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河》、《我和我的祖國》……為迎接國際殘疾人日,為殘疾人朋友送上冬日裡的一份關愛,近日,蜀山區翠竹園社區華花郎藝術社舉辦了一場「因為有愛·樂在分享」音樂會,演奏者均為殘疾人,現場的觀眾也多為殘疾人家庭。「我們雖然身體上有所殘缺,但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華花郎藝術社隊員彭霞是一位侏儒症患者,音樂給他們的世界帶來了陽光。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為了迎接這個屬於殘疾人的節日,華花郎藝術社的20多名隊員們準備了很久,「我們想通過音樂會的形式,與殘友們分享交流,想告訴大家即便是身有殘疾,也要好好地生活,豐富自己的人生。」彭霞說。
華花郎藝術社是依託翠竹園社區轄區內一家音樂學校發起、成長起來的。2012年,喜歡音樂的彭霞與幾位殘疾人朋友對樂器演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蜀山區殘聯得知情況後,積極徵集老師,教他們唱歌、彈奏電子琴。
翠竹園社區轄區內的馬丁音樂學校校長閆懷兵成為了他們的老師,「當時我被他們的音樂夢想感動,立刻就答應了。」就這樣,這群殘疾人跟著閆懷兵學起了音樂,從識譜開始,他們一點一點地走進音樂的殿堂,從一竅不通到熟練地彈奏電子琴。
2018年,在翠竹園社區的推動下,一起學音樂的殘友們成立了華花郎藝術社,面向殘障人士免費教授樂理知識、樂器彈奏和唱歌,華花郎藝術社負責人胡燕華是學員中的一名,在這裡,不僅學習了音樂知識,也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在音樂中能忘卻煩惱。」
今年以來,翠竹園社區把華花郎藝術社吸納到社區」金鑰匙」黨建聯盟裡,並組織專業社工日常為他們指導、服務,「藝術社作為社區的社會組織,還參與了微公益創投項目,迎接國際殘疾人日的這場音樂會就是項目之一。」翠竹園社區黨委書記韓曉慧介紹道。
為幫助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展現自我,籌備本場音樂會的過程中,華花郎藝術社部分行走方便的隊員還與社區社工一起上門走訪轄區殘疾人家庭,邀請他們來現場聽音樂,希望熱愛音樂的殘友也加入進來。
活動當天,轄區的7位殘疾人來到現場,患有肢體殘疾的小李便是其中一位,「這場音樂會我聽得很感動,雖然沒有電視上那麼專業,但是很鼓舞人心,我也想學習。」
一位殘疾人的姐姐陪伴家人來到現場聽了音樂會後,表示自己會硬筆書法,希望也能像華花郎藝術社的隊員一樣,用這項專業技能,鼓舞殘疾人,「我們準備在轄區裡摸底,優先招募殘疾人學員,報名的人達到10人,我們就在金鑰匙黨群中心開設公益硬筆書法班,邀請這位殘友的姐姐來當老師。」翠竹園社區社工李翠說道。
?接下來,華花郎藝術社還將開展迎新春活動、專題趣味音樂講座、手工活動等各類活動,「這些活動我們都將邀請轄區殘疾人多多參與,鼓勵殘疾人融入社區,也邀請有特長的殘疾人參與一些志願服務,在實現人生價值中助人自助。」(陳三虎蔡玉梅)