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學員正在向老師請教刺繡相關問題。 馬銘言 攝
中新網西寧12月23日電 題:青海西寧:愛心超市暖人心
作者 祁增蓓
「老師,線用完了怎麼接?」
「老師,這個地方應該用什麼顏色的線呢?」
「老師,我這個地方繡錯了怎麼補救啊?」
……
記者22日下午來到西寧市城中區倉門街辦事處前營街社區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時,學員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刺繡,動作雖然很慢,卻十分投入。「我是低保戶,之前在家裡帶孩子,沒什麼收入,在這裡學刺繡,繡出來的作品可以直接在愛心超市售賣,補貼家用。」趙小梅說。
圖為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學員正在認真刺繡。 祁增蓓 攝
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是西寧市城中區紅十字會聯合倉門街街道辦事處申辦的「紅十字博愛家園項目」之一。「前營街社區紅十字博愛家園愛心超市,又名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主營食品百貨。」西寧市城中區前營街社區黨委書記張若蕾介紹。
圖為愛心超市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物品。 馬銘言 攝
在愛心超市的貨架上,一邊是整齊擺放的大米、食用油、飲料等生活必需品,另一邊則擺放著由學員們製作的手工藝品和刺繡作品。
圖為愛心超市給殘疾人士和貧困人員發放免費的土豆。 馬銘言 攝
授課的老師叫許顯梅,今年52歲,至今已經學了42年青繡,「我很願意給他們教青繡,不僅傳承了青繡技藝,還可以讓他們自食其力。」
張若蕾介紹,殘疾人愛心超市公益坊目前有20多名學員學習刺繡和手工藝品製作,他們都是殘疾人和低保戶,創作的作品都會在愛心超市內進行售賣,所得資金全部返還給學員,如果售賣順利的話,每位學員每月將有800到1000元不等的收入。
張若蕾告訴記者:「西寧市城中區倉門街辦事處前營街社區轄區內大多為老舊樓院,轄區內貧困人員和殘疾人士比較多,他們一般是靠政府的補貼來維持生活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愛心超市這樣的平臺能給他們一個學習技能的機會,讓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增收。」
在愛心超市的面點製作區域裡,面點老師正在教授殘障和貧困人員學習面點製作手藝,西寧市城中區倉門街辦事處殘聯工作人員馬曉慶說:「超市門口有一個面點銷售專櫃,做出來的成品會放在這裡出售。」
「愛心超市還會把紅十字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捐贈的物品,免費配送給轄區貧困人員和殘障人士,同時超市每天還會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蔬菜和水果,這些蔬菜和水果大多來自市場其他商戶的捐贈。」張若蕾告訴記者。
此外,為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紅十字志願服務行列中,愛心超市還提供志願者積分兌換服務,用志願服務積分兌換相應的禮品。「積分兌換的東西裡我最喜歡鉛筆,我有個5歲的孩子,每次拿著鉛筆回家,孩子都特別喜歡,還能通過這種方式教孩子要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別人。」愛心超市的志願者謝鵬說。
「下一步,我們將開通線上銷售,可以讓公益坊學員的作品能夠得到更廣的銷售,幫助貧困人員和殘疾人脫貧脫困,同時帶他們出去參加比賽,開闊眼界,提高技藝。」張若蕾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