刻骨銘心的美好往事回憶,更是我與廣大婦聯幹部感同身受、發自內心的感觸感恩。
  • 今天,這場家國故事匯溫暖你我!八閩好家庭好家風巡講走進榕城!
    福建省婦聯副巡視員、省婦兒工委辦專職副主任鄭元福,福州市政協副主席林鋒,福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陳曉暉,福州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陳紅,福建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副部長謝德權,福州市委文明辦副調研員黃紅以及市婦聯領導班子成員,省婦聯巡講團成員,全國、省、市最美家庭代表,市直機關黨員幹部、各縣(市)區婦聯幹部等近300人到場聆聽。
  • 《幸福裡的故事》李晨王曉晨演繹
    劇照 劇方供圖《幸福裡的故事》用平民生活視角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講述了北京胡同裡,一群年輕人因高考成績不同而各自走向不同人生的故事。從已更新的內容來看,無論是一心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不放棄與命運抗爭的陳瓦兒,還是李牆緊跟改革開放的潮流下海工作,撈到人生第一桶金……《幸福裡的故事》圍繞著奮鬥的主題展開,跨越不同時代把青年群體的生活故事與成長故事漸次打開。劇集在講述不同年輕人的奮鬥故事和情感成長外,也為展現北京時代變遷留足了描摹空間。
  • 縣婦聯等部門共同開展「民族一家親 攜手共幸福」 講民族故事學...
    12月17日,由縣婦聯牽頭,縣委統戰部、民委、鐵東街道天北社區4家單位共同主辦的寧城縣「民族一家親 攜手共幸福」講民族故事學民族知識競賽活動在天北社區舉行,來自4個單位的幹部群眾50餘人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 盤龍區各級婦聯積極組織觀看直播——「平凡女性的不平凡」暨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報告會
    盤龍區各級婦聯認真組織收看網絡直播,並紛紛發表感言。盤龍區婦聯機關幹部職工結合工作實際,自行收看了報告會並積極發表評論:「時代楷模,雲南教育的驕傲」「平凡的女性,普通的職業,因心中有愛有信仰,才鑄就了了光輝的事業」。區婦聯號召全區廣大婦女姐妹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永葆情懷和初心,立德樹人,立足本職崗位,踐行使命擔當,弘揚社會正能量。
  • 高滿堂抒寫「工農商」三部曲 深情致敬偉大時代
    ,使觀眾在觀賞作品的同時,不知不覺地融入作品所展現的氛圍之中,去觸摸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集體回憶和家國滄桑,感受那些偉大的浪漫和開拓的激情:穿越了共和國最初記憶的鞍鋼工人帶我們走進那個如火如荼的《鋼鐵年代》;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家庭講述著《中國故事》,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情系黑土地的《老農民》,在那片沃土上演繹著生命和愛情、天地和感動……  談及這一系列作品的創作初衷時,高滿堂表示:「在電視劇市場化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