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1989萬人,教職工150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通過名校巡禮、名師訪談、對話名校長系列主題活動,從濟南啟動,16個地市巡禮,充分展現各地市各高校的發展歷程,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積極打造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點。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後,將「圍繞總結示範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噹噹的教育宣傳品牌。
日出初光先照,自然勝景無雙。此謂日照也。說起日照,人們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藍天、碧海、金沙灘」,但美景之外,真正支撐起日照,這座東方濱海城市根與魂的,則是始終走在發展前列的教育。
前行,是每座城市亙古不變的主題。城市需要不停的前行,才能在時代的發展中給予生活的養分,而在日照這樣一座大步邁向未來的城市中,深厚的文化積澱,才是讓城市前行的堅實基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基礎性與先導性一直在港城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如日照市教育局局長申淑清所說:「多年來,日照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教育改革,著力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的日照,始終把教育作為首要民生工程,納入全市「五大戰略」總體布局優先推進。2012年,日照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日照全面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驗收,成為全省第二個整建制、一次性通過國家級評估驗收的市。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日照的教育,一定就是「改革」「發展」和「提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戰略任務。
多年來,日照始終深耕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養,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在堅持師德為先的同時,一直致力於推進名師培養工程建設,努力打造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理念先進、視野開闊,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的學者型、專家型骨幹教師隊伍。
目前,日照市已有齊魯名師名校長19人,省特級教師75人,省級教學能手192人,日照名師(含人選)123人,市級骨幹教師1516人,在省內名優骨幹教師培養方面走在前列。
作為省內名師培養的先進地市,日照全市自上而下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經驗。首先便是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出臺,按照優先發展、重點培養、示範引領的原則,建立了名優骨幹教師培養、提高、管理、使用的動態管理機制,為名師隊伍建設提供最堅實的保障。每年日照市投入在教師培訓專項上的經費達到400萬元,有力支持了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與發展。
在培養過程中,日照市構建了「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日照名師—特級教師」的教育人才梯次遴選培養體系,實現了讓年輕教師成才、骨幹教師成名、名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培育目標。「未來五年內,日照將重點培養10名左右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的教育家型教師,100名左右專業基礎紮實、專業成果突出並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卓越教師,1000名左右專業化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強的骨幹教師;培育導師級、研究級、發展級骨幹教師工作室各20個、50個、100個,不斷提升日照名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為日照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日照市教育局局長申淑清如是說道。
在明確名優教師培養目標外,日照市不斷創新,全面推進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設置定向培養課程、搭建培育平臺、組建研修團隊、建設名校長名師工作室、全過程跟蹤管理、推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建設等一系列舉措的推陳出新,最大程度上體現了日照市在名師隊伍培養上的決心。目前,日照已建設市級名師工作室30個,市級名校長工作室10個,配備工作室成員約320人。
「有的時候,一位好的老師就像一座學校,讓學生從中受益匪淺。」透過日照教育掌舵人申淑清的話語,我們也確實看到了日照這座歷史悠久的海濱城市對名師隊伍的尊重與期許。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近年來,日照市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人民辦教育的初心使命,堅持市域統籌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經驗做法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
樹人為核心,立德為根本。日照市教育局創新實施「八抓八育」德育工作機制,推進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抓時事講政治,實現思想育人。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紅色教育,通過「快閃」、徵文、詩歌朗誦等多形式、多角度地開展思想教育,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強烈情感;二是抓隊伍建機制,實現全員育人。推動中小學全面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班教導會制度等12項德育工作制度,重視德育主任、團隊幹部、班主任、德育課教師、心理輔導教師等德育骨幹隊伍建設;三是抓教學擴資源,實現全科育人。創新落實學科德育目標,開展學科德育課例展評,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指導學校開發實施德育校本課程近300門,評選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優秀德育校本課程45門。依託日照教育科學研究網絡資源平臺,實現了優質德育資源共建共享;四是抓活動建基地,實現實踐育人。大力開展儀式教育、社團活動、節日節慶活動、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校內外實踐活動,落實序列化、生活化、一體化德育要求。重視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聯建共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2大類70多處;五是抓傳承育特色,實現文化育人。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傳統文化 浸潤人生」主題教育活動,涵蓋傳統美德、傳統節日、經典誦讀、地方文化等四大系列12項具體行動,營造「以文化人」的校園環境,打造「一校一品」的校園文化特色;六是抓共建聚合力,實現協作育人。全市中小學三級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覆蓋率達100%,積極培育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和種子教師,校校開設「智慧家長」家長課程,開展家校共建活動;七是抓科研促引領,實現科學育人。建立德育科研引領機制、工作交流和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實施德育科研項目管理,提升德育工作專業化水平;八是抓評估樹典型,實現制度育人。建立健全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工作評估機制。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創新德育教育發展方式的日照,正走在全省人才培養的最前列。
全面兩孩政策已經來到第四個年頭,新一輪幼兒入託高峰已經來臨。一些家長因「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再陷焦慮。學前教育如何答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考卷?
針對這一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都在面臨的難點痛點,日照市銳意改革,以創新破題,打造了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日照模式,成為全國、全省的先進典型。目前,日照市已經構建起了「覆蓋城鄉、均衡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市普惠園覆蓋率達到86%,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9%。
「在學前教育這一領域,我們做得比較早,也比較有信心。」申淑清如是說道。早在2013年,日照市政府創新實施了《日照市居住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規定》;經試行,2015年再次印發《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幼兒園作為土地出讓時招拍掛的前提條件,由開發建設單位與新建小區同步建設,建成後無償移交給當地政府,由教育部門統一管理。目前,全市共建設小區配套幼兒園62所,2013年以來取得土地使用權的32所小區配套園全部與當地政府籤訂了無償移交協議,辦成普惠性幼兒園,實現了新建小區「同步配建」「無償移交」。
針對相關政策出臺之前的特殊情況,日照市堅持一園一案、分類治理,補齊已建小區「舊帳」,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財政扶持管理實施辦法,通過動員開發商降免租金、政府回購、回租、補貼等方式辦成普惠性民辦園。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5所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了普惠性幼兒園,整治完成率達到93.75%。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臺走在了全省、全國的前列,這也讓日照在破解學前教育發展難題方面擁有了良好的基礎。
為解決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責任主體不明確,區域內管理效能不高,園所間辦園水平差距大等問題,日照創新實施了「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積極落實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的獨立法人地位,實行「一個法人」「五個統一」,由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對轄區內學前教育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經費管理、統一教師管理、統一設施配備、統一保教管理「五統一」管理,優化了資源配置,增強了發展活力與管理效能,促進了教育公平。農村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90%以上,所有鄉鎮中心幼兒園都達到省級示範幼兒園標準,所有社區幼兒園都達到省定辦園標準。
日照市始終把提高保教質量作為學前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在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同時,加強內涵發展,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沒有人會否認,支撐一座城市持續向前發展的動力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依靠教育。近年來,日照之所以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就在於高品質、有活力的教育為城市發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當前,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在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針對此次發展契機,日照市緊緊圍繞「城市+大學」共同體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等工作重點,堅持以融合促發展,縱深推進科教改革攻堅行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在談到自己對於職業教育的認識時,申淑清表示,「職業教育的學生從入學到就業,是一項一體化的系統工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產教融合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日照市也多措並舉,著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首先,深化供需融合,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日照市通過科學規劃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建立產業引導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結構,推進集群發展,加快建設與日照的產業體系相匹配、與社會充分就業相適應、中高職有效銜接、職教普教相互融通、教育鏈和產業鏈相互促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目前,日照形成了新興海洋產業、先進位造業、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現代服務業等5個學科專業群,創建省級以上品牌專業50餘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近5年,我市參加全國、全省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總成績均居全省前3名。
其次,深化產教融合,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日照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導向,先後組建市級職教集團14個,與170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實現了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融合發展。今年以來,日照正按照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高地要求,堅持項目引領,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爭創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產教融合試點市。
最後,深化市校融合,建設「城市+大學」發展共同體。在今年日照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深化與駐日照高校合作,打造『城市+大學』共同體」發展理念,體現出了日照這座濱海城市對市校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為此,日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大學」融合發展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暢通市校溝通渠道,邀請高校領導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提高高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員比例,理順高校與地方人才互通機制,已有4名高校幹部到地方部門掛職交流。全市投入3.12億元,對大學科技園生活區進行了改造提升,為學生公寓安裝空調、封閉陽臺、更換桌椅,在園區新建球場、步道等設施,大學科技園成為日照創新發展的「新名片」。堅持問題導向,梳理駐日照高校發展問題清單27項,逐一推進落實。目前,日照市採取校企合作方式,解決曲師大日照校區部分土地徵用手續辦理問題,並對駐日照高校3614戶、104棟教師宿舍樓辦理個人不動產證,解除教師後顧之憂。出臺《日照市高層次教育教學、文化體育人才補貼發放辦法》,日照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享受日照市人才引進政策,為61名畢業生發放補貼就業、創業補貼59.14萬元,為駐日照高校39名博士研究生發放生活補貼79.95萬元。
「日照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大學生符合日照的氣質,也將在這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申淑清的表述,我們也看到了一座城市與人才的共生共榮。
文化是每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指紋,教育則是寄託著每個家庭的未來希望。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開頭,沒有結尾;日照的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如今的日照,集聚了一大批對教育用心、用情、用力的教育人,他們始終在厚植教育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接下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了這些「教育人」的努力,必將能為這座美麗港城,灑滿優質教育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