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團人大代表熱議科技創新精神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  為真求實、突破陳規、越挫越勇——北京團人大代表熱議科技創新精神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為真求實、突破陳規、越挫越勇——北京團人大代表熱議科技創新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丁靜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今年全國兩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這一內容讓北京團科技界的人大代表們興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強化科技創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必須在全社會培養起科學精神。

  為真求實,科學精神為依託

  「弘揚科學精神,才能塑造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方新說,依靠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核心是要有新技術作為新的動力。

  「科學精神的第一要義應該是為真求實,因為科學本身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科學的每一個結果都是可實驗、可檢驗、可重複的。同時,科學精神也是批判的、進取的,常問為什麼的。」方新說。

  方新說,「十三五」期間的2019年,我們將迎來五四運動100年。五四運動倡導科學、民主,但百年來我們講科學知識多,講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不夠,需要在全社會倡導科學精神。

  方新的觀點得到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的大力贊同。他說,談到科學,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科學知識。實際上,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更重要。

  「相比於科學知識,科學精神難普及得多。知識可以教授,但精神是一種傳承。」張大勇說。

  張大勇說,歷史上,科學在我國是一種薄弱的存在,直到五四運動「賽先生」作為舶來品走入國人眼中,科學精神才被喚起。

  「在我眼中,科學精神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理性邏輯、實事求是。簡單來說,就是邏輯+實證。」張大勇說,這種精神,不只是科學家該有,普通人也是一樣的。因為,這種對「真」的追求,是人心底最樸素的存在。

  突破陳規,關注行業新進展

  「當有一天,創新像衣食住行一樣,成了人的必需需求,那麼全社會的創新精神就形成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副主席鄧中翰說。

  「傳統教育強調中庸和一致,小孩子考試只要考會的範圍之內的知識就可以了,這就抑制了科技創新的原始勁頭。」鄧中翰說,培養科技創新,必須要敢於突破陳規,探索眼界範圍以外的世界。

  1987年,25歲的巨曉林走出陝西農村,成為中鐵電氣化局一名普通的接觸網工人。如今,他是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近三十年來,他設計研發和革新工藝工法98項,創造經濟效益900多萬元。

  「如果不能時時了解行業的最新進展,學習最新技術,科技創新就無從談起。」巨曉林說,一線工人最了解技術更新在操作層面的需要,擁有創新的動力和環境。因此,一線技術工人更需要加強學習、勇於創新。

  「近年來,我作為人大代表,有意識地收集企業青年職工的想法。」巨曉林發現,企業青年技術工人最希望在企業長期、穩定工作。但鐵路行業技術更新快,不少技術工人因為知識更新慢或者學習動力不足,跟不上技術變化。

  「一些技校為了確保學生就業,讓學生同時學習多門課程。比如鐵路專業的學生可能需要同時學習電力、變電、信號等多個專業,導致課程都不能學精。」巨曉林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找到自己適合的崗位,將這個崗位相關的技術搞明白、能上手,就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機會。

  越挫越勇,敢面對「創新泡沫」

  「如果說科技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那麼科技創新就是非常艱苦的。很多時候,吃了很多苦,可能都沒什麼成果。」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小珂說。

  王小珂說,科技創新精神其實沒有聽起來那麼「高大上」,它和我們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一樣,要踏踏實實、持之以恆。

  「創新的過程,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可能帶來淘汰過剩產能等一系列問題,但這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過程。」方新說。

  「很多滿懷科技創新熱情的人,投身創業大潮,最後以失敗告終,這種狀況很正常。鄧中翰說,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的過程,都會湧現大量的『泡沫』,而正是因為這些『泡沫』,優勝劣汰出了更好的技術,也積累了可貴的經驗,這對創新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真正的科技創新精神,應該是寬容失敗的。創新一旦失敗,可能對投資者、研究者和創業平臺造成重創。希望今後,能形成相應的機制,讓失敗的創新資源,可以被再利用,鼓勵科研者、激發更多的創新力量。」鄧中翰說。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兩會聲音·熱議報告】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回歸科學態度 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杜娟在會上發言。她表示,作為一名製造業技術代表,既充滿信心,又感覺責任重大,對於報告完全贊同。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杜娟在給總書記匯報科技創新工作時,總書記非常關心產業鏈關鍵部件有沒有「卡脖子」問題。「今年兩會,我是帶著答案來的。」
  • 全國人大代表何光亮緊抓「關鍵詞」宣傳全國兩會精神
    多彩貴州網訊(李荔 徐哲 本網記者 吳迪)3月27日下午,甕福集團舉行全國兩會精神宣講活動,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光亮向與會人員傳達並共同學習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分享了他在全國「兩會」期間的履職故事。
  • 人大代表建議引熱議 企事業單位能否全面恢復自辦幼兒園?
    「未來三年,北京大約有幼兒園適齡兒童60萬,但目前北京市的幼兒園只能解決40多萬個學位,大約將面臨17萬的缺口。」正如市人大代表、副市長王寧介紹的這一情況,北京在幼教領域面臨著巨大挑戰。
  • 廣東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熱議青少年成長發展
    近日,2012年廣東省「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簡稱「面對面」活動)在廣州順利舉行。共青團與24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新生代產業工人、新就業大學生代表圍繞青少年成長發展普遍性訴求進行了面對面深入交流。省政協社法委副主任羅國華,團省委副書記曾穎如、陳宏宇等領導出席活動。
  • 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鍾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4日在北京談及科技創新時稱,中國增強創新能力需重視基礎研究,而推動科技創新鏈的根基是科學普及
  • 北工大學生成立十九大精神英文宣講團 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
    人民網北京11月10日電 昨日下午,在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幾位大學生站在講臺上,用英文順暢流利地講起了在十九大期間大眾倡議的熱點話題,諸如「共享單車」、「脫貧攻堅」、「中國夢」等。
  • 合肥市人大代表:建議在草莓產業加入「創新元素」
    在今年合肥市「兩會」上,「五高地一示範」成為大會「熱詞」,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熱議,探討合肥「登高路徑」。市人大代表田峰:建議在草莓產業加入「創新元素」田峰是長豐縣草莓基地的一位負責人,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田峰尤其關注「創新」,表示在今後工作中他要在草莓種植中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帶動莓農致富。對於如何在草莓產業中添加「創新元素」,田峰有著自己的想法。
  • 科技鎮長團:湧動蘇州的創新「特派員」
    經過一年的科技鎮長團掛職,孔建壽決定辭去學校工作,安心離崗創業,依託智能製造雷射裝備研究院,在常熟這片創新熱土上,繼續耕耘細分領域,解決地方企業需求,服務產業創新發展。樹起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科技鎮長團制度試點始於常熟。
  • 來自武警部隊的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把看齊追隨落實到行動上——來自武警部隊的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本報記者 歐陽浩 特約記者 趙 彬 謝析搏
  • 河南團人大代表:總書記就像家人一樣親切
    這天,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市糖業菸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買世蕊第三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    買世蕊告訴記者:「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他先祝福我們『三八』國際婦女節快樂。聽到總書記的問候,我當時都掉眼淚了,感覺就像家人一樣,讓我們都感到非常親切。」
  • 高校科技創新如何「深蹲起跳」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著墨頗多,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寫入報告,讓來自高校的代表們為之欣喜、振奮。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和生力軍,近年來,高校基礎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創新研究在我國科技創新格局中的位置越來越凸顯。在我國科技創新從「深蹲助跑」向「起跳跨越」的邁進中,高校科技創新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 北京法院、北京檢察院聯合徵求市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座談會在門頭溝...
    2020年12月22日上午,北京法院、檢察院在門頭溝法院聯合召開徵求市人大代表門頭溝團意見建議座談會。門頭溝區委常委、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張維剛等10位市人大代表受邀出席。北京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靳學軍,北京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黃寶躍到會聽取代表意見建議。
  • 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議
    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力——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議12月7日至9日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以大數據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科技創新、科技引進、科技應用力度,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大力推動數位化治理。
  • 人大代表談工匠精神: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精緻做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配廠調檢一車間「王濤班」班長王建清。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趙丹楓 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劉喆)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建清,是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配廠調檢一車間「王濤班」的班長。3月5日,王建清亮相全國人大首場「代表通道」。7日,王建清做客中國青年網,與網友分享他的議案和首次履職經歷。
  • 簡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代表團張鍾寧
    姓名張鍾寧 代表團北京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遼寧臺安 出生年月1944.01  黨派九三  參加工作年月1968.12  學歷研究生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及北京農業大學 學位博士 所學專業應用化學專業 現任職務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情況介紹:    張鍾寧  男,1944年1月生,遼寧臺安人,漢族。1988年加入九三學社。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集寧區青年熱議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集寧青年熱議共青團集寧區委員會書記 王建偉共青團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黨和青年群眾之間相互溝通、密切聯繫的組織因素,我們會認真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繫服務青年的職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增強對青年的凝聚力、組織力、號召力,團結帶領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不斷開拓創新、奮發有為。
  • 北京團聚力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與西電素質育人與第二課堂等相關...
    北京團聚力科技有限公司CEO餘晶瑩作為專家受邀參與西電素質育人與第二課堂等相關領域研討活動。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團中央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的重要項目和創新舉措,調研和專家智庫團隊一行詳細介紹了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的政策背景、建設內容、工作體系及未來規劃等,並著重分享了全國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工作成果。
  • 大場鎮召開人大代表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
    為推動代表活動深入開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近日,大場鎮人大召開座談會,組織區人大代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會議指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人大代表要率先垂範、當好表率,堅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引領帶動選民群眾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 [北京科技創新ONLINE]2018年通州區科技活動周啟動
    千龍網北京5月21日訊 據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網站消息,5月18日,以「科技創新強國富民」為主題的2018年通州區科技活動周在張家灣鎮瑞正園農莊正式啟動,科技周將持續至25日。
  • 江西全國人大代表京城談自主創新(組圖)
    (大江網特派記者吳躍軍攝)    大江網北京訊【特派記者吳躍軍】報導:自主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那麼,在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如何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